孩子心中深邃的種子:歷史教育和情懷模式

文/寶木笑

教育體系日益發達的今天,我們似乎反而難以找到成功教育的確切樣子,也許是成績優異,也許是多才多藝,也許是品德無暇,總之,品學兼優可能勉強能夠對其概括,但仍覺得差點火候。品學兼優涵蓋了品質和學養,這已經算是很全面的考量,但現代社會的發展實在迅速,除了品德和技能之外,人的內心是否足夠堅韌寬廣越來越成爲後工業社會生存的重要指標。如何才能讓孩子成年之後擁有一顆強健包容的心臟,這已經成爲教育界重點討論的話題之一。於是,歷史教育在這樣的前提下再次被人們賦予新的內涵,在現當代教育界,教育學者通過對歷史教育的研究和實踐逐漸明白,人心的堅韌寬廣其實是建立在理性基礎上的一種深邃,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在孩子小時候爲其播下一顆深邃的種子。

這裏首先需要做的,其實並不是史實資料的蒐集,而是一種歷史教育理念的轉換。在我們以往的歷史教育概念中,孩子的歷史教育就是知曉歷史上的“大人物”、“大事件”,彷彿化學就意味着元素週期表一樣簡單。然而,這樣理念下的歷史教育卻是刻板而枯燥的,孩子們填鴨般接觸甚至背誦歷史年代表,這與我們培養他們深邃的內心南轅北轍。英國DK圖書出版了一套《兒童穿越時空百科全書》,雖然不能說就代表了我們追尋那顆深邃種子的一切,但至少在其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一個方向,一個不同於以往歷史教育角度的方向。《DK兒童穿越時空百科全書》叢書並非按照世界史的標準編撰,內含四冊分別爲《穿越時空的尼羅河》、《穿越時空的街道》、《穿越時空的城市》和《穿越時空的港口》,重點講述的是這四方面的歷史對象如何從遠古一直演化到今天。

由此看來,《DK兒童穿越時空百科全書》並未將着眼點放在詳細解說歷史事件和人物之上,“穿越時空”纔是這套叢書要向孩子們解讀的中心,“講故事”纔是這套叢書的絕對關注點。在這個思路下,《穿越時空的尼羅河》以一隻神奇鵜鶘爲嚮導,引領孩子穿越時空,觀察尼羅河對人們生活產生的影響,不管是歷史上那些重大事件還是偉大王國崛起,都只是孩子見證的瞬間而已。《穿越時空的街道》則在掌握時空穿梭機的博物館研究員亨利•海德的帶領下,引導孩子們觀察在每個歷史時期,人們在街道這個我們熟悉的場所中是如何生活的。至於港口和城市的演變同樣是按照這樣的邏輯,重點考察的是一種歷史的變化,特別是普通人的生活在這中間是如何發生着變化。

爲了最大程度配合這種“穿越時空”的架構,《DK兒童穿越時空百科全書》叢書作爲圖文結合、以圖爲主的兒童歷史科普書籍,其主要採用儘量固定場景,然後改變場景面貌的方式,來營造一種滄海桑田的變幻感。《穿越時空的城市》中的城市被塑造成了同一片地區,開篇講述“希臘人統治了這個地區,在河口附近建立了這座城市”。然後,就以這個城市爲對象開始畫面的切換,城市還是那個城市,但歷史在向前發展。於是,“現在,羅馬人統治了這座城市”,開始建設筆直平坦的街道和公共浴場,最後一直切換到今天,“街道上的車燈、交通信號燈、霓虹燈和廣告燈,各種燈光交織在一起,點亮了城市的夜空”。

何爲深邃?從歷史教育角度說,其實就是一種歷史的情懷。這種情懷建立在對歷史滄桑鉅變的感知和體悟的基礎之上,高於歷史知識的堆砌,是一種對於永恆變化深刻而理性的認知。無數人被《幽窗小記》中那句“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深深震撼,歎服其中的灑脫心境,豈不知那其實正是一種歷史情懷在個人思想意識方面的昇華和外露,這一切沒有一顆深邃的心是絕然做不到的。《DK兒童穿越時空百科全書》叢書正是用這種貌似玄幻的“穿越時空”拓展了孩子認知的歷史空間,讓孩子在感性上體味一種歲月的變遷。這恰似在孩子心中種下了一顆深邃的種子,待得孩子逐漸長大,隨着他們知識和閱歷的不斷豐富,他們將自覺或不自覺地喚醒這種兒時的情懷,一步步擴展個體生命與歷史的聯繫,一步步涵養自己內心的廣度和深度。

