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流模型需要有突破

我常常面對這樣的問題:爲什麼要用工作流呢,寫死在代碼裏面也可以啊,或者用個狀態字段也可以搞定。

 

我乍一想這個觀點似乎也很有道理,很多工作流系統用上去之後反而帶來了更多的麻煩,那種宣傳上的“業務敏捷性、流程自定義”被流程系統的複雜性摧毀的一乾二淨。

 

所以,我個人認爲工作流系統首先應該達到的目標就是:要使得應用工作流的項目“易維護、易擴展”

 

這個易維護易擴展當然不是想當然的“流程自定義”,而是開發商花較小的代價就能調整系統,以適應需求的變化。要達到這個目標,工作流系統的設計是最關鍵 的。至於是否遵守所謂的XPDL、BPMN、BPEL標準一點都不重要。

 

但是從業務的角度來說,最終用戶需要的是什麼呢?業務敏捷性 當然沒錯,還應該包括對現有流程運行監控運行結果的反饋業務資源的使用狀況 等等。

 

要滿足這個需求,我認爲最關鍵的是流程模型必須提供良好的支持 。我感覺不論是XPDL,BPEL還是BPMN,都把重點放在了流程運行控制的結構的設計、流程交互的設計上去了,都是從程序運行的視角來看問題。BPMN貌似好一點,但是太複雜。當然,你可以認爲他很強大。我個人認爲,任何一個東西如果“強大”到別人不會用,“強大”到任何一個企業必須聘請頂尖人士來維護他,那就沒有意義了!

 

所以,我個人認爲,工作流的模型需要突破,需要一種簡明扼要的模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