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上雲的動力是什麼

公有云經過10多年的發展,各行各業都爭相通過上雲來實現數字化轉型,公有云提供商也通過各種線上線下的推介會安利公有云不可阻擋的趨勢。按理說廣大羣衆應該對爲什麼要上公有云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但2018年走訪了很多大中小企業後發現事實並非如此,有很多企業其實並不清楚上公有云的好處。而且讓人詫異的是,不少公有云從業人員也很難給客戶講明白爲什麼要上公有云,一直還是在強調快速上線、按需租用、彈性伸縮老三樣。
所以筆者覺得有必要系統性梳理一下企業上公有云的驅動力。本文所講的公有云,包括基於雲服務提供商數據中心提供的共享資源公有云、獨享資源的專屬雲以及部署在客戶自有數據中心的公有云延伸。
從業務層面看,企業始終如一的目標是業務增長和持續盈利,圍繞這些目標衍生出提質、增效、降本、安全、創新和合規的業務訴求,注意這些是業務訴求,不是ICT需求,例如這裏的降本不僅僅是指降低ICT的TCO,更是希望通過數字化轉型實現整體生產運營成本的降低。企業的一切活動都需要圍繞這些業務訴求展開,包括企業上公有云或者上私有云,離開這些業務訴求去談上雲都是耍流氓。這裏面我們需要明確二點,首先這些業務訴求不是光靠ICT就能滿足的,更多地依賴業務、流程和產品的升級優化來達成;其次在ICT層面,滿足這些業務訴求的一定是應用軟件,而這些應用軟件即可以部署在公有云上,也可以部署在私有云上,應用軟件的重要性和價值要高於底層的雲網資源。
下面圍繞業務訴求,將企業上公有云的驅動力分成兩個方面闡述,一個是內部驅動力,包括質量驅動、效率驅動、成本驅動、安全驅動、創新驅動、考覈驅動和便利驅動;另一個是外部驅動力,包括政策驅動、榜樣驅動和優惠驅動。
一、企業上公有云的內部驅動力
1.   質量驅動
在各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所有企業都在絞盡腦汁提升自身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滿足客戶不斷增長的品質要求。如果通過上雲能滿足企業提升質量的業務訴求,那麼企業上雲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根本不需要過多引導。除了上述業務層面的質量驅動力之外,在IT層面,當前幾大公有云提供商的IT服務質量和性能比大多數企業內部IT團隊要高,公有云通過久經考驗的ICT基礎設施和持續的性能優化經驗,能夠保障業務應用系統的長期穩定運行,減少因爲業務應用系統宕機帶來的損失。
利用業務質量驅動力拓展客戶的關鍵是要尋找各行各業的生態合作伙伴和能帶來質量提升的PaaS和SaaS應用,然後想方設法將其部署在自己的雲平臺上。而利用IT質量驅動力拓展客戶的關鍵是打磨好雲平臺的性能和可靠性,這方面國內各大公有云提供商都已經做了很多優化工作了,運營商的公有云還可以結合雲專線和雲專網的優勢提供端到端的SLA保障。無論是業務質量驅動力還是IT質量驅動力都適用於所有大中小企業。
2.   效率驅動
如果說提升質量是企業應對競爭的第一板斧,那麼提升效率是第二板斧。提升效率就是要在單位時間內生產更多的產品、提供更多的服務、完成更多的有效工作。如果通過上雲能滿足企業提升效率的業務訴求,那同樣企業上雲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在IT層面,當前幾大公有云提供商的IT服務效率也比大多數企業內部IT團隊要高,例如公有云提供商能更快地完成IT基礎設施的部署和彈性伸縮等,從而大幅加快應用系統的上線時間,爲企業贏得競爭優勢。
利用業務效率驅動力拓展客戶的關鍵是要挖掘企業業務流程中的瓶頸點,然後再分析哪些瓶頸點是可以通過已有云產品(1個或多個雲產品)有效解決的。而利用IT效率驅動力拓展客戶的關鍵則是挖掘企業IT流程中的瓶頸點,包括部署速度、擴容速度、軟件開發效率、IT運維效率等,然後再去匹配已有云產品(1個或多個雲產品)的能力。無論是業務效率驅動力還是IT效率驅動力都適用於所有大中小企業。
3.   成本驅動
