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自我同情還是自尊會讓你成功?

看了太多關於如何自殘般的努力才能成功的文章,什麼”你是不是見過凌晨幾點幾點的北京麼?“之類的。自己從小也是在被苛責多餘同情的環境下長大的,最近一直在思考,真的自我苛責有助於幹成事情嘛?

未必。

比如我曾經減肥的經歷,一度非常苛責自己,什麼“好女不過百“啊,”你就是死了也是隻死胖子啊” 這些苛刻的話總在回想。儘快開始可能一下子達成了願望,但是內心是煎熬的,而煎熬是不能長久的。沒多久,可能一塊甜點,一頓冰激凌就讓自己內心崩潰,從而再也沒有了行動力。也喪失自信。


自尊不會讓你有更多的自信。

心理學上講,把自我批評作爲一種激勵因素通常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根深蒂固了,無論是通過學校制度、關於成功的社會信息,還是在一個家教嚴格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都會有這種根深蒂固的情結。但是消極的自我對話並不是激勵自己的有效方式。

自尊的定義是你對自己的感覺(積極的或消極的),以及你認爲其他人如何評價你和對你的感覺。換句話說,你會受到外界對你的看法的影響。

爲了保持高自尊,你必須環顧四周,對比你的同齡人,評估你的進步。這些持續的比較會引發壓力。身體本能的“戰或逃”反應開始起作用,就像我們正在被攻擊一樣——只是這一切都在我們的大腦(和心臟)裏。

高成就人士面臨的風險甚至更大。如果你已經取得了一些成功,你必須努力保持一個稱職和高效的形象。這是一個危險的位置。你可能認爲任何錯誤、挫折或缺陷都是失敗,而不是成長的自然結果。如果你過度依賴成就、認可或表揚,你的自尊就會變得脆弱,就像坐過山車一樣,隨着外部環境的變化而上下浮動。

在《意志力的本能》這本書中,斯坦福大學教授Kelly McGonigal總結了這些發現,她說:“一項又一項研究表明,自我批評總是與更少的動力和更差的自控力聯繫在一起。”事實上,它會使大腦進入一種抑制狀態,阻止我們採取行動來實現目標。

自尊過高有的時候真的會讓人喪失自發的行動力。

在觀察到自尊和自我批評的這些缺點後,心理學家開始尋找更好的解決辦法。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自我同情是一條通往韌性和情感力量的道路。


自我同情是什麼?

回想一下你鼓勵朋友、指導同事或安慰孩子的時刻。很可能你對這個人產生了共鳴,你試圖承認生活是混亂的、不完美的,有時還充滿了痛苦。自我同情包括對自己的這種溫暖、積極的關注。

與其對自己的各種不足或缺點進行無情的評判和批評,自我同情意味着你在面對個人失敗時是善良和善解人意的——畢竟,誰曾說過你應該是完美的?

根據上述定義,自我同情有三個關鍵組成部分:

善待自己——支持自己;像對待家人或朋友一樣對待自己。

人性的共同點——孤獨的解藥;明白每個人都會犯錯,你並不孤單;認識到痛苦是一種普遍的經歷。

用心——以非評判的意識觀察你的想法和情緒;即使出現消極情緒,也要活在當下。

當自尊專注於你對自己的積極或消極的感覺時,自我同情則是理解你現在所處的位置,並接納各種各樣的想法、情緒和反應——而不是判斷它們是對是錯。它是關於認識到你內心的聲音是在試圖保護你,並將你的自我對話轉變成仁慈的,而不是懲罰。

爲什麼要培養更多自我同情的技能?簡單地說,因爲它有效。自我同情給你更大的信心,讓你更有彈性,並促進你的能力真正的成長。

自我同情的好處

自我同情與許多精神健康和提高成績的好處有關,包括:

較低水平的抑鬱、焦慮和沉思。

更強的處理負面情緒的能力。

更多積極的情緒,如快樂、智慧和連通性。

增加樂觀情緒。

表現出更多的個人主動性。

自我同情的人更有可能採取行動並達到他們的目標。特別是,研究表明,激發自我同情有助於人們堅持節食、戒菸,並找到鍛鍊的內在動力。

對自我同情最大的誤解是它會削弱動機。當第一次被引入這個概念時,許多人擔心對自己更友善、更溫和會讓他們變得懶惰。他們害怕失去雄心勃勃的動力和競爭優勢。事實正好相反。自我同情與情緒恢復能力密切相關。自我同情的人較少害怕失敗,當他們面對挫折時,他們更有可能再次嘗試。

我認爲,”對自己好一點“,不僅是吃好玩好,買買買,還有要同情自己,這樣才能不害怕失敗,勇敢嘗試,纔會接近成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