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爲什麼依然堅持在簡書寫作?

文/麥大人

01

 寫了很多人的故事,今天努力嘗試寫一些自己的心路歷程。

其實一直避免寫自己的東西,正如我欣賞的大作家村上春樹一樣,他幾乎也不寫有關自己的內容,既然前有大師做伴,那我也就不是孤獨的。

這裏並非拿自己與大師相提並論,只是性格使然。

爲什麼寫他人?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大抵看別人總是比較清楚醒吧。看他人的故事,過自己的人生,我也常常用來自勉。

 爲什麼不寫自己?

 很多人可能可能覺得,寫自己很容易啊,最瞭解自己的不就是本人嗎?還有很多作者,都是寫自己的心情感悟。

 其實,我真不擅長寫自己的內心獨白,寫着寫着就容易變成無病呻吟的文字,自己都覺得矯情,一直過不了這一關。

 早上還在羣裏跟賣魚的聊起,說我寫的人物比較鮮活,他自己就寫不出來。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麥叔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東西,我們只需要找到自己的閃光點,然後深挖進去,抱有一份滴水穿石的精神,相信每個人都必有所成。

另外,我不是那種把自己的喜怒哀樂整天掛在嘴邊的人,一直盡力避免談論自己,保留一點神祕感,這也未嘗不可。

 其實人生一世,不外乎三萬多天,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時光荏苒,流水無情,而我的人生,已經走過了三分之一。

 人生的路,總是不斷向前的。我不能說,以前走的一些路,都是錯的。但我相信世上的很多東西,都沒有對錯,只是立場不同而已。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經歷就是一筆財富,這句話我一直深信不疑。


02 

我從來不是那種天資聰穎的人,自己所寫的故事裏,要麼是天賦異稟的經世之才,要麼是百鍊成鋼的後起之秀,而這些統統與我無關。

 相反,我覺得自己有些遲鈍,甚至有些呆傻,在很多領域都像白癡一樣,茫然失措。

 從小几乎沒看過什麼像樣的書,小學也就是翻了幾本《三國演義》、《翻雲覆雨》等小說,看完過後也就忘了。

 記得小時候,老師經常讓我們抄書,當做每年的假期作業。當然抄書還是有點用的,以致後來寫作文不那麼害怕了,偶爾也會被老師誇獎一番。

 進入大學,才真正系統地看了一些書。而我清澈完好的視力,也是在那時被禍害的。

 從小就有武俠情結,曾有一段時間,天天去外面租書看,把金庸的所有小說看完了,古龍的也看了一些。

 那時租金一天三毛錢,相當於今天三塊的樣子,每天在完成學業之餘,逼着自己看完一本書,少交點費用。


一天一本已經算慢了,記得班上有個寧夏來的大神,戴着一副1200度眼鏡,每天抱着10本書出入教室和宿舍,也都是租來的,天天如此,雷打不動,佩服之至。

 我看書一向比較雜,沒有什麼固定的偏好,一向隨心所欲。

 三教九流的書我都看,什麼政治經濟、散文小說、詩歌隨筆、歷史地理、天文星象、血型星座、戰爭軍事,當然還有深奧的心理學、哲學等書籍。

 某個階段,特別喜歡看軍事方面的內容,我就把各種介紹軍事戰役的書找來讀。《孫子兵法》、《三十六計》等,還有西方軍事理論鼻祖《戰爭論》,也拿來啃。

 看的雜有個好處,就是思路比較開闊,綜合性思維比較強,不會陷入一些門戶之見的藩籬裏。

 就像魯迅說的那句:

讀書就像蜜蜂採蜜一樣,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有限。必須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

我們這個時代,絕大多數人都不可能成爲專家,那成爲雜家也不錯。


03

之前走過很多路,看過不同城市的風景,吃過不少地方的特色美食,見識過不少地域的民俗。除此之外,幾乎什麼也不曾留下。

 在寫作這條路上,我是一名晚入局者,爲什麼會踏入呢?

 我姑且稱之爲一種救贖吧,是被潮流吸引,還是命中註定,或許都有吧。正如很多人一樣,一個偶然就邂逅了。

 當時,我曾與人夥伴辦過一家英語學校,前面一年多基本穩步發展,後面經歷了一些風波,加上各種因素的影響,學校有些難以爲繼。

 就在那段時間,內心十分孤寂,人也過得很頹廢,經營的壓力像無形的大山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又找不到合適的人來傾訴。


於是我就訴諸筆端,把自己的苦悶情緒釋放出來,漸漸地精神有了好轉,心裏有了一種叫信仰的東西,自己也一下子輕鬆了好多。

 但去年已是公衆號的沒落期,紅利早就不在,99%的人都不大可能做起來。公號數量加起來有近3000萬個,打開率不足3%,有時讀者還沒作者多,這就是現狀。

 現代商業模式的特徵,就是小步快走,更新迭代。我們已步入贏家通吃的時代,早期進入的就是頭部大V,後來者的命運逃不過被交智商稅,淪爲韭菜一族。

 除了公衆號,我也堅持在簡書發佈,以及微博、百家號、一點號、大魚號、掌閱號等其他平臺。

 相對來說,在簡書的發展比較好些,目前寫了近60萬字,粉絲3萬多,點贊數6萬多。

 我不知道,寫作對我會有多大影響,以後會不會獲得一些名和利,目前所能做的就是不斷積累,厚積薄發,堅持寫下去。


04

那麼,今天寫作還有沒有機會?

 機會肯定是有的,前景也是可以預見,但道路卻是曲折泥濘的,甚至還會有反覆的過程。

從尤瓦爾·赫拉利的大作《人類簡史》中得知:

縱觀人類歷史的進程,不會是一條一望無邊的直線,而是一條蜿蜒匍匐的螺旋上升之路,有時某些很小的進化,也是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寫作之路,艱辛而又漫長。我們都有自己的初衷,正如每個人的口味都不一樣,堅持自己喜歡的就行。

 記得幾個月前,明傑說我的文字很靜,可以讓一個人平靜下來,或許是我內心比較單純吧。

 一直很喜歡這句話:

你的眼睛看到的一切就是你內心的映射,你的行爲揭示了你內心的方向,心的感悟就是你眼裏所謂的現實。

 這個世界無所謂真實,你的內心決定一切。

 我曾經爲了自己內心的充盈而寫作,今天依然如此,堅持自己的初衷,寫有溫度的文字,不求震撼靈魂,但求撫慰人心。


 人,最難得的就是保留一份本心。

 在寫作這條路上,不管你走了多遠,永遠記得回家的路,不要忘了自己爲什麼出發,有時心裏存有一些敬畏總是好的。

 如果你涉世爲深,就多去看看世間繁華;若是你歷經滄桑,就常去坐坐旋轉木馬。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既然已經在路上,那就不畏艱險,勇敢馳騁。

很多人的失敗,不是不夠努力,而是過早就放棄。

 所以,當你決定去做一件事,那就想方設法把它做到極致,你想要的命運都會給你。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