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NA筆記——OSI參考模型

計算機網絡:使用介質連接具有獨立功能的設備,通過協議實現數據的傳輸和共享一個爲數據服務的系統。

網絡架構: 

1、接入層: 提供網絡接入點,相應的設備端口相對密集. 主要設備:交換機,集線器。

2、匯聚層: 接入層的匯聚點,能夠提供路由決策、實現安全過濾、流量控制、遠程接入。 主要設備:路由器。

3、核心層: 提供更快的傳輸速度, 不會對數據包做任何的操作。

ISO:國際標準化組織

OSI:開放互聯繫統

IOS:互聯網操作系統

OSI參考模型的產生是因爲要讓多個廠商協同工作。

OSI參考模型的優缺點:

優點:

(1)標準化工作,允許多廠商共同開發;

(2)各層相對獨立,某層發生變化不影響其它層;

(3)各層之間通過一個相鄰接口與上下層進行相互通信;

(4)方便教學與學習。

缺點:

(1)存在冗餘重複的功能;

(2)層級太多過於複雜;

(3)各層功能分配不均。

OSI七層網絡模型結構:

 

物理層:定義介質類型、連接器類型、信令類型,單位是比特(bit)

1.介質類型: 雙絞線, 同軸電纜, 光纖

2.連接器類型: BNC接口, AUI接口, RJ45接口, SC/ST接口

3.雙絞線傳輸距離是100米.

4.設備:中繼器、集線器。

HUB集線器: 同一個廣播域(網段),同一個衝突域,共享帶寬,半雙工工作。

衝突域:一個共享介質的網段(數據發生衝突的地方)。

廣播域:一個網段就是一個廣播域(路由器不轉發廣播)。

同一傳輸介質線纜上最多隻能用4箇中繼器

直通線: 用於不同層設備之間相連(主機與交換機或HUB連接)。

交叉線: 用於同層設備之間相連(交換機與交換機,交換機與HUB連接)。

全反線(Rollback): 用於對CISCO的網絡設備進行管理用。

數據鏈路層:定義源和目標的物理地址、與幀相關的高層協議、數據檢錯,單位是幀(Frame)

1. 交換機與網橋

2. 交換機與網橋有多少個段(端口)就有多少的衝突域.

3. 交換機與網橋所有的段(端口)在相同的廣播域

4.設備:交換機、網橋.

網橋是基於軟件轉發,交換機是基於硬件轉發,效率更高。

分爲MAC(介質訪問控制)子層和LLC(邏輯鏈路控制)子層。

載波偵聽多路訪問(CSMA/CD):用於解決衝突(先聽後發,邊聽邊發,衝突停發,隨機重發)。

交換機每個接口都有自己的衝突域,所有接口默認處在同一廣播域。

網絡層:定義源和目標的邏輯地址,定義路由選擇。單位是包(Packet)

1. 設備:路由器。

2. 路由實現路徑的選擇(路由決策).Routing Table  

3. 廣域網接入. 

4. 路由器廣播域的劃分(隔斷)。

路由器的功能:選路、交換。

路由表的內容:目標網絡、端口、距離。

傳輸層:通過端口號區分不同上層應用,定義流量、差錯檢測糾正、提供可靠或不可靠服務。單位段Segment

1.TCP(傳輸控制協議),面向連接,擁有重傳機制,可靠傳輸

2.UDP(用戶報文協議),無連接,無重傳機制,不可靠傳輸

3.端口號:提供給會話層去區分不用應用程序的數據.標識服務。

常用服務的端口號:HTTP(80)、FTP(21)、telnet(23)、SMTP(25)、POP3(110)、TFTP(69)。

Bit, Frame, Packet, Segment 都統一稱爲: PDU(Protocol Data Unit),協議數據單元,每一層只能和別的系統的對應層進行通信和交換信息

會話層:建立會話、管理會話、終止會話

依賴傳輸層區分不同應用。

表示層:定義數據格式、加密、解密、壓縮、解壓縮

充當翻譯的作用,定義數據格式、加密、解密、壓縮、解壓縮。

應用層:提供用戶接口

注意,應用程序不屬於應用層,應用層是爲應用程序提供協議和服務。

 

 

Jankie_俊健.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