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帆:那麼多的新技術,爲什麼沒有拉動經濟增長?

  

  從20世紀70年×××始,美國的經濟增長開始逐漸放緩。大約在1994-2004年期間,由於新經濟的興起,美國的經濟增長一度上升,但隨後又再度放緩。不過,在這段時期,尤其是進入21世紀之後,技術進步的速度並沒有停止。“數字經濟”仍然是個火爆的話題,無數創新企業爭先恐後地上市,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獨角獸”,“獨角獸”多得都快能當豬養了。大數據、人工智能、3D打印等新技術,激發了人們對未來的無盡想象。但是,爲什麼這麼多的新技術,卻沒有拉動強勁的經濟增長呢?

  我們今天就來看看最新的技術進步的影響。我們先看看迄今爲止已經出現的新技術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然後再展望一下最熱門的未來技術可能會對經濟增長有哪些影響。

  已經出現的新技術主要是發生在通訊和信息領域。從20世紀90年×××始,這一輪技術進步改變了很多企業的辦公模式,並影響了交通、零售、金融等各個行業,帶來了家庭娛樂業的巨大變化。但這一浪潮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大。

  從辦公模式來看,現在的辦公室裏都放上了電腦,電腦都連上了互聯網。電腦的存儲能力和計算能力發展得很快,互聯網使得辦公的效率更高了。我們可以更方便地查閱資料、準備文件、在網上訂票、用手機互相聯繫,隨時隨地溝通。但是,你有沒有發現,儘管電腦不斷升級換代,但如今的辦公室和十年前的辦公室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互聯網對辦公效率的提升,似乎遇到了一個瓶頸。

  電腦之後出現的影響最大的新產品是手機。有了手機,人們都變成了“低頭族”。手機似乎成了人的一種新的器官,一旦離開手機,人們會像丟了魂一樣。但是,爲什麼手機問世以來,沒有出現勞動生產率的大幅飆升呢?一個主要的原因是,人們在手機上更多地是進行人際交流,或是消磨時光,這些活動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一點關係都沒有。不信你可以做個試驗,如果你把手機關機一個月,對比一下,很可能這一個月是你工作和學習效率更高的時候。

  “數字經濟”改變了商業銷售,使得網上購物成爲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在美國,網上購物的銷售量從2000年到2014年增長了11倍,但網上購物卻只佔零售總額的6.4%。網上購物興起的同時,還帶來了實體店的衰落。如果算其“淨效應”,網上購物能夠在多大程度上成爲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呢?電子銀行讓金融業的效率大大提高,金融和人們的生活場景結合得更加緊密。但是,銀行網點似乎也沒有像人們想象的那樣迅速消亡,ATM機越裝越多,但銀行櫃員也越來越多了。

  家庭電器的革命在20世紀50-70年代,已經大體在美國普及。70年代之後出現的家電,主要是用於娛樂和通訊。電視機越來越炫,遊戲機也不斷升級,但這和洗衣機、電冰箱相比,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不是同日而語的。現在的家電更多地是在營銷,不斷告訴你新的產品有多麼多麼好,你得把舊的換成新的,不然就落伍了。其實他們都在騙你,新的產品只在細微的地方有所改進,家庭電器的功能大體上跟過去差不了太多。

  尋找未來的新技術

  那麼,未來可能出現的技術,會不會帶來一次新的經濟革命呢?

  一種預測是生物工程會帶來醫學革命。人們可能會找到治療×××和一些遺傳病症的辦法。但是,過去的醫療革命主要是降低嬰兒的死亡率,而現在的醫療革命主要是爲了延長人的壽命。人的壽命是有極限的,我們當然可以儘可能地延長人的壽命,但其代價是整個社會爲老年人的護理和治療花費的成本會急劇膨脹。

  另一種預測是3D打印會改變工業。的確,3D打印使得我們不必千篇一律地製造同一種產品,個性化的生產將成爲可能。但也恰恰因爲如此,3D打印的生產規模不可能很大,那麼,其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就不會有大規模工業生產那麼大。

  再一種預測是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機器人的概念源遠流長,但其發展卻始終較爲緩慢。儘管在工廠的生產線上已經有大量的機器人,但想要讓機器人代替人類,還非常非常困難。對人類來說很難的事情,機器人覺得很容易,但對人類來說很容易的事情,機器人卻覺得很難。麻省理工學院的計算機專家茹斯(Daniela Rus)教授說,像疊衣服這樣的簡單工作,卻沒有機器人能夠完成。怎麼把攪在一起的襪子分開,怎麼摺疊蕾絲內衣,怎麼處理各種不同質地、不同款式的衣服,對機器人來說是一件極其複雜的事情。現在談論得很多的無人駕駛汽車,如果真的能夠實現,將徹底改變汽車行業。但無人駕駛汽車在現實中遇到的技術和法律問題仍然很多,可能在很長時間內都只是一種試驗。

  技術專家當然要敢於幻想,要保持一種樂觀和積極的精神,但經濟學是一門“陰鬱的學科”,經濟學家要看技術進步對經濟的最終影響。讓數字說話,讓數字告訴我們事實。在勞動生產率數字沒有明顯地提高之前,我們所談論的技術革命都只是“故事”。當然,換另一個角度來看,經濟學家也有其樂觀的地方,如果技術變革不如我們想象中的那麼激烈,那麼,人們擔心的機器替代勞動的事情,也不必過度擔心。人工智能會替代更多的屬於中產階級的工作,這是我們以前沒有想到的。但總體來說,至少在可預見的未來,機器人不會奪走太多原本屬於人類的工作。

  同濟婦科好專家:http://jbk.39.net/yiyuanzaixian/sysdfkyy/鄭州做×××多少錢:http://jbk.39.net/yiyuanzaixian/sysdfkyy/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