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員—10條求職的黃金規律

來看一下金三銀四的招聘旺季下,10條求職的黃金規律。

可以說每一條都很有一定深度

  • 01:很多時候,HR不要你,不是因爲你水平的問題,也不是因爲你專業技能的問題。而是HR自己對自己沒信心,HR沒把握你這樣的候選人,會不會踏實地在部門內做事。HR覺得你夠聰明,夠優秀,但不敢用你,因爲他們擔心花了很大的精力去培養你,最後你沒花心思放在這份工作上,這對HR和用人部門都是很大的打擊。【不要懷疑自己】
  • 02:薪水高是否意味着一份好工作,答案無疑是否定的。一般情況下,薪水和期待成正比,既然有人給了你更高的經濟回饋,那就意味着對你的期待更高。而一個人創造的價值並不完全由自己決定,還依賴於客觀的條件,比如團隊、客戶、同事、客戶、週期等。如果你要先享受更大的收益,然後再去創造價值,往往翻車的概率會很大。
  • 03:手裏攥着Offer 來談更高條件的候選人,一般不會被待見。如果單從薪酬上看,永遠都有可能比當下更高薪的工作在等着自己,拿着Offer 來談條件的候選人往往會被認定穩定性存疑。收入不是不重要,但不應該是決定一個人是否加入一家公司的先決條件。特別是工作數年後還對薪酬非常糾結的話,可能壓根就沒有對自己和外部環境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 04:企業對外招聘的時候,大家都不要太在意招聘廣告上的薪酬範圍數值,這個數值往往並不是公司實際對這個崗位的定薪標準。確實,薪酬寫的越高越能吸引人,但職位工作的內容和挑戰,會因爲薪資的關係被弱化甚至被忽視。像在阿里,看官網上的招聘,不會放出某個職位的薪資範圍,銷售崗位偶爾例外。
  • 05:如果你真的有兩把刷子,學歷限制、工作年限條件、專業背景要求都不是問題。公司的 JD 是 HR 部門寫的,HR希望能夠最大程度上用高效率的方式篩選到合適人才。但實際的用人部門的需求更現實,用人部門只在乎來的人能不能解決問題。在阿里也有大專甚至中專的同事,一點都不影響他們成爲公司的優秀員工,在職場上的員工優秀與否和學歷有時候並不是正向關係。
  • 06:如果你現在的領導,排斥異己,容不下不同的聲音,搞裙帶關係,專心培養自己的所謂派系,評定業績的時候做不到看業績說話,那就早點離開,不要把自己有限的人生浪費在無聊的蠅營狗苟上。而且離職也並不是一件壞事,離職在另外一方面有助於提升自己的認知,擴大自己的視野,機會也會更多,所以別總糾結着或依依不捨,成年人都懂得取捨。1條觀點
  • 07人有三觀,企業也有。但三觀約束自己還行,不能用它來界定他人。因爲你不是對方,你不瞭解對方,你對其他一切知之甚少。不要因爲局部而否定整體,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問題,我們是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平臺,不是扮演企業的道德和倫理的警察,用自己的三觀來判斷一家公司的好壞,這很幼稚,所謂“三觀正”其實是個簡稱啦,全稱是:“三觀正好和我一樣”。
  • 08:如果真的想好好鍛鍊自己的能力,那一開始就不要先去環境特別穩定、管理特別健全的公司。我們以HR來舉例,現在人力資源工作在一些超大型的企業裏,已經分工的非常細,某些環節跟工廠的流水線差不多,流水線一多,就會讓HR學習能力不夠強,學習速度不夠快,影響了個人發展。倘若你已經在超大公司的內部工作,那也儘量選擇有挑戰的事業部。
  • 09求職受挫,簡歷被虐,面試碰壁... ...這些都不是你可以氣餒的理由。求職中的挫折在工作挑戰面前有時候都不值得一提,失敗的場景以後還會經常遇到,所以你還是提前讓自己內心堅強一點,別總玻璃心,沒人同情你的脆弱內心。受挫之餘,抓緊學習,在別人玩的時候你在偷偷練級,這纔是你應該做的事情。
  • 10沒有什麼企業或單位是完美的,沒有缺陷的,每個公司都會有一些自己的問題,就算公司很好,你也有很大概率會遇到一些不那麼好的同事,上司或者合作伙伴。你不可避免會和自己不喜歡的人一起共事,但重要的是你的耐心,有耐心的人和任何人都能配合好工作,沒耐心的人半年就換一份工作。

推薦一看

參考原文地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