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三的年紀,月薪2k,沒救了?

最近下班早,一回家就抱着一堆零食追看奇葩說(大叔,我工作量還是很飽和的,你不要誤會

其中一個辯題引起了我們 90 後巨大的興趣:你會選擇做高薪不喜歡的工作,還是低薪很喜歡的工作?

哪有絕對的喜歡和絕對的不喜歡、絕對的低薪和絕對的高薪,這個問題在現實生活中根本不可能成立嘛。

有人說,這就好比小時候大人開玩笑問:長大了你是想考清華,還是北大呀?

事實上,清華北大我都考不上,幸好,北大青鳥還可以考慮一下

好像沒什麼可辯的了,但當我們把這道題還原到真實的生活場景中,輕而易舉就能得出一個參考答案:一定要選低薪很喜歡的工作。

01

從我們一生漫長的時間線來看

低薪喜歡的工作終會讓我們收穫高薪

◆ ◆ ◆

能讓我們喜歡的事情,一定是我們有所瞭解、有潛力做好、甚至有一些天賦的。

我有一個朋友,從中學開始,作文就被老師拿來當做全年級的範本;後來接觸微博,不知不覺喜提 50 萬粉絲;現在微信、知乎上也常常能看到他的文章,稿費從剛開始的 30 元一篇,漲到了現在的 1000 元一篇。

誰能想到去年剛畢業的時候,他在上海一家自媒體當編輯,月薪只有 3k。

但因爲喜歡,所以不願敷衍了事,工作在他的心裏不僅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種生活方式。

因爲喜歡,所以當尼泊爾的揹包客端起酒杯坐在火堆旁;當雲層之上的飛行員把九萬五千公里的絢麗盡收眼底;當大腹便便的商人倚着阿爾卑斯山安能希湖畔的琉璃意境……

當所有人都在鼓吹娛樂、鼓吹消費,他願意先放棄身體的到達,努力投入 8 小時之外的時間,下班後進行大量的思考、閱讀積累、實踐嘗試,讓生活方式變得更加可愛。

現在他寫 3 篇文章,就能把過去一個月的工資都賺回來……

你會說,那是因爲他喜歡的東西剛好能賺錢啊!就算不能賺錢,又有什麼關係呢?

02

就算喜歡的工作帶不來物質豐裕

也有好好生活的底氣

◆ ◆ ◆

有些人與世無爭,掃掃大街就很快樂,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可惜自帶非洲人屬性(指運氣很差),最後居然被機器人取代了自己的崗位。聽起來很慘?

可是仔細想想,一輩子能找到一兩件自己喜歡的事情,得有多難啊。

大多數人活到老也搞不清楚自己喜歡的究竟是什麼。一旦我們能夠有所喜歡,疲憊的精神能夠有所寄託,乾癟的靈魂能夠有所滋養,就已經是天大的歐氣了(指運氣很好)。

更幸運的是,這份喜歡還有一個匹配的職業,更更幸運的是,這個職業還能被我選擇……我上輩子不會拯救了銀河系吧!

那還有啥好說的?老天賞飯吃,給了我這樣一手好牌,面對低薪很喜歡的工作和高薪不喜歡的工作,當然要選前者,去做喜歡的工作,去感受精神豐裕,去好好生活。

03

商業社會給我了我們好好生活的資本

◆ ◆ ◆

當把喜歡的事情變成工作以後,「喜歡」一定會變味,想好好生活?做夢吧!

小明很喜歡打遊戲,一天不去網吧泡兩小時,就渾身難受恨不得一哭二鬧三上吊。可是當他把遊戲發展爲自己的職業,一天高強度訓練 10 小時,也會渾身難受恨不得一哭二鬧三上吊。

▲ 某知名電競選手

「喜歡」好像確實變味了?

不對,這說明小明不是真的喜歡遊戲,他喜歡的是在一天24小時中,花 2 小時完全投入遊戲的爽快、痛快感。

這時候,「遊戲」只是他枯燥生活的「潤滑劑」、乏味生活的「調味品」,並不能被稱爲「喜歡」。

「喜歡」是投入、專注,是心無旁騖,並且持之以恆。

如果小明喜歡的只是單純地設計 PPT,而鏈接資源、拓展人脈這種帶有公關屬性的工作,他並不擅長。

放在過去,這些瑣事很可能成爲他工作、生活中的負擔。

好在今年已經是 2018 年,當機會找到小明,不必像 1811 年前諸葛亮爲劉備「三顧茅廬」於南陽隆中時那般艱難,今天所有人都在互聯網織成的這張大網上,「馬在家中坐,伯樂天上來」是很平常的事情。

說得這麼玄乎,「機會」到底是誰?

