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女學生化妝引發的思考:各得其所

        上英語課,英語老師說到關於女學生化妝的小經歷:高考體檢的那天,一個化妝着短裙的女生遲遲趕來,幾位老師焦急地問她你是哪個學生家長?你連自己孩子在哪個班級都不知道嗎?女生低着頭半天不說話,過了好一會兒,才悄悄對我們英語老師(我們英語老師是女老師)說:我是自己來體檢的。

        談戀愛、化妝好像對於現在的學生來說已是司空見慣。信息科技的日漸平民化似乎促使我們越來越早地接觸到社會,使孩子越來越“早熟”。記得前兩年走親戚,舅舅那個四歲大的小兒子就向我說他幼兒園的“媳婦”云云。我不由得思考,孩子們漸漸“懂事”是一件好事嗎?

        電子產品促使孩子的成人化,究竟是爲孩子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還是剝奪了孩子純真的童年?

        才女陳更連續四季出現在中國詩詞大會的舞臺上,更是在本季成功奪冠,不得不讚嘆一聲,此乃真才女也。然而冷靜下來看,又有多少人關注到,陳更原來是北大機器人專業的女博士。換句話說,爲祖國機器人研究事業奉獻終身,可能才更應該是陳更本來的使命。我相信一定會有人反駁我的觀點,認爲人應該有選擇自己道路的權利。然而我認爲,既然陳更選擇了機器人專業,在很大程度上,說明她對這個專業是認可的,那麼這個專業也應該成爲她所熱愛的。詩詞可以陶冶情操,卻不能促進中國基礎科學的進步,我們應該在自己選定的道路上不斷攻堅克難,專心致志,而不是被興趣愛好羈絆,被名利所左右。

        說實話,我是不喜歡日本人的。然而在很多方面,我覺得我們應當佩服日本人。魯思·本尼迪克特研究日本人的著作《菊與刀》中,有一章叫做“各得其所”,大致就是說在等級制的基礎下,日本人形成的一種“固化思想”。如日本人在禮節方面,當面對不同身份,不同親疏關係的對象時,都會有不同的適用禮儀,而這種禮儀是每個日本人從小就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

        那麼我總結一下,應該就是想表達這樣一個觀點:

        人生每一個階段都是不同的,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必須做的事情,而不應捨本逐末、誤入歧途。——的確,這句看似已經被老師家長說爛的說辭,直到有所經歷後再想,真的很有道理。

        家長不應該對孩子“揠苗助長”,我們也不該對自己“揠苗助長”。所以我們也應該“各得其所”,做好自己這個身份,在這個時間段所應該做的事情。一步一個腳印,走向未來。

        就像希斯·萊傑爲了演好“小丑”這個角色,把自己的生命自己的靈魂都投入其中,方纔造就了無可超越的經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