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源泉——思維力

這段時間接觸到了幾本書,如《怪誕行爲學》《決策的力量》《助推》《成功者的大腦》《上癮》《習慣的力量》等,都提到幾個概念。也就是研究人的行爲習慣和思維習慣的概念,是人比較普遍的一些習慣。

人類的大腦有他的運行規律或者一些習慣,而且平時不斷的會形成一些新的規律和習慣,就和電腦安裝新的軟件,就能做新的不同的事情一樣。

但也有一些底層規律是無法改變的,就像電腦的操作系統是無法隨意改變的。其中一個就是“50比特思維模式”,有研究說人的大腦每秒鐘能接受1千萬比特的信息,但只有其中的50比特是在有意識的狀態下處理的,其他都是無意識處理的。也就說大部分信息進入大腦,是我們根本意識不到的信息,是由我們的大腦的潛意識部分處理的,我們的理性腦根本不知道。

所以很多錯誤的選擇,並不一定是因爲人糟糕的想法決定的。而是原本是良好的願望,但因爲基因固定的思維模式導致的錯誤結果。所以,根據這些原理,我們可以採用以下一些策略或技巧去改變一些行爲模式;

主動要求他人做出選擇;

就是直接明白的要求對方改變;幫助他們調動50比特的思維,用直接的要求、明白的話語,促使對方重視和理性選擇,將對方從潛意識的行爲中轉變爲理性的、主動的選擇。

通過這種主動的刺激,讓人們改變決策時大腦的運行方式,從而得到不一樣的決策結果。

就是和人說話的時候,在合適的場所,把話直接說明白,不要兜圈子。比如對小孩子說,刀不能碰,會割到手,就行了。不要說太多其他的,如到很鋒利,割到手會流血,會很痛,手會斷,很危險,很擔心,不是好習慣之類的。

預先承諾(激活型策略),

這是一種心理學的技巧,利用人對承諾的重視和壓力,包括公開的方式,發朋友圈、當衆宣佈等,做出遵守規則的承諾。比如要減肥、要開始運動、不亂花錢、要準時上班等,通過這種公開承諾的壓力,讓自己做出更加理性的決策,從而改變一些不好的習慣。當然,要想改變習慣還可以用《習慣的理論》這本書的方法,從暗示點、慣常行爲、獎勵,這三個點去分析,然後通過修改一些慣常行爲來改變習慣,重視獎勵的內容。

助推

讓人們默認一個比較好的,絕大多數人都不會反對的行爲方式。把想要讓別人選的選項安排容易選擇一些,不想讓人選的選項安排麻煩一點。比如一件事情需要一羣人做出反對或贊成的投票,因爲大家都有一定的惰性,而你要的是贊成的票。那麼投票時就要求這羣人,如果反對就投票,如果贊成就不用投票。那麼,一些沒有切身利益的事情,就會很順利的得到你想要的票。大家不願意去投票,自然就變成了贊成了。“助推”也是一本好書。

重構選擇;其實叫優化選擇更合適,就是通過優化、美化一些日常習慣性的選擇項的內容,讓人覺得他的選擇更高尚,更能幫助到人,更有意義。

比如當人對捐款給一羣人沒什麼感覺,沒什麼捐款的行動慾望時,就改爲宣傳一個小孩子之類的單個對象,就能影響人的捐款慾望。這就是優化選擇,重構選擇。讓選擇更有吸引力,更有趣、更有意義也可以。還記得希望工程的那個大眼睛的小女孩嗎,那就是最好的案例。

巧借東風;

用一種更有趣、更愉悅的方式來引導人做出決策的行爲,也可以說是強化獎勵,慣常行爲的獎勵。據說幾十年前美國人也不刷牙。後來美國白速得牙膏公司爲了推廣產品,制定了一個非常好產品設計策略,達到了驚人的效果,讓全美國甚至全世界開始養成刷牙的習慣的。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爲牙膏中的薄荷的清涼感覺,改善了人的使用體驗。將使用牙膏的獎勵明顯化,將使用牙膏刷牙變成一種良好的體驗感受,變成一種代表牙齒乾淨變白的獎勵。通過這種愉悅的感覺來吸引人形成慣常行爲,不斷的得到這種獎勵,或者是良好體驗的反饋。所以,給予良好的體驗、給予獎勵會是很好的一種引導。

合理簡化,讓正確的選擇更加簡單

將需要的選擇變得更簡單,更方便,比如需要看書,就將書放在自己更方便拿的地方;比如比不想吃的糖等東西放的更遠,不方便;將手機放在角落,不要放在身邊,讓拿手機更不方便,從而減少看手機的次數等等,也是助推理論的一種。

這些簡單的思維引發的行爲方式等改變,很多時候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或者世界就是這麼簡單。只要你去改變、用心,就能得到更好的效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