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一)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不知不覺中外公離開我已經13個年頭了,扳着手指頭算算今年恰好是外公誕辰100週年,清明節回到老家掃墓的時候,舅舅、媽媽和其他長輩商量着要給外公做個“冥壽”,(老家的風俗吧)我既不懂這些,也不信迷信,我只想用自己的方式,應該也是外公喜歡的方式——用文字來緬懷這位我平生最敬愛的老人!

寫到這裏,腦子就像一部幻燈機,所有的回憶開始上映,那麼的清晰又如此的親切,雖然思念隱隱作痛,但從前的幸福又像花兒一樣,在心裏盛開得花團錦簇...

我的童年並不像其他大多數的同年人一樣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因爲我是不招爺爺奶奶待見的人,也不知道是因爲父親從小就不討他們喜歡還是因爲我不是男孩子的緣故,我剛出生時奶奶和媽媽口角就詛咒我活不過3歲,能用這麼惡毒的話語去詛咒一個孩子,這到底是有多大的仇恨呀?以前我不懂現在也沒想明白,但也無所謂,無愛亦無恨罷了!總之,對於爺爺奶奶的記憶除了傷害並無溫情.....不提也罷!

出生後的第三天,爸爸媽媽便抱着我回外公外婆家裏了,聽媽媽說,我們還未到家,一大家子人,舅舅,姨媽他們已經在家等着我了,外公早早地就把鞭炮放在門外的空地上了,就等着我們到了之後把鞭炮點燃了,老家的風俗習慣是逢年過節和家裏有喜事時都放鞭炮的,以表示隆重和重視!

正如魯迅先生說的一句話“北京的大白菜到了東京不但身價倍增,還美其名曰‘龍舌蘭’了”,而我,一個剛出生就被奶奶詛咒的女孩子,到了外公這邊卻成了所有長輩的寵兒,被視爲珍寶了!

爲何我會有如此待遇,一方面由於我的本身就長的討人歡喜(姑且讓我這樣沾沾自喜一下吧),另一方面外公雖然有四個兒子兩個女兒,但大姨的女兒,也就是表姐從小就隨了外公的姓,也一直稱外公爲爺爺,我便成了外公唯一的外甥女兒,不是說“物以稀爲貴”嘛,所以我得寵也是說得過去的了!於是,順理成章的,我從小就由外公外婆帶在了身邊,他們如獲至寶般地把我寵大,真是捧在手裏怕摔了,含在嘴裏怕化了!


從我的咿呀學語,到我的蹣跚學步,都離不開外公的心血,他教會了我說人生的第一句話,他引導我邁出了人生的第一步,那個時候,在我們小縣城的鎮上,鮮有小孩去幼兒園的,除非家裏實在沒人照顧的小孩纔去,一般都由外公外婆或爺爺奶奶帶大的,我也不例外,但我又比其他的小孩幸運,那個時候的老人們基本都是文盲,所以小孩跟着他們也只能是玩着幼稚的遊戲懵懵懂懂地長大,而我的外公,雖然只讀了幾年的書塾,但在他們的那個年代裏已經算是個有文化的老人了,而且能寫一手蒼勁雋美的毛筆字,渾身透着讀書人的儒雅氣質,說話和聲細語,談吐親切謙遜,卻沒有絲毫的迂腐!

儘管把我寵上了天,卻從不因爲寵而溺愛,也不允許我恃寵而驕,而是盡心竭力地好好培養我成爲知書達理的小家碧玉!於是,在我3歲時,外公便在硬的小紙板上用毛筆寫上字,製成識字卡片,從“一,二,三”到“之,乎,者,也”,從“三字經”到“百家姓”,從“弟子規”到“千字文”,外公一字一句耐心地教我識文斷字,手把手地教我怎麼寫字,並教會我國學裏的“禮,義,廉,恥,孝”,讓我從小就明白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使我成長成爲一個善良敦厚的人,更在我幼小的心靈裏播種下了文學的種子,在以後漫長的求學路上我的文科也特別好,在學校裏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參加各種各樣的寫作比賽也是收穫滿滿,也酷愛寫毛筆字,至今,媽媽還嘖嘖地稱讚所有的小孩裏面只有我接過了外公手裏的那支毛筆!這所有的功勞我想都非外公莫屬,他用他有限的知識爲我開啓了一條通往文學殿堂的康荘大道!他就像一盞啓明燈,踏着蹣跚的步履爲我的漫漫人生路指明!而且現在我也用同樣的方法教我的女兒識字學習國學經典,我想,這何嘗又不是一種傳承呢?

《未完待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