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人的四大出路,你適合哪一個?

技術人的未來在哪裏,這個問題,相信很多技術人捫心自問過,也在不斷思考,我也不例外。一般來說,會有以下的方向。

  • 第一:成爲技術大神,比如架構師,及技術專家等。
  • 第二:技術轉技術管理,比如技術總監等。
  • 第三:技術轉型,如轉項目管理,產品等,你牛逼的話,說不定下一個張小龍就是你(哥們,想多了,那有這麼容易)。
  • 第四:自主創業。

技術之路

的確,一名技術人員一般會選擇以上四個方向。如果你想成爲一名技術大神(業內 top 10,top 30),說一句政治正確的話,只要你不斷努力,在將來的某一天你肯定能成爲一名技術大牛。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成爲一名技術大牛真的沒那麼簡單,第一:需要你不斷地學習,還要有相應的天賦。第二:業內優秀的人才太多了,這就意味着你需要跟大多數的精英(985,等各種牛逼高校的學生 )PK。第三:技術這條路,如果不是真心熱愛它,走到後面,會越走越枯燥,隨之喪失熱情。

當然,我不是說技術這一條路走不通,只是說你想成爲業內 top 10 真的挺難的,需要你不斷的學習,且要有足夠的天分

成爲一名技術大牛,並不僅僅依靠技術,影響的因素很多。技術並不是全部,它可能佔 70% 左右,剩下的 30% 取決你的綜合能力。往大的方面說,指在業界的影響力,在公司的影響力。具體到能力方面,可能是你的產品能力,管理溝通能力,演講能力等等。比如說:有兩個人,按 100 分來說,A 的技術能力 95, B 的技能能力 85,A 在業界的影響力,公司的影響力 70, B 在公司的影響力 90。我相信更多人願意稱 A 爲技術大牛。

說了這麼多,其實是想告訴大家,一個人的專業能力確實很重要,但永遠不是全部,要注意全面發展。對於一名技術人來說,首先,你要先鑽研你的專業,爭取有所建樹。在業餘的時候,多開闊你的眼界。我建議,在職場初期,把 80% 左右的精力放在你的專業能力上面,剩下的 20% 用在提高你的各方面能力,開闊眼界。在職場中期,當你在業界已經有一定知名度的時候,這時候可以嘗試 73 或者 64 的比例,來全面提高自己。

技術管理之路

技術轉技術管理,一般有以下兩種情況。

第一:你在公司的技術能力得到一定的認可,且口碑也比較高,公司內部把你推上這個崗位的。到了這個位置,很多技術人剛開始可能會不太習慣帶着團隊做事,擔心這,擔心那。其實,大可不必。因爲是公司內部把你推上去的,代表大家對你都是比較認可的,你只需要做好你自己就行了。技術方面,掌控大的技術方向,解決一些重難點。接人處事,儘量做到公平公正,同時,儘量幫助大家成長。

第二:自己主動轉型。主動轉型的,一般自己已經想清楚了,纔會主動轉型,這種情況就不多說了,。

技術轉型之路

技術轉項目管理,產品,這也是挺多人選擇的一個方向。技術人員一般思維比較縝密,理性,考慮事情比較全面,轉型當產品一般有挺大的優勢。第一:思維比較縝密,考慮得比較全面,會考慮實現的成本,提出的需求可能會比較合理,不會太浮誇。第二:自己懂得技術,能更好地跟技術,測試人員溝通。

當然也有相應的劣勢,技術人員在做產品的時候,第一:可能會受技術思維的影響,首先考慮的是技術難度的問題,而不是用戶體驗。第二:技術人員思維方面可能會比較窄。做產品,應該多從市場,競品,商業,運營等多方面考慮。一個產品的成功,不僅僅只能依靠技術,技術的可行性上。更多的應該着手於市場和用戶。
第三:溝通能力。受職位影響,程序員工作的時候比較少跟市場,運營的人交流,溝通能力可能沒那麼強。而產品經理處在溝通的中心,不僅僅是將需求告訴別人,重要的是表達清楚。技術人應該多加強這一方面的能力。

