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 Redis 3.0 集羣搭建

在redis3.0以前,提供了Sentinel工具來監控各Master的狀態,如果Master異常,則會做主從切換,將slave作爲master,將master作爲slave。
其配置也是稍微的複雜,並且各方面表現一般。

現在redis3.0已經支持集羣的容錯功能,並且非常簡單。下面我們來進行學習下redis3.0如何搭建集羣。

集羣搭建:至少要三個master


第一步:創建一個文件夾redis-cluster,然後在其下面分別創建6個文件夾如下:
(1)mkdir -p /usr/local/redis-cluster
(2)mkdir 7001、mkdir 7002、mkdir 7003、mkdir 7004、mkdir 7005、mkdir 7006

第二步:把之前的redis.conf配置文件分別copy到700下,進行修改各個文件內容,也就是對700下的每一個copy的redis.conf文件進行修改!如下:
(1)daemonize yes
(2)port 700*(分別對每個機器的端口號進行設置)
(3)bind 192.168.1.171(必須要綁定當前機器的ip,不然會無限悲劇下去哇…深坑勿入!!!)
(4)dir /usr/local/redis-cluster/700*/(指定數據文件存放位置,必須要指定不同的目錄位置,不然會丟失數據,深坑勿入!!!)
(5)cluster-enabled yes(啓動集羣模式,開始玩耍)
(6)cluster-config-file nodes700*.conf(這裏700x最好和port對應上)
(7)cluster-node-timeout 5000
(8)appendonly yes

第三步:注意每個文件要修改端口號,bind的ip,數據存放的dir,並且nodes文件都需要進行修改!

第四步:由於redis集羣需要使用ruby命令,所以我們需要安裝ruby
(1)yum install ruby
(2)yum install rubygems
(3)gem install redis (安裝redis和ruby的接口)

第五步:分別啓動6個redis實例,然後檢查是否啓動成功
(1)usr/local/redis/bin/redis-server /usr/local/redis-cluster/700*/redis.conf
(2)ps -el | grep redis 查看是否啓動成功

第六步:首先到redis3.0的安裝目錄下,然後執行redis-trib.rb命令。
(1)cd /usr/local/redis3.0/src
(2)./redis-trib.rb create --replicas 1 192.168.1.171:7001 192.168.1.171:7002 192.168.1.171:7003 192.168.1.171:7004 192.168.1.171:7005 192.168.1.171:7006

第七步:到此爲止我們集羣搭建成功!進行驗證:
(1)連接任意一個客戶端即可:./redis-cli -c -h -p (-c表示集羣模式,指定ip地址和端口號)如:/usr/local/redis/bin/redis-cli -c -h 192.168.1.171 -p 700*
(2)進行驗證:cluster info(查看集羣信息)、cluster nodes(查看節點列表)
(3)進行數據操作驗證
(4)關閉集羣則需要逐個進行關閉,使用命令:usr/local/redis/bin/redis-cli -c -h 192.168.1.171 -p 700* shutdown

第八步:(補充)
友情提示:當出現集羣無法啓動時,刪除臨時的數據文件,再次重新啓動每一個redis服務,然後重新構造集羣環境。

第九步:(集羣操作文章)
redis-trib.rb官方羣操作命令: http://redis.io/topics/cluster-tutorial
推薦博客: http://blog.51yip.com/nosql/1726.html/comment-page-1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