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盤 分區 學習

1、常見的磁盤接口有兩種:IDE   SATA

2、對於IED
一個主機通常提供兩個IDE接口(IDE1:primary IDE2:secondary)

一個IDE接口可連接兩個IDE設備(Mater主設備,Slave從設備)
設備文件名見下表
IDE\Jumper                      Master                      Slave
IDE1(Primary)      /dev/hda                      /dev/hdb
IDE2(Secondary)      /dev/hdc                       /dev/hdd
3、SATA/USB/SCSI等磁盤接口都是使用SCSI模塊來驅動的,因此這些接口的磁盤文件名都是/dev/sd[a-p]的格式,但是IDE接口不同的是,STA/USB接口的磁盤根本就沒有一定的順序,設備文件名是根據linux內核檢測到的磁盤順序。
如:主板上有6個SATA插槽,有兩個SATA磁盤插在主板的SATA1,SATA5插槽上,還有一個USB磁盤,則設本文件名是:
SATA1插槽上的文件名——/dev/sda
SATA1插槽上的文件名——/dev/sdb
USB磁盤(開機完成後才被系統識別)——/dev/sdc
4、對磁盤和硬盤的理解
軟盤:它也是磁盤,外面套個小正方形就是了。 
本地磁盤:它就是指電腦中的硬盤的一部分的名字。 
磁盤:圓的黑的像光碟的就是它. 
硬盤:很多磁盤放在一起,外面加個長方體的殼就是了。
5、磁盤盤片組成:扇區和柱面。
6、分區:所謂分區,是對柱面進行分組。
所謂分區表只有64bytes,最多隻能容納四個分區,這四個分區被稱爲主分區(Primary)或擴展分區(Extended)。
7、爲什麼要分區?
(1)安全性;(2)存取速度。
8、主分區和擴展分區最多只能有四個,擴展分區最多只能有一個,邏輯分區是由擴展分區切割出來的分區,能偶被格式化的是主分區和邏輯分區,擴展分區無法格式化。
通過下面分區理解上面的話:
主分區:P 擴展分區:E邏輯分區:L
P+P+P+E  (若此時E沒有繼續分成多個L,則E不可格式化)
P+P+P+L+L+L(也就是P+P+P+E,其中E+L+L+L)
P+E
P+L+L+L(P+E,E=L+L+L)

9、總結,
(1)掌握硬盤可分爲 主分區+擴展分區;
(2)其中擴展分區還可再分爲幾個邏輯分區!
(3)主分區+擴展分區最多四個;
(4)主分區可多個,擴展分區只能有一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