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人的學習方法論-3 高效學習的建議

 一些有關“怎麼學”的建議

首先需要明確方向,否則即使學習方法再高效,也不免南轅北轍,背離自己的目標。關於學習方向的討論,請參見之前的一篇文章。下面我來重點說一說有關“怎麼學”的建議。
IT技術,不是一個通過“閉關修煉”就能練成絕世武功的學科,在學習的過程中,除了主觀上的刻苦努力之外,還需要講究正確方法。我下面所寫的幾點,其實都圍繞着一個核心的思路,就是---學習需要“不斷地與高手過招”。IT技術的時效性和應用性非常強,你的學習資源、環境、平臺,都需要“與時俱進”,都需要能夠“代表先進生產力”,這樣的學習,才能夠使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達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有人可能會疑問,我身處二線城市、工作是三流單位,畢業在四流學校,“學習的資源、環境、平臺”都非常的普通,如何做到像我說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呢”?其實事在人爲,我們需要學會尋找可以幫助自己的巨人,下面的建議一定會對你有幫助。
 
1)如何查找和利用資源
百度和Google,應該是大家首要的信息來源。但是,這些來源都是被動的,搜索引擎不會自動的把好東西送到你面前,它的前提是你自己必須知道關鍵字。另外,還有一些渠道,是可以主動地把最新的信息推送給你的,比如Blog,比如RSS訂閱等等Web2.0的溝通方式。對於被動的搜索,要掌握好方法,提高效率。對於主動性的信息獲取,要選擇最權威最高端的信息來源。這樣才能讓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
如果你讀過前一篇文章,已經認識到了“資料導向型”的誤區,就應該不會被搜索引擎和海量的信息所左右。百度Google都有相應的高級查詢指令,你需要好好的掌握這些,提高自己的效率。對於主動性的信息來源,選擇你所在領域的最頂尖公司、研究機構、專家羣體,訂閱他們的Newsletter,讀他們的Blog,訪問他們的論壇,訂RSS,長期的關注這些信息,並且思考這些信息背後所傳遞的技術趨勢和思想。
現在大家接觸的信息量非常大,對於海量的信息,一種處理方法是泛讀,目的是幫助自己獲取新知,把握大方向,知道世界上發生了什麼,不至於落伍;另一種處理方法,就是精讀,深入地瞭解來龍去脈,必要時再去查找一些相關的資料,把這部分內容融入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
 
2)關於買書和讀書
書不在多,而在於精。一本書的成本不在於它的售價,而在於你讀這本書所花的時間(機會成本)。完整的讀完一本書,通常需要兩週到一個月的時間,對於你所付出的時間成本,好書會給你帶來超值的回報,令你茅塞頓開;而平庸的書,僅僅是給你留下了一個模糊的印象而已,過不了多久就全忘了。
買書要買高手寫的書。分享一些個人買書的小技巧。我買書的時候,一般選擇署名爲“某某-著”的書,而對一些“某某-主編”或者“某某-編譯”的書敬而遠之。一本書的作者,越少越好。一個人寫一本書,跟十個人寫一本書,效果是截然相反的。一本好書,是作者觀點和思考的結晶,讀這樣的書,也就是一個與高手進行“面對面”交流的過程,是一個瞭解高手思維和思想方法的過程。
不要買太多操作技能型的書。一方面這類書籍良莠不齊,另一方面,對於一項技術或者產品的操作,最直接最權威的,就是廠商發佈的幫助文檔和白皮書。購買太多這類大部頭的“XXX操作大全”,會佔用你大量的時間成本,得不償失。提高技能,除了讀書,另一個重要的方式就是做實驗,這個我在後面的章節會詳細的寫。
另外我想再多說一句的就是關於翻譯過來的外版書籍。目前出版界的翻譯質量參差不齊,讀這一類的書,可以先看一看網上的讀者評論,對於翻譯的實在不靠譜的書,寧可去讀原版。還是那句話,一本書的成本不在於它的售價,而在於你讀這本書所花的時間(機會成本)。你買一本翻譯質量太差的書,大量的時間都花在了猜測譯者的意圖之上,不僅浪費時間,而且對學習和讀書過程中思維的連貫性也大受影響。
 
3)論壇的作用和提問的藝術
論壇是一個“獲得”與“給予”的地方。在論壇上花時間,要多看精華,少發水貼;提問要提得簡明扼要,易於解答;回貼要回的清清楚楚,把好人做到底。論壇之中藏龍臥虎,是一個與高手過招的好地方。一些建議:
首先是關於提問。學問學問,要學要問,只有把你的問題問出來了,才能得到別人的指點。但是,不要不經過大腦就提問,提問的目的是獲得啓發,而不是解決現有的困境。一個好的問題是可回答的、有延伸性、有啓發性的;不好的問題則過於關注細節、跟特定環境相關,沒有代表性,也無法回答。提出一個好的問題,會吸引他人解答,並引起一系列的討論,這對開闊自己的思路,獲得新的觀點和想法,都是大有好處的。
第二個建議是關於交流,論壇中每一個ID背後,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這是結交同道中人的好地方,不妨經常維持一些線上交流和線下活動,對進入特定的技術圈子,瞭解業界的情況,甚至找工作,都大有好處。
第三,有交流就有收穫,在索取的同時,也別忘了奉獻。心存感激,幫助他人。不僅是在論壇中應該堅持的習慣,也是爲人處事的一個原則。
第四,控制時間。不要被論壇中的積分和等級所左右,不要花太多的時間,以至於顧此失彼,忽略了更重要的東西。
 
