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Map中面要素生成Voronoi圖(V圖)或者泰森多邊形

一、Voronoi圖

1.定義

 

荷蘭氣候學家A·H·Thiessen提出了一種根據離散分佈的氣象站的降雨量來計算平均降雨量的方法,即將所有相鄰氣象站連成三角形,作這些三角形各邊的垂直平分線,於是每個氣象站周圍的若干垂直平分線便圍成一個多邊形。用這個多邊形內所包含的一個唯一氣象站的降雨強度來表示這個多邊形區域內的降雨強度,並稱這個多邊形爲泰森多邊形。

2.特點

①每個泰森多邊形內僅含有一個離散點數據;

②泰森多邊形內的點到相應離散點的距離最近;

③位於泰森多邊形邊上的點到其兩邊的離散點的距離相等。

3.應用

在計算幾何學科中的重要地位,由於其根據點集劃分的區域到點的距離最近的特點,其在地理學、氣象學、結晶學、航天、核物理學、機器人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如在障礙物點集中,規避障礙尋找最佳路徑。

二、V圖(泰森多邊形)在ArcMap中的生成步驟

1.面要素轉點要素

ArcMap中的泰森多邊形是基於點要素生成的,如果您已經有了點要素,此步驟可以跳過。

  1. 首先打開ArcToolbox工具

    2.打開數據管理工具——要素——要素轉點  工具,選擇要轉換的面要素和輸出位置,點擊確定,就可以將面要素轉爲點要素了。

2.點要素轉換V圖(泰森多邊形)

  1. 首先打開ArcToolbox工具

2.打開分析工具——鄰域提取——創建泰森多邊形,選擇要轉換的點要素和輸出位置,可以選擇將點要素中的字段輸出到泰森多邊形的屬性中,點擊確定就可以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