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在自動駕駛領域處於什麼水平?幾組數據告訴你答案

特斯拉總裁馬斯克表示:“在遙遠的未來,人類駕駛員可能不合法。不能讓一個人來操縱重達兩噸的死亡機器!”某專家則預言:25年之後人類將被禁止開車!

AI行業風起時,作爲重要行業分支的自動駕駛領域同樣聚集了大量玩家。

拋開先入爲主、固有優勢等影響要素來看,深入方向、戰略佈局、行業格局、自身實力等多維度的差異化決定了車企、科技巨頭、互聯網巨頭們在自動駕駛行業整體水平表現的參差不齊。

國內方面,百度是衆多與自動駕駛技術關聯緊密的互聯網公司之一。李彥宏乘坐百度無人駕駛汽車上五環、吃罰單,百度Apollo無人車開上春晚……這些大多耳熟能詳。

而實際上,百度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研究、建樹以及成果在國內甚至於是全球範圍內都處於很高水平。

一起來看幾組數據:

美國加州車輛管理局(DMV)提交的自動駕駛汽車脫離報告

先解釋一下DMV這份脫離報告數據中的“脫離”一詞,自動駕駛汽車測試環節會配備安全駕駛員,在自動駕駛車輛測試出現緊急情況時安全駕駛員獲得車輛控制權對自動駕駛汽車進行干預糾正,安全駕駛員干預接管自動駕駛汽車的過程稱之爲“脫離”。

這組數據中,谷歌自動駕駛車輛Waymo平均行駛11,154.3英里出現一次脫離,處於行業第一梯隊。百度自動駕駛汽車約每205.6英里脫離一次,排進第二梯隊。蘋果公司的自動駕駛汽車約每1.1英里脫離一次,在報告中墊底。

脫離一次的自動行駛距離越短,說明安全駕駛員接管汽車的頻次越高,也就是說該廠商的技術離開實驗室而落地尚遠。

中國汽車工業信息網公佈的針對自動駕駛領域關聯企業發放的道路測試牌照數據

上面提及的脫離次數由企業自主申報。另外企業如何報告數據,怎樣認定自動駕駛脫離沒有統一標準,因此DMV的數據報告可供參考,但不一定有足夠的說服力。

不管怎麼吹噓“咱們的自動駕駛技術‘秒天秒地秒空氣’”,走出實驗室才最有說服力吧!而走出實驗室至少得進行路測吧!說到這裏智能網聯汽車開放道路測試號牌就顯得很重要了。

智能網聯汽車的最終方向是車聯網與智能車有機聯合後替代人來操作而實現無人駕駛,與之相對應的是開放道路測試號牌。

中國汽車工業信息網信息顯示:我國已爲32家自動駕駛領域關聯企業發放了101張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牌照,百度獨佔一半(超過50張)自動駕駛路測牌照。

路測的過程自動駕駛產業收集自動駕駛數據、優化自動駕駛模型、調整算法的過程。智能網聯汽車開放道路測試號牌則是這個過程的通行證。通行證越多,能收集到的數據也就越多,爲優化模型、調整算法提供重要依據。更重要的是爲走出實驗室打下基礎。

百度手握50+自動駕駛路測牌照,難道不是在自動駕駛賽道上持續領跑嗎?

百度自動駕駛前沿開放式工具及數據集ApolloScape的數據量“超同類10倍”

百度Apollo 自動駕駛開放平臺加入 DeepDrive 深度學習自動駕駛產業聯盟後發佈了Apollo 的自動駕駛數據集 ApolloScape。在百度看來,海量的、高質量的真實數據是自動駕駛開發測試研究中必不可缺的構成要素,在行業深耕的基礎上 ApolloScape 的數據量做到了同類數據集的10倍以上。相信這個與上述50+自動駕駛路測牌照也息息相關。

路測只是走出實驗室的第一步、落地商用纔是自動駕駛技術研究的最終方向吧!

有的!

2018年,百度與金龍客車協力完成一年前的合作計劃——商用級別的自動駕駛巴士“阿波龍”量產下線。

2018年,阿波龍已經從生產車間駛向雄安、武漢、北京、深圳等地封閉園區投入示範運營。

2019年,阿波龍將批量出口日本,在東京等地開展商業化運營。

我們離專家、學者、行業從業者對於自動駕駛產業的未來美好遐想有多遠尚不得知,但正是有了衆多百度這樣深耕自動駕駛領域的開拓者,深信自動駕駛產業終將從“蹣跚學步”過渡到“大步流星”時代。

未來可期!

文丨李民民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關注科技互聯網,有趣、有料;轉載請註明出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