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Virt新手部署指南

1.  環境簡介

1.1硬件環境

準備4臺物理服務器作爲部署節點

進入主機BIOS,開啓Intel(R) 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Intel(R) VT forDirected I/O虛擬化支持功能。

oVirt硬件環境官方需求如圖。

wKioL1k61_yiyctyAABbWy61Gb0669.png

1.2軟件環境

所有服務器系統:CentOS7.3 minimal 64

oVirt版本:4.1.1

2.  oVirt簡介

oVirt是基於KVM虛擬化組建私有云平臺的管理工具。oVirtweb界面的方式管理KVM虛擬化環境,主要由EngineNode兩部分組成,EngineoVirt中的管理節點,提供web界面與用戶交互,使Node節點管理可視化。NodeoVirt中的計算節點,底層專注KVM虛擬化,併爲虛擬機運行提供計算資源。oVirt是數據中心虛擬化管理平臺解決方案,數據中心是邏輯的概念,按照主數據存儲的組織方式劃分,以便快速構建私有云,主要應用於桌面雲和服務器虛擬化。

wKioL1k615HSqCbGAADtkPDh-iI381.png

oVirt Engine負責整個系統的管理維護是整個oVirt管理平臺的核心部件,Engine節點內置數據庫記錄整個系統中所有的虛擬機配置、節點狀態、系統環境、存儲器等信息。實現管理的邏輯、狀態及策略,良好的web界面客戶端,使系統管理員通過網頁進行管理系統的任何操作。oVirt Node只負責提供計算資源及功能實現,不記錄任何信息,僅僅負責實現虛擬機器與設備的創建與修改,資源的共享與保護。Node節點可以由普通Linux操作系統安裝VDSM組件構成,也可以是專爲Node定製的Linux操作系統。VDSM是維繫Node節點與Engine關係的紐帶,負責節點的自啓動與註冊及對網絡、存儲、主機、虛擬機的管理,支持對虛擬機的外部干涉、內存與存儲的合併與超支等功能。Node節點系統重啓後內容消失,從而保證了Node的無狀態性。

oVirt官網:http://www.ovirt.org/

oVirt官網部署手冊:

http://www.ovirt.org/documentation/install-guide/Installation_Guide/

3.        部署實踐

根據oVirt方案架構圖需求,要用3臺服務器部署oVirt Node計算節點,1臺服務器部署oVirt Engine管理節點。oVirt既可以安裝在虛擬機中,也可以安裝在物理服務器上。本次安裝採用物理服務器,不推薦用虛擬機安裝,用虛擬機安裝時,安裝好後運行虛擬機無法進入控制檯頁面。

3.1環境準備

  • 部署底層系統

oVirt虛擬化所有服務都需要將Linux系統作爲底層運行環境。因此,將四臺物理服務器全部安裝CentOS7.3 minimal 64位操作系統。配置好正確時間和時區(Shanghai)。

關閉所有主機防火牆: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service

#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service

修改主機名:

engine爲例,如下:

#hostnamectl --static set-hostname engine.taocloud.com

配置好其餘Node節點主機名。

  • 配置yum

oVirt-Engine採用yum源的安裝方式,配置所有主機的oVirt yum源,官網中所提供yum源下載速度過慢,因此不推薦使用。在每臺服務器中分別執行如下命令:

sudo yum install http://mirror.isoc.org.il/pub/ovirt/yum-repo/ovirt-release41.rpm

Engine節點需要yum安裝oVirt-EngineNode節點需要部署VDSMKVM服務。

3.2Engine管理節點

  • 安裝管理節點

Engine作爲管理節點,是整個系統的核心部件,控制計算節點資源的使用,提供用戶訪問的web管理界面。

配置好所有yum源後安裝oVirt-Engine管理節點,執行如下命令:

sudo yum install ovirt-engine –y

  • 配置oVirt Engine

執行命令:ovirt-engine setup

除部分需要填寫的名稱外,其餘全部爲默認,配置信息如下圖所示。

wKiom1k62FOC48k7AACR_h3KYII813.png

  • 登錄Engine Web管理界面

Ovirt Engine使用FQDN方式進行web端訪問,沒有配置DNS時,需要修改遠端Windows機器的hosts文件,如下圖。

wKioL1k62MvSO87KAACaQquTU2o098.png

在遠程windows端打開瀏覽器,輸入:http://ovirtengine.taocloud.com/ovirt-engine進入oVirt WEB界面。用管理門戶進行登錄。

wKiom1k62QrgG5DlAAEdDifGqe8899.png

不修改hosts文件解析主機名時將無法正常名訪問到WEB界面。

使用系統默認的數據中心,配置集羣時選擇共享存儲方式

3.3Node計算節點

Ovirt Node支持兩種部署方式,可由普通Linux系統安裝VDSMKVM服務組建Node節點,也可以在服務器之間安裝oVirt Node定製的Linux操作系統。本次部署採用由普通Linux系統部署服務的方法。

