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創業公司發展歷程-真實記錄

文章大綱

一、前言
二、來這家公司之前的我
三、介紹我目前在公司的情況
四、公司發展歷程與感悟
五、技術部門發展詳述
六、總結

一、前言

  昨晚就寢時,忽然腦子晃出來了一個東西-關於我職業生涯規劃,回想走出校門到現在的整個職場歷程,最讓我難忘的是目睹了一家公司從十幾號人,發展到六十多個人,再銳減到四十個人,這個過程有很多值得分享與思考的地方。

二、來這家公司之前的我

  我於17年6月份踏出校門,我很瞭解自己,我的性格決定了我未來適合從事經營方面的工作,所以本該實習的我並沒有尋找工作,而是閉門修煉了3個月的管理與市場的功課,在這個過程我思考着一個問題:我應該想辦法去大企業,還是去創業公司?那時的我沒有能力思考完整的職業規劃,但我承認,面對大企業工資誘惑,我開始尋找校招、內推等方式,那時的我滿懷希望,總覺得我可以的,但是事實卻是不盡人意的,我每天要投遞不下20份簡歷,但是如同大海撈針,沒人給予回覆,在17年10月份,我進入了一家做大項目類型的公司,剛進去我就和IT經理一同進行學校智慧化校園建設的調研與方案編寫,僅僅一個月我就離職了,因爲我覺得離我的理想有點脫軌了,於是在11月份我來到了現在的這家公司,從事android開發,那時候的公司,有十幾號人,開發的同事僅僅有3個。

經驗分享:

  1. 對於剛出學校的同學,第一份工作無比重要,無論是平臺也好,經驗也好,他會直接影響你下一份工作的起點,我身份就有很多真實的案例。
  2. 當你憂慮去大企業或創業公司時候,你要評估以下幾點,第一是你的學歷,一般大企業會進行簡歷篩選,很可能你連門都沒進去,就已經出局了。第二是你要明白自己的特長與愛好,你是綜合素質能力比較強/希望全面的發展呢?還是在某個切入點有很好的深度,如果是前者,那我建議你挑選一家你很看好的創業公司,在這個過程你會全面的鍛鍊到自己,而且很快地進行晉升,如果是後者,那我建議找大企業,穩妥的一步步往高處走。

三、介紹我目前在公司的情況

  目前我在公司的職位是技術經理,公司所有的開發工作都由我落實安排,由於公司處於創業期,所以不會有明確的條條框框,在這個過程,我會與老闆、總經理、市場人員、產品等同事進行深入接觸,共同討論公司的業務發展與技術部門架構調整。

四、公司發展歷程與感悟

1. 公司前身

  2016年,老闆聯合幾個好友,成立了現在的公司,那時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戰略目標,這個公司適合做什麼,該做什麼,未來發展規劃是怎樣,沒人能完整概述出來,完全是走一步,看一步。並且他們接觸的是一個有所瞭解,但未真實去落地的行業,所以有個摸着石頭過河的過程。那時候我們有十幾號人,組織架構是:老闆、總經理、幾個銷售、行政(兼財務)和開發組。業務模型很單一,沒有什麼天然競爭優勢。日常的運作是老闆、總經理、幾個銷售到外面與各大資源進行項目商談,技術部做技術支撐。在這樣的情景下,沒有考勤、考覈制度,所有人處於沒有監管的狀態,沒人管你工作具體什麼時候完成,只是在必要時催你一下,也沒有人能夠告訴你如果努力,你可以在這個公司匹配哪個崗位。

經驗分享:

  1. 從創業者角度講,如果你對某個行業瞭解不夠透徹,你也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該怎麼去實現,那你就不要盲目開始,有些東西是一開始,就回不了頭,又或者一旦開始,你就必須跑得足夠快。比如你投資了一家公司,現在資金鍊快斷了,你會開始掙扎,想着放棄不甘心,也許我再投入一點,真的可以挽救這個局面,最後越陷越深。又比如,你打算開始某款產品,但你還沒想清楚一切,包括戰略性目標、推廣運營模式、盈利模式等等,然後你出市場了,別人瞭解到你的東西后開始快速複製,最終你可能因爲跑得不夠快,倒下了。
  2. 從人力資源角度講,我覺得有兩種人是最可貴的,第一種是本身就掌握了很豐富的資源與經驗,比如技術管理崗位的人才,他剛進入公司,就能把一整套成熟並經過實戰的管理機制,底層框架引入公司,幫公司減少搭建架構和試錯的成本。第二種是經驗不足,但能力足夠好,願意努力前進的。但無論對於哪一種人,公司都必須建立有效的蘿蔔+大棒機制,這樣才能留住有用的人才。

2. 天使輪融資成功

  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且未實現盈利情況下,只能開始尋找融資,然而對於一個連發展方向都沒思考清楚的企業,想要按正常渠道進行融資談何容易?而剛好這個公司的領導人喜歡扁平化管理,他認爲互聯網公司不應該有太多等級對待,所有人,包括老闆都是同處於一個辦公室的,所以一有什麼開心的事情、難過的事情,會在整個公司進行狀態的放大,嚴重地影響所有人的正常工作。幸好,通過老闆自身的資源,融到了天使輪xx萬,但這是一個對賭的條約,如果沒達到xx條件(不方便透露),那麼必須將xx萬進行歸還,並每年以20%的利息進行償還,具體償還週期我沒有深入瞭解。經過了1個月左右的風波,融資事情總算順利結束了,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纔是痛苦的開始。