企業應對競爭的第三板斧是降低成本,只有降低自身的生產運營成本,才能對外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和服務。上述的效率提升通常也能帶來成本的降低,效率驅動力和成本驅動力是息息相關的,但並不等同。如果通過上雲能滿足企業降低成本的業務訴求,那同樣企業上雲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在IT成本層面,考慮3年IT總體擁有成本(包括建設成本和運維成本),使用雲服務相比自建IT通常能夠節省10%~20%,而且可以將企業在IT領域的Capex轉化爲Opex,這對現金流比較緊張的企業來講很有意義。
利用IT成本驅動力拓展客戶的關鍵則是算好企業自建IT和租用雲服務的總體擁有成本並進行比較,租用雲服務通常能夠節省IT總體擁有成本。但如果算下來使用雲服務的成本更高,公有云提供商就需要反思雲服務價格的競爭力了,倒逼自身提高雲平臺運營運維效率、降低運營運維成本,從而降低雲服務價格。無論是業務成本驅動力還是IT成本驅動力都適用於所有大中小企業。
4.   安全驅動
據研究報告顯示,大多數工作場景中的意外,如果及時發現,都是可以被預防的。在IT安全層面,各大公有云平臺都有很深的積澱,既有端到端的安全技術體系,包括主機安全、數據安全、防火牆、DDos高仿、態勢感知等,也有完備的安全管理流程和規範,更有一支龐大的安全專家團隊每時每刻在保障雲平臺的安全,因此公有云相比大多數企業的內部IT團隊有更強大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如果某些企業想要在私有云構建同樣的安全保障能力,那所付出的成本一定要遠高於使用公有云安全的成本,因爲前者在信息安全上的投資只能全部由自己承擔,而後者在信息安全上的投資可以均攤到每個企業用戶身上。
利用業務安全驅動力拓展客戶的關鍵是要挖掘企業的業務安全問題,然後分析這些業務安全問題是否可以通過雲平臺上已有的技術來有效預警和應對,可以聯合合作伙伴基於雲平臺爲企業客戶定製安全解決方案。而利用IT安全驅動力拓展客戶的關鍵則是不斷打磨雲平臺的安全硬實力,通過規模經濟效應降低單個用戶使用公有云安全的成本。
不同行業對業務安全的關注度是不一樣的,通常工業製造、採礦業和建築業遇到的安全生產問題較多,造成的損失也很大,這些企業很希望杜絕或減輕安全風險。在IT安全領域,主要是大型企業和互聯網公司對信息安全很重視,大型企業擔心的是對外服務型網站被***,互聯網公司(電商、遊戲、視頻、門戶、社交等)擔心的是自己的核心繫統被***和競爭對手***。
5.   創新驅動
當今企業面臨的是一個快速變化的世界。首先,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客戶需求在快速變化,對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從高清視頻到4K視頻、從次日達到當日達、從普通吹風機到戴森捲髮棒。其次,新技術層次不窮,領頭羊企業開始用雲計算作爲生產工具、用大數據作爲生產資料、用AI提升生產力、用區塊鏈改善生產關係。最後,商業模式也在發生很大的轉變,從原來B2C的商業模式轉變爲用戶需求驅動生產的C2B模式,從原來賣產品轉變爲賣服務。企業如何應對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呢?答案就是快速採用新ICT技術和新商業模式,走創新之路,唯快不破。而擁抱公有云提供的大量新技術紅利是企業當下創新的最好選擇。
利用創新驅動力拓展客戶的關鍵是提供好創新所需要的各種新型ICT技術,同時要能夠與企業客戶一起解決創新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技術問題。創新是需要不斷試錯的,一般企業難於或不願意承擔試錯成本,所以創新驅動力主要適用於行業的龍頭企業,這些企業有不斷追求新產品、新服務和新模式的渴望,願意承擔試錯的成本,以避免被同行趕上,或者拉大跟同行的差距。
6.   考覈驅動
每年的IT預算是否取得了相應的收益?IT多大程度上支撐了業務的發展?高薪的IT團隊是否產出了相應的高績效?這些問題長期困擾着企業,導致企業CEO很難評價好內部IT團隊的績效。因此可以建議企業拿出一部分業務系統部署在公有云上,可以把公有云作爲IT績效考覈的基準來考覈內部IT團隊的績效。一方面讓企業負責人瞭解業界先進的IT績效水平(公有云基本可以代表業界先進的IT生產力);另一方面激勵內部IT團隊輸出更好的績效。
