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5 如何熟悉一個新項目如何熟悉一個新項目

如何熟悉一個新項目

目錄

很多新人進入一家新公司後,最頭疼的就是如何快速瞭解公司的業務和項目架構。或者說不要求快速,給你足夠的時間,也很難在龐大的業務中整理出思緒。當然,如果你碰到一個特別熱心的老員工,事無鉅細地給你講,隨時在你身邊答疑解惑,那可能還好。但很可惜,我沒有碰到這樣的人,在加入新公司後,帶我的人幾乎沒有花時間給我講項目,也沒有給我安排一些可以熟悉項目的需求。就這樣的一個多月時間裏,我慢慢開始靠自己的力量熟悉大概十個項目,並在過程中總結了一些方法,藉此機會記錄一下,並分享給大家。

這裏強調一點,我的策略並不是快速瞭解一個項目的具體業務,這個不同項目也不一樣,無法總結。我的策略是大體瞭解整個業務線上的所有項目,大概摸清楚每個項目都是幹嘛的,他們之間的關係如何,以便以後不論具體負責任何項目不至於找不到方向,具體到細節的業務,雖然需要花時間,但相比對整體上的一頭霧水,還是簡單許多的。

一. 必要條件

我們首先要想的是,有了哪些必要條件後,只要給你足夠的時間,你總是能夠完全瞭解整個項目的?這裏說的必要條件不是“項目面對的客戶是誰”,“項目用的框架是什麼”這種,而是真真正正的必要條件,就好比用幾條數學公理能推出整個數學體系一樣。這裏我總結的真正的必要條件只有這兩點:

源碼位置(gitlab或svn),部署環境(dev/test/online)

所謂項目,其實就是一堆代碼放在了一堆機器上而已,所以這些就足夠了。當然,爲了更加節約時間,最好還要到wikijenkins頁面訪問路徑數據庫地址,我之所以說那兩個必要條件,是想說其實項目本質上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個事,你千萬不要想的太複雜。它的業務可以無限複雜,但它的本質卻逃不出這些,你千萬不可以糊塗。當你無從下手或者什麼都不清楚的時候,那麼就主要把源碼和環境弄清楚吧,其它的都是附屬品。

二. 從頁面到數據庫的線

有了上面的必要條件後,我們就開始瞭解項目了。由於不只是一個項目,所以千萬不能深入具體代碼,否則你就越來越煩直到放棄,也不會有好的效果。對某個具體項目的瞭解,一定要建立在對整體瞭解的基礎上。這時我們首先爲各個項目畫出一條線,並標明每一個節點的信息,就像下面的樣子:

頁面訪問路徑--前端項目--後臺服務--數據庫地址

這裏的一個前端項目可能對應多個後臺服務,所以最終的圖應該差不多是這樣:

image

這個整理的過程,主要是讓自己梳理清楚,一共有哪些項目,哪些是前端可視的,哪些是後臺提供服務的。並且,大致瞭解到了前端項目分別調用了哪些後臺服務,通過後臺服務和數據庫的名稱,我們能從本質上瞭解到這條業務線提供了什麼功能,從前端項目和頁面路徑,我們能瞭解到我們需要給用戶展示什麼。注意,這個階段我們只是見名知意,即使點開頁面,連接上數據庫看看,也千萬別花過多的時間,這個階段的重點就是僅僅知道,這條業務線提的整體內容。

在此基礎之上,這個圖可以不斷細化,比如項目部署的機器,我們可以標註在項目旁邊,或者保存在xshell裏。此外所有非業務相關的,能查到的儘量都記錄下來,這個真的爲以後找各種東西方便太多了,否則別看你現在節約了時間,把以後查找相關東西的時間加起來,將會是天文數字了。

這裏關於整理項目部署的機器還有個小插曲,跟大家分享一下。由於這部分的信息沒人會一個一個地告訴你,就算有也不可能說的特別全。所以我是藉助jenkins來整理的。項目部署都需要用到jenkins,只要查看jenkins配置的命令,就可以把部署環境一一整理出來,這個我認爲是最全而且最新的。不要和我說查wiki,如果公司wiki都寫的這麼全,我估計就沒這篇文章什麼事了。當時我的jenkins權限特別少,只能看一部分項目,而且還只能執行,不能看配置,帶我的人也是摳門,每次問他都給我開通所需要的項目的執行權限,多一點都不給。後來我也懶得問了,由於jenkins機器大家都可以用root權限登陸,所以我進入jenkins的配置文件config.xml,給我自己添加了一個admin權限,重啓jenkins,再打開之後屏幕滿滿的項目都出來了,而且都可以查看和修改,暢通無阻。我就這樣通過一個個jenkins的配置,整理了部署的機器,也看了下啓動的邏輯。

三. 瞭解項目間的關係

這部分如果有老員工願意和你說說,那最好還是瞭解一下。如果沒有也沒關係,先跳過這段,以後慢慢了解也是可以的。

四. 整理數據庫表

我們上面都是整理項目的大體框架,還沒有涉及到具體的項目細節。這一部分,仍然不去涉及。如果說站在整個業務的本質上看,業務無非就是一堆代碼運行在一堆機器上。那麼站在單個項目來看,一個項目無非就是對數據庫的增刪改查操作而已,或者從使用者的角度看,一個項目就是輸入一些參數得到一些返回結果。所以接下來我們要做兩件事,一個是整理數據庫表,一個是整理Controller層的所有接口。

