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用例設計——等價類法

轉載

一.方法簡介

 

1.定義

是把所有可能的輸入數據,即程序的輸入域劃分成若干部分(子集),然後從每一個子集中選取少數具有代表性的數據作爲測試用例。該方法是一種重要的,常用的黑盒測試用例設計方法。

2.劃分等價類

等價類是指某個輸入域的子集合。在該子集合中,各個輸入數據對於揭露程序中的錯誤都是等效的,併合理地假定:測試某等價類的代表值就等於對這一類其它值的 測試,因此,可以把全部輸入數據合理劃分爲若干等價類,在每一個等價類中取一個數據作爲測試的輸入條件就可以用少量代表性的測試數據取得較好的測試結果。 等價類劃分可有兩種不同的情況:有效等價類和無效等價類。

1)有效等價類

是指對於程序的規格說明來說是合理的、有意義的輸入數據構成的集合。利用有效等價類可檢驗程序是否實現了規格說明中所規定的功能和性能。

2)無效等價類

與有效等價類的定義恰巧相反。無效等價類指對程序的規格說明是不合理的或無意義的輸入數據所構成的集合。對於具體的問題,無效等價類至少應有一個,也可能 有多個。 設計測試用例時,要同時考慮這兩種等價類。因爲軟件不僅要能接收合理的數據,也要能經受意外的考驗,這樣的測試才能確保軟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3.劃分等價類的標準:

1)完備測試、避免冗餘;
2)劃分等價類重要的是:集合的劃分,劃分爲互不相交的一組子集,而子集的並是整個集合; 
3)並是整個集合:完備性; 

“。

4.劃分等價類的原則

 

2)對值的個數的限制

  • 描述的是允許數值的範圍,可以創建一個有效等價類和兩個無效等價類;

  • 描述的是離散的數字[1,5,,9],每個值都做爲一個有效等價類,無效等價類少於或多於有效等價類個數

, 可確定一個有效等價類和一個無效等價類。 
4) 在規定了輸入數據的一組值(假定n個), 可確立n個有效等價類和一個無效等價類。 

6) 一組值的集合,輸入數據規定的是一組值 (假定n個),並且軟件對每個輸入值都一樣的處理,可確立一個有效等價類和一個無效等價類 
有效:任意一個 
1) 爲每一個等價類規定一個唯一的編號; 
, 使其儘可能多地覆蓋尚未被覆蓋地有效等價類3) 設計一個新的測試用例,重複這一步,直到所有的無效等價類都被覆蓋爲止。

6.案例分析

等價類劃分表格模型及案例分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