4)自學和On Job Training的區別(如何從他人學習)
自學是比較辛苦的。首先是不要自學那些自己眼前用不着,今後也不一定用得着的偏門技術,這一點在之前討論“學什麼”的文章中已經有所涉及,不再贅述。自學要避免“看書-做題-上機”這樣的中學生式的循環,而是要與人交流。IT技術歸根結底還是爲人服務的,你可以與這個技術的用戶交流,看看他們想要的是什麼;你可以與懂行的高手交流,看看人家的想法。
所謂On Job Training,就是一邊工作,一邊學習自己工作需要的技術,我們通常叫“趕鴨子上架”。有機會被趕上架的鴨子是幸福的,因爲你身邊有大量的學習資源可以參考,有高手可以請教。
不管是自學,還是On Job Training,都需要懂得如何從他人身上學習。有些時候,高手一句話,抵得上你看一個星期的書。因此要調整好心態,抱着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態度,杜絕“文人相輕”的惡習,善用“提問的藝術”,多給自己爭取與高手過招的機會。要學會關注細節,高手的一句話,一個想法,甚至打命令做實驗時候的一個小習慣,可能都有你值得學習的地方。觀察-思考-總結-提問,按照這樣的順序來向高手學習
 
5)看書與做實驗
實驗是必須要做的。做實驗要講究效率,有一套自己的工具和平臺,不要每次都從下載軟件,安裝Windows Server或者搭建開發平臺開始。要搞清楚實驗的目的,是爲了驗證想法、測試可行性,還是僅僅把書上的步驟跑一遍。我不建議跟着書本上已有的試驗或者步驟來做,書上已經把實驗的步驟和結果都寫清楚了,自己再做一遍,並沒有什麼太多的收穫。我建議自己給自己提出需求,像做一個小項目一樣,設計一個實驗並且實現之。做大實驗比做小實驗收穫要大,做實驗可以“左右互博”,左手提出要求,右手來實施,自己模擬真實的企業場景,可以把複雜的要求簡單化,去掉表面的東西,只留核心的,讓自己通過實驗來實現。這其實非常有趣,也是技術的樂趣之所在。
其實,企業裏面,在給客戶做項目的時候,也經常會先做這樣的概念驗證和可行性分析試驗,我們叫做PoC(Proof of Concept)。其實,這個關鍵是Concept,找對Concept了,不管試驗成功與否,都是大有收穫的。這個Concept,可以是當前最新的一些技術的應用,或者頂尖公司推出的解決方案中的核心思想,或者國外流行的一些趨勢等等。你把這些東西拿來,去掉表面的東西,把它的核心看清楚了,然後自己做一個實驗去實現它,這個過程中,你可能還會遇到很多問題,請教很多高手,或者查閱很多資料,這不正是我們追求的與高手過招的機會嗎?這不比看一本“XXX操作大全”要有效得多嗎?
 
6)學會喜歡英文和利用英文
大量的創新理念、新觀點、新技術發源於西方,英語是獲得這些觀點的第一渠道。計算機英語並不難,只是一個習慣的問題。一定要養成讀英語的習慣。心理學家們研究過,養成一個習慣,你只需要短短的21天時間,關鍵是要堅持。也許英語有詞彙量的問題,需要積累和更多的時間,那麼好吧,給自己50天時間,堅持再堅持,我敢跟你打賭,到第51天,你會發現看英語的技術資料也不過如此。50天的堅持換來一個受益終生的習慣,值得。
 
7)當老師是檢驗學習效果的最好辦法
你怎麼知道自己對一項技術或者產品已經掌握了?很簡單,當一次老師。給你的朋友,同事,論壇裏的網友,上一節課。如果你能清晰地把這個知識教會別人,能夠回答聽衆提出的問題,甚至在教書的過程中靈感閃現,對技術的理解更進一層。那麼,就學的八九不離十了。其實,舉辦一些這樣的小規模講課和交流活動,是技術圈子結識朋友,傳遞知識的好辦法。
 
小結一下,學習的平臺很重要,周圍的環境很重要。不要閉門造車,要與高手過招。其實,就這麼簡單。
 
下期預告: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獲得觀點的能力
 
以上內容根據自己學習經歷和與大量Webcast聽衆交流後總結而來,如果偏頗之處,歡迎大家不吝指正。

本文出自 “喻勇的博客” 博客,請務必保留此出處http://yongyu2000.blog.51cto.com/962342/211077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