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述Promise的使用(前端必備)

Promise的重要性我認爲我沒有必要多講,概括起來說就是必須得掌握,而且還要掌握透徹。這篇文章的開頭,主要跟大家分析一下,爲什麼會有Promise出現。
在實際的使用當中,有非常多的應用場景我們不能立即知道應該如何繼續往下執行。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一個場景就是ajax請求。通俗來說,由於網速的不同,可能你得到返回值的時間也是不同的,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等待,結果出來了之後才知道怎麼樣繼續下去。

// 簡單的ajax原生實現
var url = 'https://hq.tigerbrokers.com/fundamental/finance_calendar/getType/2017-02-26/2017-06-10';
var result;

var XHR = new XMLHttpRequest();
XHR.open('GET', url, true);
XHR.send();

XHR.onreadystatechange = function() {
    if (XHR.readyState == 4 && XHR.status == 200) {
        result = XHR.response;
        console.log(result);
    }
}

在ajax的原生實現中,利用了onreadystatechange事件,當該事件觸發並且符合一定條件時,才能拿到我們想要的數據,之後我們才能開始處理數據。
這樣做看上去並沒有什麼麻煩,但是如果這個時候,我們還需要做另外一個ajax請求,這個新的ajax請求的其中一個參數,得從上一個ajax請求中獲取,這個時候我們就不得不如下這樣做:

var url = 'https://hq.tigerbrokers.com/fundamental/finance_calendar/getType/2017-02-26/2017-06-10';
var result;

var XHR = new XMLHttpRequest();
XHR.open('GET', url, true);
XHR.send();

XHR.onreadystatechange = function() {
    if (XHR.readyState == 4 && XHR.status == 200) {
        result = XHR.response;
        console.log(result);

        // 僞代碼
        var url2 = 'http:xxx.yyy.com/zzz?ddd=' + result.someParams;
        var XHR2 = new XMLHttpRequest();
        XHR2.open('GET', url, true);
        XHR2.send();
        XHR2.onreadystatechange = function() {
            ...
        }
    }
}

當出現第三個ajax(甚至更多)仍然依賴上一個請求的時候,我們的代碼就變成了一場災難。這場災難,往往也被稱爲回調地獄。
因此我們需要一個叫做Promise的東西,來解決這個問題。
當然,除了回調地獄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需求:爲了我們的代碼更加具有可讀性和可維護性,我們需要將數據請求與數據處理明確的區分開來。上面的寫法,是完全沒有區分開,當數據變得複雜時,也許我們自己都無法輕鬆維護自己的代碼了。這也是模塊化過程中,必須要掌握的一個重要技能,請一定重視。
從前面幾篇文中的知識我們可以知道,當我們想要確保某代碼在誰誰之後執行時,我們可以利用函數調用棧,將我們想要執行的代碼放入回調函數中。

// 一個簡單的封裝
function want() {
    console.log('這是你想要執行的代碼');
}

function fn(want) {
    console.log('這裏表示執行了一大堆各種代碼');

    // 其他代碼執行完畢,最後執行回調函數
    want && want();
}

fn(want);

利用回調函數封裝,是我們在初學JavaScript時常常會使用的技能。

確保我們想要的代碼壓後執行,除了利用函數調用棧的執行順序之外,我們還可以利用上一篇文章所述的隊列機制。

function want() {
    console.log('這是你想要執行的代碼');
}

function fn(want) {
    // 將想要執行的代碼放入隊列中,根據事件循環的機制,我們就不用非得將它放到最後面了,由你自由選擇
    want && setTimeout(want, 0);
    console.log('這裏表示執行了一大堆各種代碼');
}

fn(want);

如果瀏覽器已經支持了原生的Promise對象,那麼我們就知道,瀏覽器的js引擎裏已經有了Promise隊列,這樣就可以利用Promise將任務放在它的隊列中去。

function want() {
    console.log('這是你想要執行的代碼');
}

function fn(want) {
    console.log('這裏表示執行了一大堆各種代碼');

    // 返回Promise對象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if (typeof want == 'function') {
            resolve(want);
        } else {
            reject('TypeError: '+ want +'不是一個函數')
        }
    })
}

fn(want).then(function(want) {
    want();
})

fn('1234').catch(function(err) {
    console.log(err);
})

看上去變得更加複雜了。可是代碼變得更加健壯,處理了錯誤輸入的情況。
爲了更好的往下擴展Promise的應用,這裏需要先跟大家介紹一下Promsie的基礎知識。

一、 Promise對象有三種狀態,他們分別是:

pending: 等待中,或者進行中,表示還沒有得到結果
resolved(Fulfilled): 已經完成,表示得到了我們想要的結果,可以繼續往下執行
rejected: 也表示得到結果,但是由於結果並非我們所願,因此拒絕執行

