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AI告訴我誰最美

今天穿什麼,是僅次於今天吃什麼的世紀難題。特別是一到換季,苦惱就來了:爲什麼一件能穿的衣服都沒有?在滿滿的衣櫃前苦思冥想半小時,甚至有人產生了去年沒過過秋天的錯覺。

沒關係,你不知道該穿什麼,AI知道。今年六月,亞馬遜在美國發行了定位爲“個人專屬造型師”的echo look,號稱能根據時尚專家的意見結合算法來幫用戶選出更美的搭配。

突如其來的小測試:你的品味和AI一致嗎?

下面的搭配,哪一種更美?請選擇:



圖片均來自WHO WHAT WEAR

答案是A A A。

爲了保證政治正確,亞馬遜特別強調,“我們不是在告訴你,怎麼穿是對的、怎麼穿是錯的。我們會告訴你《時尚》雜誌的編輯們是怎麼想的。

國外有科技網站的編輯試着用總結了幾條echo look的評判規則:全身黑比全身灰要時髦,挽起袖子比袖口在手腕處時髦,牛仔褲是百搭單品。這幾條確實是被大衆所接受的“時尚金律”。

echo look給出的回答(另兩個AI的判斷見文末)

國內的科技公司雖然步子沒有邁得那麼快,但也已經將觸角伸向了時尚領域。

今年7月4日到7日,阿里巴巴在香港理工大學開設“Fashion AI概念店”。在這家店裏,如果你看上一件衣服,“時尚大腦”Fashion AI會迅速在屬性、顏色、風格、細節等維度進行匹配,找尋單品最適合的穿搭方式。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時尚大腦只需1秒鐘,就能給出100套穿搭建議。

時尚大腦線上效果演示|搜狐新聞

阿里巴巴圖像和美團隊介紹,時尚大腦對淘寶商家上傳的數以十億計的圖片進行篩選和處理,同時融入品牌商的搭配師和造型師的經驗,形成合理的搭配。至於“合理的搭配”的具體標準,團隊並沒有透露。

另一電商巨頭京東也在今年早些時候宣佈成立時尚科技研究院,號稱用科技賦能時尚。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

讓機器理解時尚,要先讓機器理解服裝。這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兒。去ZARA、H&M之類的高街品牌逛一圈,就知道女裝有多複雜。

能看出來這是一條連體褲嗎?|ZARA

女裝的分類非常細。拿領子來說。無領的領型有一字領、船形領、圓形領、V字形領、方形領、U字形領、基礎領線加開衩等等,有領的領型有立領、坦領、翻領、駁領、翻駁領、結帶領等等。

不能籠統地把領口分成幾大類,因爲領口對臉型有很強的修飾作用,是女裝的設計要點。可要讓程序員自己參透複雜的女裝,太強人所難了。

這時,就得藉助專業人士的力量。


專注於視覺商品識別的人工智能公司碼隆科技告訴果殼,碼隆科技和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合作,同時諮詢許多專業設計師,再參考國內外資料,才能制定出有效實用的標籤。具體到領口,專家/機器是根據領線的走勢,領口弧度等細微特徵來給打標籤。專家的眼光,是AI的標杆。

標籤不但要符合服裝界專業的指標,還得契合市場需求。算法研究員Yuhang介紹,荷葉邊和裙襬式荷葉邊從定義上來說是上下級關係。因爲裙襬式荷葉邊在實際中比較常見,對款式影響相對較大,所以,碼隆科技決定把裙襬式荷葉單獨拆成一個標籤,而不是合併到荷葉邊這個大標籤裏面。

確定好標籤,標註好數據後,算法人員會將數據投給機器,啓動模型的訓練和評測。

服裝=社會性皮膚

技術專家將主觀的問題,拆解成客觀的、可量化的問題,從而用標準化的指標來對問題作出評判。具體到時尚領域,機器理解了服裝,再綜合大數據和時尚專家的意見,給出搭配建議。

