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在課間給學生講過的金庸小說片段

不誇張地說,金庸的小說,可能是幾代人兒時愛恨情仇的啓蒙。

作爲農村孩子,小時候是沒有條件看小說的,其實也沒聽說過金庸。

如果沒記錯的話,我應該是上大學之後在假期才偶爾有時間在山師東路一個店裏租幾本小說,碰巧租的第一本就是金庸的小說。沒有血腥,沒有暴力,沒有色情,人物形象那麼飽滿,場景描寫和心理描寫都那麼真實,特別有代入感,很快就喜歡上了。還記得當時每次看完都覺得自己內功充盈,功力似乎又深厚了不少,渾身都充滿力量,走路也呼呼帶風,感覺自己一掌劈下去能砍斷一棵大樹。經常想象自己哪天也有奇遇,然後變成武林高手,行走於江湖,維護世間正義。假期的時候每天出去做家教回來躺在牀上讀一會兒金庸的小說,成了多年後最深刻的記憶之一。工作之後才知道金庸寫過那麼多小說,刻畫了那麼多人物形象,可惜到現在也沒看全。上次看金庸小說可能還是10年前的事,後來偶爾出差在賓館看過幾集電視劇,很多情節已經模糊了,唯有俠義留心間。

被郭靖的經歷所感動,喜歡使用傻人有傻福這樣的話來安慰自己。也經常使用郭靖的努力來鼓勵自己,做事情,不要想太多,踏踏實實做就可以了,資質差又如何,只要肯努力,只要肯堅持。

被蕭峯的俠義肝膽所感動,被他在受惡人陷害冤枉時仍能保持俠義之心而感動,並讚歎英雄落難時仍有幾個好友在身邊。

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令狐沖了,灑脫,豪氣沖天。

我從來不反對學生看小說,但是我建議學生多看積極的小說,能學到知識的小說,能受到啓發的小說,能懂民族大義的小說,能懂愛恨情仇的小說,例如金庸的小說。

前些年上課時課間曾經多次引用過金庸小說裏的片段,金庸也是我唯一在課堂上引用過的小說的作者。

記得在講信息安全時,曾經引用過《連城訣》。小說接近尾聲的時候,江湖上各路人馬都知道寶藏的祕密隱藏在唐詩三百首裏,但是大家不知道“訣”,即使把唐詩倒背如流也不得要領。而“訣”是一串數字,按數字規律取出某頁某行某列的一個字,再取出某頁某行某列的一個字...把這些字連起來,才能得到隱藏在書中的祕密,這屬於密碼學的一個經典應用。似乎在2000年前後,不少光盤採用了這種加密方式,買光盤要配一本小冊子,打開光盤時會提示輸入小冊子上第幾頁第幾行第幾列的字。

記得講計算機網絡、計算機圖形學和數字圖像處理這樣的理論課時,看到很多學生不喜歡學理論而熱衷於3Dmax、Photoshop之類的軟件操作時,曾經引用過《笑傲江湖》。雖然最後才知道嶽不羣是個徹頭徹尾的僞君子,但是他曾經說過一段至理名言,那就是注重內功修煉。華山派分爲氣宗和劍宗的事情很多弟子不知道,後來劍宗打上華山並重創氣宗,氣宗弟子們對自己所學產生了懷疑。嶽不羣說(大意)“若有二人,一人學劍宗而另一人學氣宗,5年之內氣宗弟子不如劍宗弟子,10年後氣宗可不分上下,15年後氣宗弟子遠勝於劍宗弟子”。一個人能走多遠,完全取決於內功有多深厚。當然,會有人反駁說,令狐沖後來內功盡失,僅憑獨孤九劍也打敗若干豪傑和江湖敗類,又如何解釋?仔細看書就會發現,在與江南四友比試時,向問天提前說明不能使用內功,才使得令狐沖取勝。而在面對任我行時,任我行僅憑內功一聲吼,令狐沖和江南四友立即暈倒。在絕對的內功優勢面前,一切花哨的招式都是虛妄。那麼對於計算機相關專業的學生來說,如果不懂計算機組成原理,不懂數據庫原理,不懂操作系統,不懂軟件工程,不懂計算機網絡原理,不懂算法分析與設計。作爲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學生,如果不懂數字圖像處理,不懂計算機圖形學,不懂人機交互原理,不懂美學。僅憑熟悉幾個高級編程語言甚至軟件操作就想仗劍走天涯,恐怕是想的太多了。

講Python時,曾經引用過《倚天屠龍記》。張無忌在冰火島時,其父張翠山從基本功開始傳授武當功夫,而金毛獅王謝遜則是直接講授上乘心法,張翠山擔心孩子聽不懂學不會,謝遜說(大意)“時間有限,沒有那麼多時間從頭教,我把這些上乘心法教給孩子,回到陸地上再慢慢體會吧,在實戰中領悟這些心法”。同樣,課堂上的時間也是有限的,老師恨不能把自己知道的全部都掏出來教給學生,畢竟聽過一遍就會有印象,下課後再多加用功反覆體會並在應用中不斷領悟學過的知識。遺憾的是,只有極少部分學生這樣做了。慶幸的是,還有學生會這樣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