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10周書單||《認知天性》

第10周只讀了一本書《認知天性》,但這本書的扉頁上寫着“讓學習輕而易舉的心理學規律”,而且是4年蟬聯亞馬遜認知心理學榜首。這本書適合所有還在學習的人看

在進入這本書之前,先複習一點《普通心理學》的知識,是關於大腦記憶的。大腦記憶分爲三個階段,如下圖所示:

感覺記憶:通過視覺、聲音、觸覺等等保留對事物的感覺印象,這個過程通常只有幾秒鐘。

工作記憶:類似於我們說的短期記憶,只是在工作記憶過程中也是一個複雜的加工信息的過程。在工作記憶過程中,工作記憶的容量在5-9個之間。

長時記憶:長時記憶的容量是無限的。

《認知天性》在告訴我們學習的哪些規律呢?

1. 輕鬆的學習是無效的

在學生時代我們很喜歡在書本上劃線,或者被老師要求同一個生字寫10遍,同一個類型的題目做好多遍。我們認爲這就是在學習,但作者告訴我們這種學習方式只是在上圖中的“工作記憶”也是短期記憶方面做工,並不是真正的學習。隨着記憶的遺忘曲線規律,還是無法實現長時記憶的效果。爲什麼呢?

因爲很多時候學習要達到條件反射,就像在《思考,快與慢》中描述的那樣,我們的大腦有兩個系統,系統1是自發的,無意識的反應;系統2是理性的。那麼如何讓系統1的自發的反應也是我們期待的呢,這就是學習的本質。

2. 什麼是真正的學習?

真正的學習包括三個步驟。步驟1:編碼,類似於短期記憶;步驟2:鞏固,相當於從短期記憶向長期記憶的過程;步驟3,檢索,類似於在不同場景下的使用,重新學習,實現內化。我們之前學習的問題是在步驟1上花費了過多的時間,導致無用功。在真正的學習過程中,要重視步驟2和步驟3.書中列舉了以下的一些方式:

1)時不時的自我檢測。作者認爲,測試或考試是一種非常必要的學習手段。

2)間隔練習。如果你正在學習任何一項運動,不要重複練習一個動作或技能,最好能將動作AB進行交叉練習,從長遠來看學習效果更好。

3)學會分析對比。在學習一個概念或其他內容時,多與相近概念進行比較,從而加深理解和記憶。

4)多元化學習方式。以往我們認爲在學習中之所以要使用多元化學習方式,是因爲每個人的學習風格不同。但作者認爲,每個人都應該使用多元化的學習方式,鞏固我們對知識的理解。

5)反思,總結錯誤纔會知道如何才能做到正確。

6)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實踐,這是檢索,也是重新學習,只有學以致用、舉一反三,才能達到學習的條件反射。

3. 這本書對我的啓發是什麼?

· 改變了我寫讀書筆記的方式,我不再看思維導圖再寫文章,更多的會先寫一版內容來檢測自己學習的效果。

· 在畫思維導圖時,會給自己留很多空白的地方,這也是一種及時檢測。

· 改變了自己之前錯誤的學習觀念:學會一種模塊知識後再到下一個模塊,會改成交叉練習的方式,讓自己真正學會所需的知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