可時尚是一件非常個人、非常主觀的事情,以致於美術史學昆廷·貝爾(Quentin Bell)認爲,時尚之於社會學家,好比果蠅之於生物學家。用任何統一的標準來評判一個人的穿着搭配,都有失偏頗。


首先,服裝,被稱爲人的“社會性皮膚”,是一種自我表達的手段。學生黨在肥大的校服上畫滿塗鴉,身穿制服的銀行櫃員手腕上帶着打孔鉚釘皮手環,都在表達。穿優衣庫T恤和帽衫,也是一種表達,是通過把真實的自我隱藏起來向社會傳遞“不要care我的穿着”的信號。日本哲學家鷲田清一認爲,你是什麼樣的人,你想成爲什麼樣的人,你希望旁人把你當成什麼樣的人,都會影響你的穿衣風格。選擇服裝,是找尋自我定位的過程。


其次,服裝的使用場景太過複雜,個人的需求也隨時隨地在變化,不是幾個標籤就能概括得了的。比如說,參加前男友的婚禮,該打什麼標籤?雖然有科技公司宣稱會對服裝搭配的功能性進行學習,總結其中的規律,但是,在某一特定場景下個人希望展現和希望掩飾的東西,連親歷者本人都說不清楚,很難想象機器能弄明白。

giphy

最後,用算法和大數據計算出來的搭配,是當下被社會主流價值觀和多數人接受的時尚。而時尚界具有創造力和突破意義的創新,絕大多數都是反叛的、是反潮流的、是“壞品味”。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莫過於“搖擺倫敦”(Swinging London)。搖擺倫敦,指的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在倫敦瀰漫的宣揚自由任性的青年文化。那時的倫敦,不光有披頭士、大衛·鮑威、滾石樂隊,還有迷你裙。

60年代超模Twiggy|騰訊時尚

在瑪麗·奎恩特(Mary Quant)推出迷你裙之前,收腰、大裙襬、膝蓋以下的長裙是女性最喜愛的款式。奎恩特爲了讓女性趕公交的時候更方便,把裙子下襬提高到膝蓋四英寸以上。這一改變受到社會中上層階級的強烈反對,甚至戴着圓頂禮帽的憤怒男人,用雨傘去砸奎恩特的店鋪玻璃。

如果當時讓機器來評判,機器極有可能把穿着迷你裙當成“不合理”的着裝;在給出搭配方案時,也不會有迷你裙的出現。

在現實中,奎恩特離經叛道的設計受到青年女性的瘋狂追捧,進而成爲女性身體解放運動的象徵之一。1966年,奎恩特更是穿着迷你裙到白金漢宮接受了爵士頭銜。她的打扮,就算放到現在看,也“不合禮數”。

穿着迷你裙到白金漢宮接受爵士頭銜的瑪麗·奎恩特|騰訊時尚

 鄭州專業不孕不育醫院:http://jbk.39.net/yiyuanzaixian/zztjyy/

  鄭州不孕不育醫院×××:http://jbk.39.net/yiyuanzaixian/zztjyy/


害怕和別人一樣,又害怕和別人不一樣。人在兩端搖擺,穿着打扮提供了類似“錨”的作用。服裝、髮型和妝容是確立自我認知最明顯的線索,也讓人產生能掌握自己生活的“錯覺”。畢竟,現代社會,一個人能做主的事情不多,穿衣打扮算一件。

追求時尚,不是爲了追求美和得體,而是爲了追求自我,是爲了用時尚來嘲笑規則與約束。至少在目前,機器還沒有能力用0和1琢磨透如此微妙的人心。

更重要的是,電商平臺開發人工智能時尚助手不是爲了培養你的時尚品味,而是爲了賣衣服。會不會有一天,你興沖沖打扮了一通,人工智能時尚助手溫柔的聲音響起:“你的品味真糟糕。要不要看看我爲你挑選的衣服?”這真是字面意義上的cyberbullying。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