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源不是免費的午餐,新變化背後的趨勢是什麼?

開源不是免費的午餐,新變化背後的趨勢是什麼?
到目前爲止的科技創業創新還是以軟件爲核心,這是因爲硬件本質上是把軟件固化,而且硬件的創新創業成本相對比較高、週期長、壁壘高、挑戰也大。對於很多創業公司來說,軟件開發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進行彎道超車的機會,而這個“巨人”的肩膀在很多時候就是指開源軟件。

開源軟件意味着四種自由:第一,不管出於何種目的,都可自由運營程序;第二,自由研究軟件運行機制,按照自身需求自由修改;第三,自由傳播副本,幫助他人;第四,自由改進程序,公開發布修改成果,造福整個社區。當然,相應有開源許可證,作爲商業使用或者法律上的規範。

開源軟件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前以個人和大學爲主的萌芽階段,到出現Apache基金會等非盈利組織、成就了Linux 操作系統以及在互聯網上幾乎佔據統治地位的Apache WEB服務器階段,再到以Google、Facebook、Oracle、IBM等大型互聯網和IT企業爲主的階段。

從開源的發展史可以發現,開源軟件不是免費的午餐。開源軟件進入真正規模化發展階段,也就是互聯網興起的時候,這說明即使是免費的開源軟件也需要規模化商業組織的推動,才能真正形成氣候。

近期,開源軟件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不論是MongoDB更改開源協議、Oracle將收取Java費用、Google改變歐洲市場安卓設備銷售協議,還是IBM巨資收購紅帽、微軟巨資收購Github、Cloudera與Hortonworks合併等,這些變化背後透露出怎樣的新趨勢?在2018年11月舉辦的鈦資本“新一代企業級科技投資人投研社”在線研討會第六期上,鈦資本研究院分享了對近期開源產業和創業大事件的看法。

免費/收費?業務模式?

最近在開源行業發生了幾件看起來毫無關聯、放在一起看就引人深思的事件。

事件一:MongoDB 更換開源協議至SSPL

MongoDB是一個最接近於關係型數據庫的非關係性數據庫,特別適合在互聯網應用上用。MongoDB公司在今年10月17日,宣佈了其開源許可證從GNU AGPLv3 切換到Server Side Public License (SSPL)。

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切換,這個切換就意味着所有免費使用MongoDB數據庫進行修改後再發布自己的服務提供給使用者的公有云服務商,將不能再享受免費的午餐了。這也就是說包括IBM、阿里巴巴、AWS等,如果在公有云服務中再使用MongoDB的數據庫,或者在應用系統上使用MongoDB服務,將面臨兩個選擇:要麼購買商業許可證,要麼將所有的修改反饋給社區。

MongoDB公司爲什麼這樣做呢?MongoDB是非常流行的數據庫,也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認可。MongoDB的業務模式是靠服務收費,即企業可以免費使用其產品,但是如果需要技術支持的話就得購買註冊。但是隨着企業上雲,企業從公有云服務商獲得服務;而公有云廠商技術能力非常強,既不需要購買MongoDB的服務,也不把對MongoDB的修改反饋回社區,這就打破了開源的利益平衡。

實際上這些以公有云爲代表的廠商,從商業角度來講是侵佔了MongoDB公司勞動所創造的價值;這些開源軟件的使用者通過MongoDB開源數據庫變現,卻沒有把獲得的價值分享給MongoDB公司,這就是MongoDB公司要修改其開源協議的原因。

簡單理解,MongoDB公司也需要生存。當公有云沒有普及的時候,MongoDB公司並沒有感覺到生存的壓力,而一旦形成了公有云的大規模普及,MongoDB的業務模式就必須要跟着轉變,由原來所謂的開源軟件不收費、不存在商業許可證而只收維護費用的方式,變成了需要商業許可證。

事件二:Oracle(甲骨文)將從2019年1月起收取Java費用

2018年9月,甲骨文宣佈,2019年1月之後,如果沒有商業許可,Java SE 8公開更新將無法用於“商業或生產用途”。也就說,既不可以用於軟件銷售,也不能用於自己的生產系統。

Java SE8包含哪些組件呢?Java JDK、SDK開發工具包以及JRE運行環境。JDK就是J2EE的框架,這個框架將要收費了。簡單來說,就是Java語言免費,但是Java框架收費。這就意味着,如果嚴格按照License的要求,從2019年1月起,所有使用Java J2EE框架的服務器,只要是7版本以上的都需要付費。因爲即使再開發新的版本,但只要使用它的運行環境就需要購買許可證。

當然,還有個應對方法就是Open JDK或者使用IBM JDK。因爲IBM的Java框架是自己開發的,是屬於IBM自己的JDK。

事件三:Google針對歐洲市場安卓設備銷售合作協議的變更

2018年10月,Google的官博公佈了針對歐洲市場安卓設備銷售合作協議的變更:允許手機製造商不預裝Chrome或是谷歌搜索App;對於不預裝的製造商,每一筆銷售都需要收取額外的授權費用,每部手機的費用是20-40美元不等。

大家知道,安卓對所有的手機移動設備製造商是開源免費的。但是谷歌因爲把它的搜索App和瀏覽器內置到安卓系統裏,在歐洲受到了起訴並且敗訴而被課以鉅額罰款,所以不能再強制預裝。於是,谷歌決定給歐洲的手機製造商兩個選擇:一是主動地預裝Google的瀏覽器和谷歌搜索App;二是如果選擇不預裝,那麼每一個手機銷售要收取20到40美金的授權費,這比windows mobile都貴。

