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農如何長期保持行業內的競爭力?

昨天就有陌陌,鬥魚等招聘不要33歲以上的開發,招聘JD中直接說明不要!有人也羨慕國外的碼農,說美帝領先幾十年,人家50歲的大叔還在編碼。結果馬上就被一篇報道打臉了----"Java之父求職被嫌年紀大:程序員只能吃青春飯?"

保持持續的競爭力,我認爲有幾點:

1:走出舒適區,成長不設限。

記得阿里大牛畢玄分享過他的三段經歷,一段是HSF、第二段是Hbase、第三段是容器項目Pouch Container。很多人可以在一段經歷裏面成長5年甚至更長時間,但畢玄總是在尋找“下一段風景”,從服務化到存儲、到研發到跨越運維視角。

2:選擇合適的平臺。

筆者之前的公司有2年發展過日本外包業務,非常detail。界面交互設計到白板、細緻到按鈕,數據庫設計到sql。交付的內容也是一個或者幾個模塊。

如果重複做3年,除了複製-粘貼 效率更高外,可有何精進?筆者建議選擇合適的平臺工作,如果成長慢了,可能是應該換團隊或者換工作了。

有時候在一個公司足夠努力還是不能滿足自己,可以嘗試打開另外一扇窗戶。去年一位諾基亞的小兄弟裸辭之後投身到了區塊鏈,發展還不錯。

3:主動

2010年的時候磊哥在一次小組會議上分享成長祕籍,他講了一個非常簡單的故事,就是偷偷的把最難的模塊分給自己來完成。

第二個例子是岑文初(已離職阿里,阿里花名放翁)有一個分享提及,工作4年多入職阿里軟件做業務,覺得架構組很神祕,就在嘗試寫一下架構組工作內的代碼提交給架構組的人看,沒多久就被吸納到了架構組。

身邊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不要用“計較”的心態去工作。對得起這份薪水所以好好工作這是職業化要求,但“成爲更好的自己”則必須用更主動、更開放的心態,因爲成長是自己的事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