利用考覈驅動力拓展客戶的關鍵是與企業CEO討論IT績效考覈的困難,與CIO討論此類話題要謹慎,多數CIO是反對拿公有云作爲IT績效基準考覈自己團隊的。考覈驅動力主要適用於成本敏感型的中大型企業,小企業通常都沒有專門的IT團隊或者只有1-2人做IT運維工作,也就無需對其績效進行考覈。
7.   便利驅動
如果一樣東西×××,人們就會情不自禁的伸手去要;如果這個東西還簡單好用,人們則會頻繁使用。利用便利驅動力拓展客戶的關鍵是提升雲平臺的易用性和易達性。一是通過簡單好用的自助門戶使得用戶可以很方便愉悅地完成雲服務的開通和操控,二是通過遍佈全國的資源池和POP點,讓全國每一個地市的企業都很容易接入公有云。便利驅動力適用於所有大中小企業。
二、企業上公有云的外部驅動力
1.   政策驅動
從中央到地×××府不斷髮布各種鼓勵優惠政策促進企業上雲。工信部於2018年8月份發佈了《推動企業上雲實施指南(2018-2020年)》,該指南明確提出到2020年雲計算在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中的應用廣泛普及,全國新增上雲企業100萬家。地×××府方面,全國多省份也相繼發佈了深化推進或支持“企業上雲”的若干計劃、扶持政策以及相應的激勵機制,鼓勵在有條件的地方以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推動更多企業上雲。
政府在2018-2020年期間狠抓企業上雲,已經制定了具體的目標、計劃和補貼政策,目標是希望通過企業上雲實現當地產業的數字化轉型,提升產業競爭力,擴大產業規模,最終拉動當地GDP和就業人數。無論是企業還是公有云提供商都要緊抓這波政策紅利,對企業來講可以低成本實現企業上雲,享受雲上的技術紅利,對公有云提供商來講可以藉助政策東風快速打開當地市場。
利用政策驅動力拓展客戶的關鍵是要抓住政策的有效期,錯過了2018-2020年這個時間段,後面可能就沒有優惠政策了。公有云提供商在有效期內要積極主動地與當地政府(主要是市縣級政府)、行業協會形成合作關係,以公有云資源池爲基礎構建面向當地企業的區域級雲平臺,在幫助當地政府完成企業上雲任務的前提下,爭取更多政策補貼流向區域級雲平臺。
2.   榜樣驅動
在工業製造領域,廣大中小型製造企業的信息化投入佔企業營收的比例大概在0.2%~0.5%左右,企業老闆對信息化的認知不夠,這種情況下企業的信息化建設主要是向同行看齊,企業老闆通常是在同行聚會等小圈子裏打聽到老李的廠子最近上了什麼信息系統並取得了好的效果,那就跟着上這套系統。在衣食住行領域的中小型連鎖企業建設信息化的思路也是類似的,結果就是整條美食街的飯店都在用同一個餐飲管理軟件。大企業通常都有專業IT團隊進行IT系統的規劃、設計、選型和建設,有自己的定製化需求和建設節奏,會參考榜樣的IT建設理念但不會照搬具體的IT系統。
利用榜樣驅動力拓展客戶的關鍵是尋找行業裏的意見領袖,可以給其提供優惠甚至免費的雲服務,打造行業信息化的樣板,給行業內其他企業起到示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這種示範作用的輻射範圍難於超過當地行業的小圈子,可能只是覆蓋到一個地市,也可能只覆蓋到一個區縣,可以結合上述區域級雲平臺的建設同步打造當地行業信息化樣板,以點帶面,營造上雲用雲的趨勢。
3.   優惠驅動
優惠包括政府補貼和公有云提供商的促銷折扣。政府補貼在上面的政策驅動部分已經提到,這裏不再贅述。比政府補貼更常見的是公有云提供商的的雲產品促銷,如雙11促銷、新用戶優惠、限時特惠、特惠專區、租10送2等。對於資金比較緊張的中小型企業和搖擺型企業來講,優惠促銷確實能夠刺激其使用雲服務。但對於大型企業客戶來講基本沒用,大企業有自己的業務節奏和流程,不會僅因爲優惠而購買雲服務。
利用優惠驅動力拓展客戶的關鍵是要建立完備的企業用戶畫像,基於對企業業務和IT的深度瞭解,設計好優惠的折扣力度、涉及的產品、面向的用戶羣、有效期間等,需要跟當前產品的庫存、新產品上線時間等因素結合起來設計優惠措施。
三、總結
上述驅動力中,質量驅動、效率驅動和成本驅動直指企業的興趣點,安全驅動、創新驅動、考覈驅動直戳企業的痛點,而後面的便利驅動、政策驅動、榜樣驅動和優惠驅動則是在直撓企業的癢點。大多數企業上雲的驅動力都不會僅僅是其中一種,而是綜合了興趣點、痛點或癢點的驅動力合力。作爲公有云提供商則需要不斷打磨自身的產品和解決方案,能夠真正幫助企業客戶實現提質增效降本的目標,否則這些驅動力只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