鈦資本研究院觀察:所有的開源免費並不是真正的不收費,只是用另一種方式收費;免費開源開放一定需要換回有商業價值的回饋,如果外力阻斷了這個鏈條,則開源體系必然崩裂。

軟件開源已經發展形成了完整的商業模式。開源軟件主導提供方通過開源,構建了以自己爲中心的生態圈。以軟件的免費開源,換來了客戶商機、可變現流量或持續技術升級,進而越滾越大,把企業之間的競爭轉化爲生態之間的競爭。

開源軟件的提供方和使用方,總是處於一種博弈和平衡的狀態。開源軟件提供方獲得了使用方提供的客戶流量、商業機會,再通過這些流量獲得收益;開源軟件的使用者則直接受益於免費開源軟件,通過基於該開源技術的商業產品和服務獲得收益。而一旦開源技術的使用方不再爲提供方提供商業回饋,則平衡被打破,開源體系崩潰。

原先谷歌不收費的原因是必須用其瀏覽器和搜索,獲得流量後再通過廣告模式變現,從而補貼開發費用和安卓的費用。一旦這個閉環路徑失效,就開始收費了。從這個銷售協議反過來看,當開源軟件背後的商業組織不能保障其商業利益時,對開源進行收費就是必須的選擇。

合併/收購?理想與現實?

事件一:微軟收購GitHub

今年6月份,微軟宣佈將以7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代碼託管平臺GitHub,前些天宣佈已經完成收購。

大家不要認爲GitHub只是一個代碼託管平臺。GitHub表面上確實是代碼託管平臺起家,但是它的Logo下面寫着Socal Coding,也就是說GitHub是典型的從開發到發佈全流程管理的DevOps平臺,可以完成從代碼託管到開發工具再到編譯的全生命週期。

對於微軟,大家都認爲操作系統是其主力,但其實它的最大競爭力是開發人員和開發社羣。微軟有強大的開發人羣,圍繞着微軟操作系統開發應用。微軟提供從開發環境到開發管理的端到端軟件工具,採用軟件使用許可收費的商業模式。但是GitHub開源升級以後,微軟體系受到了極大的衝擊,所以它把這個強勁對手收了,儘管微軟保證GitHub在未來是獨立運作,不會打破其理念。

GitHub其實對個人免費,對企業是收費的。微軟、IBM、Amazon、谷歌、阿里巴巴等的開源項目託管到GitHub上都要收費,開源基金會的一些項目也要付費後才能託管到GitHub上。未來微軟會不會發展Github的收費模式還不清楚,但是微軟一定會用GitHub的DevOps體系來增強自己的實力。

事件二:大數據競爭對手Cloudera和Hortonworks宣佈合併

今年10月,兩家大數據先驅Cloudera和Hortonworks宣佈了“相對平等”的合併(實際上,Cloudera以60%佔了大股)。合併後的公司是一個年收入約爲7.2億美元的新實體,這其實是所有做Hadoop生態體系大數據公司都不願意看到的。

Hadoop體系已經發展了十多年,在全球就出現了這兩大產品平臺公司。其實按理說,平臺型的公司最賺錢、利潤最高,而應用側的苦活都扔給了合作伙伴。但就是這種平臺型的公司,Cloudera和Hortonworks合併起來才7.2億美金的市值,還不如原來DB2火的時候。

這其實說明,創業公司即使做大,互相也不再選擇血拼而是抱團形成合力。這兩家原來在Hadoop體系裏面最大的公司,從開源分出來兩條並行的路線後又合併在一起,那麼以後的競爭就不會那麼殘酷,利潤率也會好一些。

事件三:IBM以334億美元收購紅帽公司

今年10月,IBM和紅帽公司聯合宣佈,IBM將支付現金、以334億美元購買紅帽所有股票。收購完成後,紅帽將併入IBM的混合雲部門。這是IBM公司史上最大一筆收購。

紅帽是到目前爲止,基於開源體系最成功的一個公司,但最後還是被“貴族”收掉了。當然IBM收紅帽也有自己的想法,這樣一來就補足了IBM混合雲解決方案,補足了從操作系統到虛擬化再到雲管層面的現代化IT基礎設施。

鈦資本研究院觀察:開源軟件是開源體系的核心,匯聚了大量的流量。在收穫着最大商業機會的同時,也承擔着最大商業變現的壓力。在充分競爭的環境下,開源軟件一定/遲早會被能夠最大效率轉化起商業價值的一方所控制。所以圍繞開源軟件的資本運作仍將會持續進行,永遠只有最強者才能夠擁有。

在資本和商業競爭的驅動下,所有的開源公司都承擔了巨大的商業變現壓力。而這與最近幾年高科技發展遇到瓶頸也有關,例如集成電路7納米之內相當於原子級別,這意味着硬件能力的提升已經基本到頭了。但是這些高科技公司還要往前發展,資本方的壓力更多轉向軟件方面。

一方面,大量的知名開源軟件在走向變相收費。碩果僅存的如MySQL,現在雖然沒有收費,但是在被Oracle收購後被砍掉了兩個非常重要的功能模塊:集羣模塊和調試工具,相當於避免了與Oracle數據庫的競爭。

另一方面,開源公司大量被商業化能力更強的公司合併和收購。例如GitHub的CEO本身是科學家氣質,不太適合經營公司,做了多年之後也希望快點出手;而紅帽再往下發展,其整個支持體系、賣服務註冊的方式、與中間件對接等層面都會出問題。而微軟和IBM這樣的大公司有很好的技術體系積累,也擁有豐富的客戶資源,當認可了開源技術路線後,就會收購進入自己的體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