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電影院-90(9)-50

      小的時候,我聽媽媽講過,在姥姥年輕的時候,當遇到家裏事多、心煩的時候,姥姥就會丟下怎麼做也做不完的家務活去電影院裏看電影,看完電影“滿血復活”的姥姥又會投入到無窮無盡的、枯燥乏味的家務活裏。

      這就是我對電影院的第一印象:是一個可以讓人們忘記煩惱的地方。

      在我上小學之前,去看電影都是跟着爸爸、媽媽去,那時候電影票好像是員工福利的一種,有的時候還能遇到爸爸、媽媽所在單位電影院包場,幼兒園的我們,那時候跟着自己的父母,早早從幼兒園被接出來,一起去看電影。因爲是包場,所以,我們這些小孩子可以不用電影票,但是就沒有單獨的座位了-我會坐在兩個椅子中間的扶手上看電影。有的小夥伴問了,扶手多不舒服啊,還有,會不會擋住後面的人?大概因爲我個頭小,坐在扶手上,也不會擋住後面的觀衆,至於扶手是不是舒服?電影那麼好看,早就不記得坐扶手上啥感覺了。

        發電影票也好、電影包場也好,跟着父母看電影的唯一的不好就是不能自己選擇,父母想看什麼,我也就跟着看什麼,我們父母這一代也不會在看電影這種事情上徵求我們的意見的。

        上小學之後,因爲上學距離的問題,我被送到了姥姥、姥爺家,因爲在姥姥、姥爺家上學不用出大院,從家門到教室門五分鐘足以。前兩天,小學同學回大院去拍了很多照片,其中就有一張電影院的照片。

      這就是我小學時候看電影的電影院,那時候我是有零花錢的,想看電影了,姥姥姥爺會給我兩毛錢:一毛錢買電影票,一毛錢買瓜子。

        照片中電影院的正門上面有白色區域的地方是原來張貼電影海報的地方,有新電影要上映之前,就會有手繪海報張貼出來。那時候沒有豆瓣、知乎也沒有各路影評,更沒有噴繪,影院的海報是手繪的,每當有新片要上映是,我就會根據海報來決定要不要去看。姥姥除了陪我看過幾次電影之外,後面的就讓我自己去看了,姥姥的理由很充分:她愛看的,我不一定愛看,我愛看的,姥姥也不一定愛看,所以,自由選擇最好。姥姥真是太妙了,深諳電影之道就是這樣的吧。

        每當我確定好看哪場電影,放電影的晚上,我一般會提前半小時來到電影院,花一毛買票,然後花一毛錢買包瓜子。影院門口有賣瓜子的、地瓜幹及各種便宜小吃的,我最愛五香或者橘子味的瓜子。大院的電影院很寬容,允許我們這幫孩子帶吃的進去,帶殼的也沒關係。看電影的時候磕瓜子的聲音會響成一片。

      看過的電影很多都記不清了,但是,那種可以自己選擇、自己支配業餘生活的感覺真是太好了,而那時候,我只在上小學。

      當偶然碰上爛片,回家跟姥姥抱怨的時候,姥姥會說:“抱怨什麼?這是你自己的選擇。”

      Tips1:姥姥給了我選擇自己生活、在有限範圍內做選擇的權力,也教會了我要爲自己的選擇負責任。

      Tips2:童年電影院的有限範圍的選擇權是有限範圍的社會生活的預演,一旦做出來選擇,不管結果如何,不要抱怨,因爲這世上沒有後悔藥,一場電影,你可以買到好的記憶,也可以買一個教訓。爲自己選擇負責,沒什麼不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