還記得去年“網傳中國平安產品經理與開發因「根據手機殼顏色改變app主題」需求打架一事”吧,可以確定的是肯定不是因爲該需求幹架的,這只是一個導火索。但不可否認的是,程序員或多或少與產品經理存在着某些矛盾。

第一:有時候,一些產品經理缺乏技術背景,不瞭解技術,提出的需求有時候會天方夜譚。這時候開發就可能不爽了,會懟產品。第二:需求做到一半的時候,或者快完成的時候,突然跟你說,這個需求不做了,或者需求變更。

而技術人呢?考慮問題的時候大多數時候是從技術的角度出發的,對性能,代碼可擴展性有偏執。這在產品經理看來可能是不懂用戶,不懂商業,只會悶頭寫代碼。互相看不順眼這太 TMD 正常了。

因此,最好的解決方案是,技術人懂點產品思維,產品懂點技術,考慮問題多從對方的角度出發,溝通起來就比較順暢了。

我們回過頭再來看根據手機殼改變 APP 主題顏色這個需求,網友們腦補了很多解決方案。第一:通過手機殼照片識別,讓用戶上傳手機殼照片,然後再雲端分析,解析出手機殼顏色。第二:通過 NFC 手機殼,NFC 可以給公交卡充值,那識別出手機殼的顏色應該也不難。第三:通過眼角膜反射識別,啓動前置攝像頭面對用戶眼角膜手機倒影進行圖像分析,這種方案,其實跟第一種方案差不多,都是用到圖像識別技術。第四:通過腦電波識別,通過掃描用戶的腦電波,解析出腦電波中攜帶的信息,這個想法真大膽,科幻,現在的科技應該實現不了吧。

看了網友提出的答案,我想說一句,真強大。如果產品經理讓你用上述的方案解決,那我建議你,直接懟他,這就是一個傻逼產品,250。

我們來分析一下,改變 APP 主題,對用戶來說,,改變 APP 主題本身就是一個低頻行爲。技術的難點是我們怎樣根據知道手機殼的顏色。這時候,我們不妨轉變一下思維,用戶肯定知道手機殼的顏色。那麼我們不妨在首次使用的時候,讓用戶自己選擇顏色不就 OK 了,方便又快捷。

技術人自主創業

自主創業並不僅僅指自己出來單幹,創辦公司。在我看來,做自媒體(比如運營公衆號,寫書,出教程,做一些顧問等),也都屬於創業。

技術人自主創業,對於很多普通的技術人來說,一輩子可能也只有一兩次出來創業辦公司的機會,我們不是王思聰,生下來就有一個牛逼的爹,有足夠的錢和資源。失敗了我們可能就很難東山再起了。因爲我們害怕,也輸不起了。因此,如果想要自己出來創辦公司,建議你先對創業想要從事的行業有足夠清晰的瞭解再開始,不要腦門一熱。

自媒體呢,我們完全可以在課餘時間的時候去從事自己的副業,逐漸提高自己的影響力。

小結

技術人成長的路上,我們會碰到很多坎坷,當然其他職業也不例外。還記得去年華爲 35 歲以上裁員事件,中興裁員事件。從本質上面說,自身競爭力下降佔很大一部分原因。畢竟,優秀的人才從來不缺少機會。爲了未來有更多的選擇,從現在開始,朝着自己的目標努力奮鬥吧,書寫屬於自己的人生。

以上今屬個人愚見,不喜輕噴。


Android 技術人,希望讓你看到程序猿不同的一面,除了分享 Coding,,還有職場心得,面試經驗,學習心得,人生感悟等等。希望通過該公衆號,讓大家看到,我們不只會敲代碼,我們還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