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源文化

    開放源碼運動是計算機科學領域的一種文化現象,源自***對智慧成果共享、自由的追求。開源運動發展到現在,這種能夠積極促進人類文明發展的文化已經***到信息、教育、健康等領域,融入了哲學範疇。

    開放源碼運動的史前史包括了整個Unix,自由軟件和***文化的歷史。“開放源碼”一詞來源於1997年春天在加州的Palo Alto召開的一個所謂“純粹程序員”參與的戰略研討會。參加會議的有Todd Anderson, 來自Foresight研究所Chris Peterson, 來自Linux國際協會的John Hall 和Larry Augustin,有硅谷Linux用戶協會的Sam Ockman,以及Eric Raymond。 它們關係的是尋找一種方式,來像以前躲避自由軟件的人們來推廣這種思想,自由軟件和自由軟件基金會的反商業信條讓很多人對自由軟件敬而遠之。在Eric Raymond的堅持下,他們一致通過了用新的術語:OpenSource來描述他們所推進的軟件。

1998年2月23日網景宣佈它將發佈Navigator的源代碼成爲開源軟件發展歷史的轉折點,經過一番激烈爭辯,“開放源碼”取代“自由軟件”成爲***們對開放原始碼軟件的代名詞。
Linus Torvalds創建Linux以來,開源思想在軟件界可謂盛極一時。那麼,什麼是開源呢?簡單來說,"開源軟件"就是源代碼開放的軟件。
由於開源思想源於計算機軟件界,所以發展至今,計算機類開源產品的種類、數量都是很多的,使用也比較廣泛。如在操作系統領域,Linux在服務器市場就佔據了相當大的份額,並持續擴張,IBM公司銷售的薄片式服務器中大約有75%就運行着Linu操作系統;Web方面,全球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Web服務器在使用開源的Apache系統;數據庫,有針對互聯網應用的輕量級數據庫MySQL,也有針對大型應用的PostgreSQL,中國最大的門戶網站Sina的後端數據庫就採用了開源的MySQL數據庫軟件。其他還有各種非常流行的軟件,如GNU的編輯軟件Emacs、Linux的圖形處理界面Xfree86、排版軟件TeX等等,都獲得了廣泛的應用。
開源被很多***認爲是計算機科學的一種文化復興,是計算機科學真正成爲科學並能夠與其他科學一起同步發展的手段。開源發展到今天,不僅僅有數以萬計的***在積極地參與,像IBM、HP、CA、SUN等一些軟硬件廠商也在加大在開源方面的投入並積極向開源社區貢獻優秀開源軟件,因爲開源催化了軟件業快速向服務也蛻變的速度併爲IBM這樣的硬件和集成服務提供商提供了新的商機。
獲得開放軟件代碼是免費的,但對所獲取源碼的使用卻需要遵循該開源軟件所作的許可聲明。開源軟件常用的許可證方式包括BSD、Apache Licence、GPL等,其中GNU的GPL被最多的開源軟件組織所採用。開源軟件許可模式主要分爲兩類:一類是copyieft,一類是non-copyleft。copyieft許可,比如GNU GPL類型,堅持認爲在開源軟件基礎上作修改後的軟件,仍舊是自由軟件。
自1998年2月美國OSI成立之後,經其正式認可的開源許可類型已達30種(2002年1月止)。同時,在GNU工程/自由軟件基金會的"自由軟件許可"頁面上包含了15種與GPL兼容的自由軟件許可、2種文檔許可以及總共42個軟件許可再加上4種非軟件許可。
BSD是"Berkely Software Distribution"的縮寫,意思是"伯克利軟件發行版",由於BSD使用了AT&T Unix的部分源代碼,當AT&T源代碼許可證費用不斷增加的時候,一些希望能夠使用BSD代碼爲PC生產基於TCP/IP聯網產品的廠商要求Berkely將AT&T代碼從BSD發行版中分離出來,並給他們簽發單獨的許可證條款,而不需要AT&T的源代碼許可證。
GPL許可證是自由軟件的應用最廣泛的軟件許可證,人們可以修改程式的一個或幾個副本或程式的任何部分,以此形成基於這些程式的衍生作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