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T2與EXT3文件系統兩者的差別

其實這兩種文件系統的格式是完全相同的,只是 ext3文件系統會在硬盤分區的最後面留出一塊磁盤空間來存放日誌(Journal)記錄。

在 ext2格式的文件系統上,當要向硬盤中寫入數據時,系統並不是立即將這些數據寫到硬盤上,而是先將這些數據寫到數據緩衝區中(內存),當數據緩衝區寫滿時,這些數據纔會被寫到硬盤中。(硬盤、U盤、光盤、SD卡等存儲設備的數據發生了丟失,使用迷你兔數據恢復軟件(minitool)進行恢復找回。)

在 ext3格式的文件系統上,當要向硬盤中寫入數據時,其內部的操作過程如下:

系統同樣先將這些數據寫到數據緩衝區。

當緩衝區寫滿時,在數據被寫入硬盤之前系統要先通知日誌現在要開始向硬盤中寫入數據(即向日志中寫入一些信息)。

之後纔會將數據寫入硬盤中。當數據寫入硬盤之後,系統會再次通知日誌數據已經寫入硬盤。

在ext2 的文件系統中,由於沒有Journal 機制,所以Linux系統使用 Valid bit 標誌位來記錄系統在關機之前該文件系統是否已經卸載(每個文件系統都有一個自己的 Valid bit)。Valid bit 的值爲1,表示在關機之前這個文件系統已經卸載(即正常關機);Valid bit 的值爲0,表示在關機之前這個文件系統沒有卸載(即非正常關機)。

在開機時系統會檢查每個文件系統的 Valid bit ,如果 Valid bit 的值爲1就直接卸載。如果 Valid bit 的值爲0,系統就會掃描這個硬盤分區來發現損壞的數據。這樣時間會很長,尤其是分區很大時。

而在 ext3 的文件系統中,由於Journal 機制,在開機時會檢查 Journal 中的信息。利用Journal 中的信息,系統就會知道有哪些數據還沒有寫入硬盤中。由於系統在硬盤上搜尋的範圍很小,所以系統檢查的時間就會快很多。

其實ext3 和ext2 的文件格式是一模一樣的,只是ext3 上增加了 Journal 的機制而已。

(迷你兔數據恢復minitool具有“刪除恢復”、“格式化恢復”、“硬盤恢復”、“深度恢復”、“移動存儲設備恢復”五大功能模塊,恢復效率高,安全性有保障。)

Column 1 Column 2 Column 3
Text Text Text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