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支付牌照可以做電商嗎?

“沒有支付牌照可以做電商嗎?”這話要是擱在幾年前,別人會覺得你在說笑。但要是放在這兩年,許多人可能就沒辦法回答了。2017年,央行鍼對支付行業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無證經營支付業務整治工作的通知》,大致內容就是說,所有互聯網平臺在未獲得支付牌照的前提下,不可從事資金的清結算業務。有人要問了,那這和電商有什麼關係呢?

絕大部分電商的商業模式其實是一個信息撮合平臺,將買家賣家集中在平臺裏,各持所需。平臺盈利靠服務費,當然,後續平臺如果流量大了,也可以輻射出更多盈利點。除直營電商以外,其它類型的電商都有非常多的賣家入駐,買家購買產品後,由平臺代收買家資金,後續再結算給對應的賣家。這樣以來,就觸碰了監管關於“二清”及“大商戶”認定的紅線。平臺代收買家資金,存在非法“二次清算”,存在較大的交易風險,無法保障賣家的資金安全,一旦產生跑路,將引起羣體性民生事件。

那麼,是不是意味着沒有支付牌照就不可以做電商了呢?

答案:不是。

原因有三點:

1、支付牌照申請困難

申請支付牌照不像申請營業執照那般簡單,據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申請支付牌照的要求洋洋灑灑合計50條,對企業的資質要求頗高。其中

第八條:必須有5名以上熟悉支付業務的高級管理人員。

第九條:申請人擬在全國範圍內從事支付業務的,其註冊資本最低限額爲1億元人民幣;擬在省(自治區、直轄市)範圍內從事支付業務的,其註冊資本最低限額爲3千萬元人民幣。註冊資本最低限額爲實繳貨幣資本。

第十條:已連續盈利2年以上。

試問,就以上幾點來看,國內有哪幾家企業能夠達到?

2、支付牌照收購價格高昂

截止2019年1月23日,國內有效的支付牌照合計242張。在這樣的驅使下,狼多肉少,加上市場的不斷炒作,在2018年,成交的支付牌照中,具備“互聯網支付、預付卡”等經營範圍的牌照已經超過了10億人民幣。哪些企業能夠吃得消呢?

3、分賬系統的問世

俗話說得好,“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自央行217號文發佈以來,市面上出現了針對二清的分賬系統解決方案。分賬系統的特點在於能夠幫助互聯網平臺實現全自動化的對賬、管賬、分賬,爲平臺降低運營及財務成本,加之系統部署在銀行的服務器上,將平臺商戶的交易資金與自有資金隔離,可降低資金轉移風險,有效規避“二清”。目前,以MallBook分賬系統爲例,已爲近千家平臺實施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且產品已獲得當地人行的審覈。

所以,沒有支付牌照是可以做電商的,重點在於你能夠找對方法。未來,國家監管部門將持續大力打擊“二清”問題。是後知後覺,還是提前做好風險防範,接入分賬系統,是每個互聯網平臺都改思考的問題。

原文來自MallBook官網:www.mallbook.cn 轉載請註明出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