這裏需要着重指出的是,《DK兒童穿越時空百科全書》在爲孩子播種深邃種子這件事情上,還是與我們傳統意義的歷史教育是有很大不同的。具體地講,這套叢書在歷史觀角度是人本主義的,是按照人本模式進行孩子的歷史教育的。《DK兒童穿越時空百科全書》將“時空穿越”作爲歷史故事講述的核心支點,而在具體講述過程中的立足點是普通人的生活,在“英雄史觀”興盛的歐美歷史教育界,這顯然是很難得的。在呈現普通人生活的方式上,《DK兒童穿越時空百科全書》甚至有些北宋畫家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的味道。DK的這套叢書同樣採用“散點透視”的方法,把不同地方、不同時段、不同環境的內容同時表現在同一畫面當中,人物也同樣繁多且具有故事性,有的正在競技場看錶演、有的正在公開演說、有的正在搬運貨物、有的正在屋中用餐……從某種意義上說,整套叢書的每一節就是一副縮微的《清明上河圖》,場面熱鬧紛雜,給人連續不斷、移步換景的美妙體驗。

進一步說,這其實暗含着一種深沉的歷史教育意圖:歷史雖然背景宏大,以此大可孕育出深邃而強大的內心,但這種內心應該是人本主義的,應該是充滿着對普通生命關切同情的仁心。所以,我們在《穿越時空的港口》中看到,當時歐洲與東方和新大陸殖民地間的貿易不斷增加,但作者的切入卻是相比變得非常富有的歐洲商人和貴族,普通居民生活卻越來越艱難,成年男性在夜晚都要格外警惕,否則一不小心就會被海軍強徵入伍。而在《穿越時空的街道》中,雖然19世紀早期工業革命席捲歐洲,蒸汽時代興盛起來,但工人的薪水很低,工作時間很長,生活越來越艱難,窮人家的孩子要早早外出工作賺錢貼補家用,這些孩子大多不會讀書寫字。

是的,未來屬於孩子,而孩子的未來則在於我們在他們幼小的心中播種了何樣的種子。近年來,有兩件事在網絡上引起了熱議,一個是關於“熊孩子”的問題,一個是關於“巨嬰國”的問題。一方面是孩子變得越來越向成人般的“惡”演化,一方面是成人變得越來越向孩子般的“稚”蛻化。疫苗與騷擾齊飛,熊孩共巨嬰一色,這樣的現狀顯然不是我們願意看到的。這背後的原因很多,也很複雜,但如果從教育角度來看,或者單純從歷史教育的角度來講,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反思和警醒的。浮躁源於急功近利,胡鬧多爲見識淺薄,以往我們對孩子的歷史教育要麼爲了應試,以至於讓孩子早早失去了對歷史的興趣,要麼流於偏激,“成者王侯敗者賊”理念的灌輸,讓很多孩子過早失去了赤子之心。

確實,一套《DK兒童穿越時空百科全書》說明不了什麼,最多不過是文本的組織形式新穎一些,講述歷史的角度別緻一些,配備的插圖精美一些,但其背後對於孩子進行歷史教育的理念,卻給我們很大的啓發和無盡的遐思。作爲德國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的雅斯貝爾斯,曾經這樣論述歷史教育的重要性,對我們當下的情況很有現實意義:

“今天,我們的社會是一個生產和消費的社會,人們生活得不錯,不過我們就這樣滿足現狀了嗎?對事實一味盲目無知嗎?如此虛幻不實?如此不負責任?如此愛說謊?如果我們仍然這樣,我們所面對的將是一個與二次大戰的災難完全不同的另一個大災難,而且到那時我們也會覺得那不是自己的責任,就好像在希特勒時代以及今天仍然有大部分的德國人感到對希特勒的王國絲毫沒有責任一樣,我們不但要了解歷史上所發生的事,而且要反省歷史,這樣才能清楚本國的道德和政治狀況。今天和過去一樣,最瘋狂的事仍然有可能發生。歷史之光照亮了當下,它不但告訴我們一去不返的往事,更指出過去發生過而今仍存在的事情。”

我們學習歷史,並以人本主義的模式感知歷史,根本的益處就在於充盈當下的生存,使我們能夠學會在歷史的回望中審度今天與明天、現實與未來,以更適當的方式接受我們生命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以更從容的心態擁抱我們的苦惱、困惑和憤恨。遺憾的是,在摩天大樓遍地而起、物質生活日益優渥的今天,我們卻看到不少“變老的壞人”、“無良的中年”、“巨嬰的青年”、“極端的少年”還有一大羣“熊孩子”。我們今天遭遇的這種種精神危機,其產生原因說到底又何嘗不是一種深邃仁心的失位?我們這個民族一路走來何其不易,我們真的不能也不應將未來斷送在自己手中。是時候呼喚歷史教育的人本主義迴歸了,畢竟歷史教育說到底還是一種思想的滋養,一種心靈的培育,一種生命的關照,這不僅是爲了孩子,更是爲了所有人。

—EN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