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知識未必有智慧

   現在,企業裏員工的學歷越來越高,從早年的大專、本科到現在碩士研究生學歷的員工遍地開花,而博士研究生學歷的職員在企業裏所佔比例近年來則呈現快速上升趨勢。很多老闆對外宣傳時也以自己的企業裏研究生學歷人員所佔比例作爲一大重點。面對企業員工學歷結構的這些變化,我是亦喜亦憂。

爲什麼這麼說呢?這還要從我的一次經歷說起。很多年前,我作爲公司一個事業部的總經理,曾與公司的一家控股公司的產品經理一起赴客戶處洽談一個大的信息化項目。到了客戶處,這名同事就開始按照DEMO講解公司的系統,聽到她流暢的講解,我當時想“不愧是清華大學研究生畢業,講解的清晰流暢”。這位同事一氣呵成講完了整個DEMO後,開始進入互動交流環節,客戶方的技術人員開始詢問一些功能和技術層面的問題。

   起初,這位同事還能不卑不亢、對答如流,但隨着交流的深入,涉及一些系統功能個性化開發和系統安全問題時,這位同事明顯力不從心,開始支支吾吾,最後竟然只能說“反正我們公司的系統就是最好,最安全的。”我看到客戶方人員日益鐵青的臉,馬上起來打圓場,表示客戶方的功能需求我公司可以通過哪些技術開發工作實現。同時,對客戶方對安全性的關心表示理解,稱讚客戶方人員不愧是計算機方面的專家,讓我們這些從事IT系統開發的人員自愧不如,以後要多向各位學習。接下來,話鋒一轉,我就着客戶關心的數據存儲和傳輸的安全問題,給予了系統的解答,稱我公司的安全技術結合第三方的安全技術完全可以滿足客戶需求,打消客戶在安全性方面的擔心。在我的努力下,這次溝通圓滿結束,客戶後來與我司正式簽約。

   之所以會談起這個例子,是因爲我們的這個同事所在的公司創始團隊全部來自硅谷,員工們幾乎都是研究生以上學歷。按說擁有行業領先技術的公司應該在龐大的市場需求面前應該所向披靡,而不至於被我所在的公司收購。經過這次的配合及後來的接觸,我覺得這是一家典型的技術主導型公司,無論是掌舵者,還是下面的經理人、員工都具有一種先天的優越感。擁有高學歷、高知識的他們被市場的表像所迷惑,以爲擁有了領先技術就擁有了一切,完全沒有考慮中國市場的特殊性。這個個女同事在客戶已經很不耐煩的情況下,還在強硬的強調自己系統的優越性,中國商場的溝通智慧明顯不足。

   同時,她在互動過程中的被動,表明該公司對技術的自我陶醉感讓他們忽視了對中國市場的關注,對客戶需求的關注,對把握需求的人的關注,忽視對公司產品和技術的自我審視。從硅谷回來的創業者們的商業智慧顯然不足。以爲有技術、有需求,就會有市場,其實未必。市場是有,但未必是該公司的,在客戶看來,“你一味強行推銷,不考慮我的需求是對我個人的不尊重。”在中國這個愛面子的社會裏,如果一個人認爲自己不被尊重,結果肯定很嚴重。由於看到了該公司的不足,在溝通未果的狀況下(該公司管理團隊在控股股東面前同樣固執己見,忽視大股東的意見,結果可想而知。而事實上我所在的公司傳統IT信息化業務在行業內居統治地位,目標客戶羣與被收購的這家公司的客戶羣完全重合。),我所在的公司加強了自身的基礎研究工作,同時又收購了一家該行業從業公司。最終,公司憑藉自身的技術和另一家公司的技術,成功佔領了該領域市場。

   說到這,不禁讓我想起了時下企業的高學歷員工爲什麼在企業裏會出現發展屢屢受挫的情況,很多高學歷員工比較封閉,因爲學歷高,上級重視,往往就有點飄飄然,心生優越感。其實,這些人不明白,老闆重視你、表揚你是對你的尊重和信任,是相信你能履行崗位職責,爲企業創造價值。但如果你看不透這一點,一味的自我欣賞、自我陶醉,而忽視對工作的鑽研、團隊的配合和結果的重視,只會讓上級或老闆漸漸喪失耐心。畢竟企業可以給你時間,但給不了你結果,結果是需要你自己運用自己的智慧去達成的,而一個個正確的工作結果是企業盈利的前提。

   前面那個案例的主人公搞技術聰明有餘,搞商業智慧不足,在中國特殊的社會經濟文化環境下,僅有知識顯然不足,還需要具有成熟的商業智慧,否則將很難把握市場需求,實現商業目標。而後面那種情況則表明高學歷員工必須放下架子,拓寬自己的視野,避免一葉障目,同時努力提升自己的職場悟性,培養形成自己的職場智慧,否則,很難識別企業需要,掌握自己的職場命運,實現職場成功。

轉自新浪財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