機會是商人,是資本家。商業爲我們帶來的巨大好處在於分工明確、專業化程度高,我們儘管專心去做喜歡的工作,其他的交給市場,交給工作團隊,交給商業資本的自然運轉,這在理論上,是完全可行的。

04

高薪=責任+高危+犧牲≠好好生活

◆ ◆ ◆

掰扯了這麼多「低薪很喜歡的工作」的好處,是時候 diss 一下高薪不喜歡的工作了。

薪資是由什麼決定的?和老闆的關係?學歷?背景?專業?對,這些因素都多多少少對薪資有所影響,但根本上,是市場在決定我們的薪資水平。

市場不會關心跑在後面的行業,更不會關心跑在後面的人。

市場願意給出高薪,說明什麼?一是行業跑得快,二是人跑得快。

當我們去做一件不喜歡的事情,難道會跑着去?恨不得讓別人把自己拖着過去吧。

可是如果有人拿着大把銀子誘惑我們,就不一樣了,這個時候不僅要跑,還要像裝了小馬達似的「突突」地跑。

一旦我們陷入這樣一種富有激情、活力的工作狀態中,其實我們是被喜悅和滿足包圍着的。

只不過喜歡的對象從工作變成了錢,變成了物質上的滿足。

我們不去指責物質滿足的虛榮、無聊,它和精神滿足比起來,實在不值一提。

何況,隨物質而來的一定是巨大的精神壓力。

高薪意味着高危、犧牲、責任,我們以爲自己選擇的是一勞永逸,其實稍有不慎就會被時代的浪潮拍倒,被 KPI、OKR 壓垮。

❶ 高危

在武漢人的記憶裏,《知音》雜誌佔據着重要地位。

《知音》30 年前一炮而紅,迅速火遍武漢大街小巷,90 年代後便達到了千字千元的稿費標準。90 年代啊各位!當時普通上班族一年工資也就上千元吧。

千禧年後,《知音》雜誌多年穩居國內期刊發行第一的位置,鼎盛一時。當時我所在學校的一位語文老師,離職去了知音,惹得一衆老師豔羨不已。

可是,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今天我們再提到紙媒,很難把它和「高薪」聯繫在一起。

我們能保證現在選擇的「高薪」工作,幾年、幾個月後不會成爲「高危」工作嗎?

 犧牲

BAT 算是站在時代風口上吧?薪資夠高,夠風光了吧?光環背後,員工下班高峯點在 22:00 和 00:00,0 點以後公司大樓依然亮得像白天。

中國首富馬雲,參加央視《開講啦》節目時卻坦言:「我最快樂的時候,是我一個月拿 91 塊錢,我當老師的時候。」

直到他宣佈將要從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的位置上退下,回去做他喜歡的教育,卻用了 10 年時間。

可見,選擇高薪不喜歡的工作,我們犧牲了「喜歡」,還有精力、健康等等。甚至,我們犧牲了說走就走的自由,最終會被牢牢地綁架在這個高位上。

❸ 責任

羅輯思維、得到 App 創始人羅振宇,堅持每天早上發 60s 語音,他在自己的一期節目中說,並不是他特別能堅持,而是他被「綁架」了。

剛開始只有 5 個聽衆,就是他辦公室裏的 5 個同事,慢慢地,他發現羅輯思維公衆號已經有好幾百人了。到第三個月的時候,他每天想着是如何放棄,告別早起的折磨。

到今天,羅輯思維已經有上千萬用戶了。責任在身,哪裏能談放棄?

羅振宇只是不喜歡早起,而那些選擇「不喜歡的工作」的人,卻要一天 24 小時被工作綁架,身不由己、甚至常常加班到深夜……

居然還好意思和我們談尼泊爾的火堆、九萬五千公里的絢麗、阿爾卑斯山湖畔的琉璃意境?

選擇了高薪不喜歡的工作,揣着數十張銀行卡,短暫逃離責任,逃離「高危、犧牲」這些負面詞彙,怎麼能算好好生活?

好好生活沒有統一標準,人生也沒有標準答案,不同的人會走出不一樣的路,但人一定是崇尚自由、崇尚精神的動物,看到這裏,相信你已經有了一個參考答案:

選擇低薪很喜歡的工作,去感受精神豐裕,去好好生活。

就像林清玄在《平常茶非常道》裏寫的:人生需要準備的,不是昂貴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