這裏首先要選擇一個核心項目去看,衆多項目中一定有一個是核心項目,先從這個開始看起。

如果數據庫的表比較少,那我們拿工具導出來表結構,一個個看就行了,這個不難。但如果數據庫表特別多,我們首先要將表名全部導出,篩選出那些核心的表。這裏導出表名、篩選表以及後面的分析表字段,不妨給自己做個工具,我在遇到一些很麻煩的或者感覺以後還可以通用的事情時,就會做成一個小工具,放在一個我給自己起名爲javamate的程序中,這些小工具逐漸積累起來你會發現今後有意想不到的方便。話說回來,如何判斷哪些是核心表呢,不要着急,我們首先排除掉一些沒用的。拿我在公司分析的系統來說,一共150多個表,其中有好多copy結尾的是備份,flow結尾的是流水,rel結尾的是中間關聯表,statistics結尾的是數據統計表,log結尾的是日誌表,config結尾的是配置表。等等。排除掉這些對核心業務理解無影響的表之後,所剩的也就20來張表,再根據他們的名字,可以看出好多表是屬於一類的,比如order表就有各種order,按類別再分出來也就四五類,再分析起來就不難了。當然如果是更大的體系結構,那就要再不斷做拆解。

再具體分析這些核心表字段之前,還要做一件事就是找出表中間的關係。如果表b中有個字段叫比如a.id,那麼ba就是一對多的關係,如果兩個表有rel中間表,那二者就是多對多的關係,起碼從邏輯上講是這樣的。這個分析過程我也是做了個小工具,通過程序來判斷的。

到此,你就對整體的數據庫結構有所瞭解了。根據表名也能對錶的大致內容有所瞭解,接下來就是針對具體的表,看裏面具體的字段和前人給出的備註,這個過程就沒有技巧了,要耐心,要慢慢熬。

五. 整理Controller層接口

當你對數據庫表做了以上到了解後,你基本上對這個系統能提供什麼服務瞭解到差不多了。這個不論你的代碼長什麼樣子,數據庫擺在那裏,其實能提供的服務就已經差不多出來了,對於有經驗的人來講,代碼的業務邏輯也大致能猜到個八九分。我們梳理了大後方,那接下來就是把最前端和別人交互的部分搞清楚,這樣掐頭去尾,整個項目就解剖的差不多了。

這裏我也給自己做了個小工具,掃描出所有的controller層的接口,展示出方法名,路徑名,參數列表和返回值等,但可惜沒能展示註釋,有大神可以幫我想想。和數據庫一樣,如果接口很少那麼一個個看,如果特別多,還是先找出比較核心的幾個方法研究。這裏我用的是postman,把要研究的接口訪問保存起來,並且添加訪問成功和失敗的Example。這裏我推薦自己開發的時候也把postman用起來,越詳細越好,postman不只是可以簡簡單單訪問你的接口,還能做批量測試,還可以生成api文檔用於和前端交互。這樣你不但測試了自己的接口,還省的寫文檔了。而且postman還有個好處就是可以給自己的接口mock一個服務,這樣即使你的接口掛了,或者你的接口根本就沒寫好,你可以讓前端人員先訪問你的mock,完全不影響前端邊測試邊開發,這纔是真正的前後端分離嘛。

六. 重新理清項目間的關係

好了,這時候每個項目你已經大致瞭解,最起碼調用的效果,數據庫所能提供的服務,你是清楚的。這個時候,要重新整理下項目之間的關係。

  1. 根據之前的接口名稱,詳細瞭解下項目間的調用關係。理不清的部分去問老員工,這時候你帶着自己的瞭解問,他們也能給出更多的信息。
  2. 看看每個項目中用到的中間件,主要是mq服務,看看誰是生產者,誰是消費者,以此來了解關係
  3. 這時你應該已經開了好幾輪的週會了,接下來的週會你應該能聽懂部分內容。根據每個人的描述和最新的幾組需求,逐漸摸清楚現在項目面臨的問題,以及哪個項目是核心,哪個項目是輔助,哪個項目是以穩定安全爲主的

到此爲止,整條業務線你就有了大致的瞭解,接下來就要結合你具體負責的內容,領導安排你做的方向,去看具體的業務代碼了。深入其中,事無鉅細地瞭解。但此時,你通過前面的努力,你已經可以站在一定的高度看每一個項目了,雖然你細節上還是不瞭解,但這是完全不同的。在研究具體業務代碼的同時,不斷地跳出來看整條業務線的框架,修正之前由於不瞭解具體業務而理解錯誤的架構。長此以往,你一定會在某個項目中脫穎而出,讓大家認識到你的全局視野,這也是走出老是寫增刪改查代碼怪圈的一個途徑。慢慢會有人意識到,你對項目的理解總能站在全局的視野,很多需要跨項目去做的業務,也會自然而然想到你,慢慢地,你會接觸到更爲核心的東西,成爲架構師,或者去轉向產品,轉向管理。

這就是我總結的瞭解項目的過程,我工作年限不多,經驗上還不夠豐富,希望大佬們多多留言指點,提出問題,共同進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