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中的keep-alive

HTTP是一個請求<->響應模式的典型範例,即客戶端向服務器發送一個請求信息,服務器來響應這個信息。在老的HTTP版本中,每個請求都將被創建一個新的客戶端->服務器的連接,在這個連接上發送請求,然後接收請求。這樣的模式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就是,它很簡單,很容易理解和編程實現;它也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它效率很低,因此Keep-Alive被提出用來解決效率低的問題。

Keep-Alive功能使客戶端到服務器端的連接持續有效,當出現對服務器的後繼請求時,Keep-Alive功能避免了建立或者重新建立連接。市場上 的大部分Web服務器,包括iPlanet、IIS和Apache,都支持HTTP Keep-Alive。對於提供靜態內容的網站來說,這個功能通常很有用。但是,對於負擔較重的網站來說,這裏存在另外一個問題:雖然爲客戶保留打開的連 接有一定的好處,但它同樣影響了性能,因爲在處理暫停期間,本來可以釋放的資源仍舊被佔用。當Web服務器和應用服務器在同一臺機器上運行時,KeepAlive功能對資源利用的影響尤其突出。 此功能爲HTTP 1.1預設的功能,HTTP 1.0加上Keep-Aliveheader也可以提供HTTP的持續作用功能。
Keep-Alive: timeout=5, max=100
timeout:過期時間5秒(對應httpd.conf裏的參數是:KeepAliveTimeout),max是最多一百次請求,強制斷掉連接
就是在timeout時間內又有新的連接過來,同時max會自動減1,直到爲0,強制斷掉。見下面的四個圖,注意看Date的值(前後時間差都是在5秒之內)!

HTTP/1.0

在HTTP/1.0版本中,並沒有官方的標準來規定Keep-Alive如何工作,因此實際上它是被附加到HTTP/1.0協議上,如果客戶端瀏覽器支持Keep-Alive,那麼就在HTTP請求頭中添加一個字段 Connection: Keep-Alive,當服務器收到附帶有Connection: Keep-Alive的請求時,它也會在響應頭中添加一個同樣的字段來使用Keep-Alive。這樣一來,客戶端和服務器之間的HTTP連接就會被保持,不會斷開(超過Keep-Alive規定的時間,意外斷電等情況除外),當客戶端發送另外一個請求時,就使用這條已經建立的連接

HTTP/1.1

在HTTP/1.1版本中,官方規定的Keep-Alive使用標準和在HTTP/1.0版本中有些不同,默認情況下所在HTTP1.1中所有連接都被保持,除非在請求頭或響應頭中指明要關閉:Connection: Close  ,這也就是爲什麼Connection: Keep-Alive字段再沒有意義的原因。另外,還添加了一個新的字段Keep-Alive:,因爲這個字段並沒有詳細描述用來做什麼,可忽略它

Not reliable(不可靠)

HTTP是一個無狀態協議,這意味着每個請求都是獨立的,Keep-Alive沒能改變這個結果。另外,Keep-Alive也不能保證客戶端和服務器之間的連接一定是活躍的,在HTTP1.1版本中也如此。唯一能保證的就是當連接被關閉時你能得到一個通知,所以不應該讓程序依賴於Keep-Alive的保持連接特性,否則會有意想不到的後果

Keep-Alive和POST

在HTTP1.1細則中規定了在一個POST消息體後面不能有任何字符,還指出了對於某一個特定的瀏覽器可能並不遵循這個標準(比如在POST消息體的後面放置一個CRLF符)。而據我所知,大部分瀏覽器在POST消息體後都會自動跟一個CRLF符再發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根據上面的說明在POST請求頭中禁止使用Keep-Alive,或者由服務器自動忽略這個CRLF,大部分服務器都會自動忽略,但是在未經測試之前是不可能知道一個服務器是否會這樣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