  • 裝計算節點

oVirt Node作爲虛擬化環境的計算節點,負責提供計算資源,搭建時需要在Linux操作系統部署VDSMKVM服務。安裝服務前需要確保服務器具備以下條件:

  1. ping通外網

  2. yum源配置正確

  3. 執行命令:      # setenforce 0                          #關閉SElinux

    #vi /etc/selinux/config         #修改配置文件,保證重啓後狀態不變

    #SELINUX =enforcing           #註釋掉改行內容,並在其下部添加信息

    SELINUX=permissive

保存退出後。執行命令:     #getenforce

Permissive               #返回該結果說明配置正確

         以上條件滿足後,回到Engine管理界面,通過ip直接添加oVirt Node節點,名稱隨意寫可用ip代替,一定要輸入正確的節點ip和驗證密碼,其餘內容根據個人需求填寫。等待一段時間後,即完成oVirt Node安裝,確保以上條件滿足時安裝過程中可能有警告但不會報錯。

wKioL1k62b7QyHahAAEYW1GZEEk444.jpg

  • Node定製鏡像

ovirt官網下載Node定製Linux系統鏡像:

ovirt-node-ng-installer-ovirt-4.1-2017041904.iso

把該系統鏡像直接部署在Node服務器上,之後之間在Engine管理界面添加Node節點。

3.4存儲域

  • 配置nfs存儲

oVirt集羣有本地存儲與共享存儲兩種方式,選擇本地存儲時集羣中只能添加單臺Node節點,所以爲了更好發揮集羣特性,採用nfs共享存儲方式,在每臺Node節點上配置nfs共享存儲用於安裝虛擬機,執行以下命令:

mkdir /export/iso                                      #創建iso存儲域用於存放系統鏡像

mkdir /export/data                         #創建data存儲域用於存放虛擬機數據

chown 36:36 –R /export                #賦予VDSM權限

chmod 0755 –R /export                 #賦予執行權限

cat /etc/exports                                #按照以下內容編輯exports文件

/export/ iso *(rw,sync,no_subtree_check,all_squash,anonuid=36,anongid=36)

/export/ data*(rw,sync,no_subtree_check,all_squash,anonuid=36,anongid=36)

systemctl start nfs.service             #啓動nfs服務

systemctl enable nfs.service                  #設置nfs服務開機自啓動

  • 添加NFS存儲

    oVirt存儲域管理界面新建data存儲域用於存放數據,再新建ISO存儲域用於存放虛擬機鏡像,根據頁面提示填寫好正確的存儲路徑及其它信息。


  • 上傳鏡像

在界面添加好iso存儲域和data數據存儲域後,可將系統鏡像直接拷貝到/export/ iso/98e1a52b-b72f-40f5-8c3e-f1cbb8989b93/p_w_picpaths/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目錄下,拷貝完成後在前臺界面刷新即可使用。

wKioL1k62nGSgNU6AAAx8otOvyk884.png

3.5虛擬機

  • 創建虛擬機

    創建虛擬機時一定要至少附件或創建一個實例鏡像即虛擬機系統盤,至少添加一個網絡,編輯好規格需求後點擊確定。

在虛擬機列表界面選中虛擬機後點擊“只運行一次”,進入引導選項選擇相應的系統鏡像,之後便可打開控制檯進行操作系統安裝。

wKiom1k62s_R8wRBAAEChXvCtQE744.png

4.        常見問題

錯誤1

執行yum install ovirt-engine時若有任何報錯,檢查yum源是否有問題,一般yum源配置正確不會出現錯誤,無法確定的情況下嘗試更換yum源。

錯誤2

在管理界面添加Node節點時報錯:

Host installation failed. Command returnedfailure code 1 during SSH session '[email protected].*.*'

解決:

1)查看/etc/yum.repos.d裏面的ovirt源是否齊全,必須有ovirt-4.1-dependencies.repoovirt-4.1.repo,以及CentOS-*,以下爲正常源。

[root@node01 ~]# ls /etc/yum.repos.d/

bak  CentOS-Debuginfo.repo CentOS-Sources.repo      ovirt-4.1.repo

CentOS-Base.repo  CentOS-fasttrack.repo  CentOS-Vault.repo      server.repo

CentOS-CR.repo    CentOS-Media.repo     ovirt-4.1-dependencies.repo  

可執行yum clean all清理yum源緩存。

2)查看是否能ping通外網

3/etc/init.d/rpcbind restart  /etc/init.d/vdsmd restart

4)檢測firewalldselinux狀態,如果依然添加失敗可嘗試執行  

Node節點添加失敗的任何情況下都可按照此方法排查。

錯誤3

掛載nfs失敗時,進入底層用指令測試:

[root@node1 ~]# showmount -e 192.168.3.233

rpc mount export: RPC: Unable to receive;errno = No route to host

關閉firewalldiptables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