這三種狀態不受外界影響,而且狀態只能從pending改變爲resolved或者rejected,並且不可逆。在Promise對象的構造函數中,將一個函數作爲第一個參數。而這個函數,就是用來處理Promise的狀態變化。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if(true) { resolve() };
    if(false) { reject() };
})

上面的resolve和reject都爲一個函數,他們的作用分別是將狀態修改爲resolved和rejected。
二、 Promise對象中的then方法,可以接收構造函數中處理的狀態變化,並分別對應執行。then方法有2個參數,第一個函數接收resolved狀態的執行,第二個參數接收reject狀態的執行。

function fn(num) {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if (typeof num == 'number') {
            resolve();
        } else {
            reject();
        }
    }).then(function() {
        console.log('參數是一個number值');
    }, function() {
        console.log('參數不是一個number值');
    })
}

fn('hahha');
fn(1234);

then方法的執行結果也會返回一個Promise對象。因此我們可以進行then的鏈式執行,這也是解決回調地獄的主要方式。

function fn(num) {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if (typeof num == 'number') {
            resolve();
        } else {
            reject();
        }
    })
    .then(function() {
        console.log('參數是一個number值');
    })
    .then(null, function() {
        console.log('參數不是一個number值');
    })
}

fn('hahha');
fn(1234);

then(null, function() {}) 就等同於catch(function() {})

三、Promise中的數據傳遞

大家自行從下面的例子中領悟吧。

var fn = function(num) {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if (typeof num == 'number') {
            resolve(num);
        } else {
            reject('TypeError');
        }
    })
}

fn(2).then(function(num) {
    console.log('first: ' + num);
    return num + 1;
})
.then(function(num) {
    console.log('second: ' + num);
    return num + 1;
})
.then(function(num) {
    console.log('third: ' + num);
    return num + 1;
});

// 輸出結果
first: 2
second: 3
third: 4

OK,瞭解了這些基礎知識之後,我們再回過頭,利用Promise的知識,對最開始的ajax的例子進行一個簡單的封裝。看看會是什麼樣子。

var url = 'https://hq.tigerbrokers.com/fundamental/finance_calendar/getType/2017-02-26/2017-06-10';

// 封裝一個get請求的方法
function getJSON(url) {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var XHR = new XMLHttpRequest();
        XHR.open('GET', url, true);
        XHR.send();

        XHR.onreadystatechange = function() {
            if (XHR.readyState == 4) {
                if (XHR.status == 200) {
                    try {
                        var response = JSON.parse(XHR.responseText);
                        resolve(response);
                    } catch (e) {
                        reject(e);
                    }
                } else {
                    reject(new Error(XHR.statusText));
                }
            }
        }
    })
}

getJSON(url).then(resp => console.log(resp));

爲了健壯性,處理了很多可能出現的異常,總之,就是正確的返回結果,就resolve一下,錯誤的返回結果,就reject一下。並且利用上面的參數傳遞的方式,將正確結果或者錯誤信息通過他們的參數傳遞出來。

現在所有的庫幾乎都將ajax請求利用Promise進行了封裝,因此我們在使用jQuery等庫中的ajax請求時,都可以利用Promise來讓我們的代碼更加優雅和簡單。這也是Promise最常用的一個場景,因此我們一定要非常非常熟悉它,這樣才能在應用的時候更加靈活。

四、Promise.all
當有一個ajax請求,它的參數需要另外2個甚至更多請求都有返回結果之後才能確定,那麼這個時候,就需要用到Promise.all來幫助我們應對這個場景。
Promise.all接收一個Promise對象組成的數組作爲參數,當這個數組所有的Promise對象狀態都變成resolved或者rejected的時候,它纔會去調用then方法。

var url = 'https://hq.tigerbrokers.com/fundamental/finance_calendar/getType/2017-02-26/2017-06-10';
var url1 = 'https://hq.tigerbrokers.com/fundamental/finance_calendar/getType/2017-03-26/2017-06-10';

function renderAll() {
    return Promise.all([getJSON(url), getJSON(url1)]);
}

renderAll().then(function(value) {
    // 建議大家在瀏覽器中看看這裏的value值
    console.log(value);
})

五、 Promise.race
與Promise.all相似的是,Promise.race都是以一個Promise對象組成的數組作爲參數,不同的是,只要當數組中的其中一個Promsie狀態變成resolved或者rejected時,就可以調用.then方法了。而傳遞給then方法的值也會有所不同,大家可以再瀏覽器中運行下面的例子與上面的例子進行對比。

function renderRace() {
    return Promise.race([getJSON(url), getJSON(url1)]);
}

renderRace().then(function(value) {
    console.log(value);
})

本文爲轉載文章,原文請查看Promise的使用查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