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核心還是力爭下游?西澳鋰業正面臨選擇,行業專家卻等看笑話

澳大利亞是幸運的。隨着中國對鐵礦石等基本金屬的需求從高點回落,澳大利亞本將面對繼續發展的難題,但由於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適逢其時地迅猛爆發,從而帶來鎳、鈷、鋰等礦物的巨大新增需求,澳大利亞鬆了一口氣,並有望再續經濟發展的傳奇。

西澳的許多鋰礦企業已經看到動力電池行業的巨大發展機遇,他們希望在產業鏈的發展中嚐到更多的甜頭。於是,原本生產鋰礦石的企業想將業務拓展至鋰精礦的提煉,原本生產鋰精礦的企業打算涉足電池正極材料的備制,甚至希望打通上下游,實現電池的一條龍生產。

不安分的企業有許多,Mineral Resources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們之前爲中國的鋰礦精煉商提供DSO鋰礦,然後今年宣佈大量減產DSO礦,並投資了6.1億美元用於建設一座年產75萬噸的鋰精礦提煉工廠。除此之外,還將籌資建立一座具備10萬噸/年產能的氫氧化鋰工廠。

Chamber of Commerce的首席執行官羅德威爾警告說,西澳的鋰礦企業應該吸取鐵礦石領域的教訓,而不是採取“挖了就賣”的心態涉及電池生產領域。澳大利亞應該發揮自身的優勢,而不是貿然涉及下游,與具有強大競爭力的中國公司競爭。好比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出口國,但並不意味着他們在生產鋼鐵方面具有優勢。

不過,澳洲聯邦政府已經推出了相關的激勵政策,例如對高品質的鋰精礦產品徵收更優惠的資源稅、將建立“未來電池產業合作研究中心”、爲中小企業提供高達400萬澳元的研發退稅政策等。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首席執行官保羅·埃弗林厄姆表示,目前已經有跡象表明,業內現有及未來的投資計劃,正在將重心從單純的採礦業務轉向下游的化合物生產。

究竟應該繼續堅守鋰資源的核心優勢,還是邁出腳步去爭奪下游領域的更多利潤?這是西澳各家鋰業正面臨的迫切選擇。實際上,鋰化合物的生產遠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許多擁有多年從業經驗的專家都在等着看他們笑話。例如對Mineral Resources的十萬噸氫氧化鋰項目,世界鋰先生Joe Lowry說道:“我認爲五年內都不會看到他們的氫氧化鋰工廠,甚至都不會出現鋰精礦的運營。”那麼,你認爲呢?

刺蝟偷腥
2018年11月4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