經驗分享:

  1. 對於辦公場所佈局,是領導有自己辦公室,還是大家一起辦公?,我一直保持中立態度,如果領導自控能力極強,能保持愉悅的工作氛圍,那是最好的,這樣有利於領導對整個公司情況進行了解,而且上傳下達的過程可以突破很多的屏障,但反之,我認爲是不可取的。
  2. 我自身經驗感覺,廣州適合做產業相關的東西,或某些產品發佈宣傳活動,而深圳適合創業,因爲深圳各方面的配套都比廣州的完整,無論是製造業還是科技等發麪,並且廣州相關的基金公司比較少。

3. 花錢買教訓

  在天使輪融資後,剛好嗅到了國家政策的利好,於是我們開始接觸新的行業,而且注意了,這次一來,就是兩個行業,對於中小企業來講,很少有領導會深入進行市場調研且做綜合評估。基本是一想到什麼,就開始組織一幫人馬幹起來了。基於這樣的背景,我們公司開始急速擴張,從原來的幾名銷售,發展到3個銷售組,毫無疑問,技術部門的人力也必須增加,於是成立了產品經理、技術經理、開發組長,測試人員等,一場浩浩浩蕩蕩且即將看到光明的征途開始了。
  表面看似一切都緊張有序進行着,但實際上,各個銷售團隊的負責人缺乏足夠的實戰經驗,並且這對他們來講已經有難度了-跨行業,再加上公司戰略、方向、部門考覈與獎勵、盈利模式等等都未規劃完整,所以全部人亂成一鍋,各大銷售組會想出各種奇奇怪怪的需求,然而老闆和總經理也不知未來的方向在哪裏,便只能硬着頭皮去嘗試各種可能,因爲他生怕放過某個可能成功的機會。這個過程遭殃的就是屬於技術部門了,他們得隨着市場的快速變化進行思路轉變,對他們來講就是煎熬,每次需求一提上來,就會定出一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時間,他們開始趕工完成,在完成時候,又發現他們所做的東西,被擱淺在那裏了,事情重複了大概3個月,整個公司陷入焦慮,又有波浪形的興奮中。經過時間的沉澱,事情有了結論,這個過程的戰術是有問題的,問題之一是我們總想着一個自認爲很完美的方案,去顛覆多個企業或一個企業多個部門之間的運作邏輯,但是人家礙於關係,會和你談,但項目永遠落不了地。問題之二是在項目/產品落地最後一步,我們太理想化了,總覺得別人會按我們既定的邏輯思維是做,但是實際卻不盡人意。

經驗分享:

  1. 在啓動一個大型項目時候,一定要經過深入市場調研,試運行階段,然後收集相關信息進行分析評估,再決定是否開始大規模發展。
  2. 公司在最初的時候,戰線不應該拉的太長,不然很容易就資金鍊斷裂。並不是每次危機都能化險爲夷的。
  3. 凡事講究共贏,做生意也是,如果你試着去搶別人的蛋糕,但你又無法產生新的蛋糕,那麼事情是很難進行順利的。

4. 減員

  經過大規模試錯,企業的領導已經意識到原來的銷售模式不行,迫於成本原因,公司決定調整人員架構,留住幾個較有能力的銷售跟進項目,開始與資源方進行搭配性的合作,前期的談判和開發等鋪墊性工作由我們完成,在項目真正落地時,按雙方約定好的條件進行廣度鋪開。於是公司從60多人,銳減到40多人。

經驗分享:

  1. 社會永遠處於變動之中,總會有一大波的人被裁員,另一大波的人晉升,所以我們在工作過程中,一定要保持上進心,對自己未知東西保持敬畏心與探索。我想,裁員跟年齡關係並不是絕對的,當你足夠優秀時,別人一定很需要你。
  2. 一定要去一個讓你能夠成長的地方,如果那裏所有人都比你差,那麼我想你該換一個發展地方了。

五、技術部門發展詳述

  因爲我一直處於公司的技術部,所以對技術部的發展有比較深的感悟,就從我剛進入公司開始講起吧,剛踏進這個公司的時候,我就明顯感覺到這個公司的氛圍是很簡單的,在這裏你不會有多大的工作壓力,但是你也不可能從這裏獲得什麼額外的收穫,還記得那時的我處於試用期,在一次介紹下週工作計劃時,我說了某個功能模塊大概一週可以開發完成,這時候領導滿懷期待得說:那我們就拭目以待,那時候我就有種感覺,這個公司適合養老,哈哈。

1. 急速膨脹過程

  在公司急速、盲目壯大過程中,技術部也面臨着考驗,必須快速地從3個人發展到足以支撐整個公司業務的狀態,而此時,我也不甘做一個普普通通的android開發人員,所以我對技術部進行了總結,包括目前有哪些好的現象,哪些不好的現象,包括我能爲公司貢獻的有什麼,於是領導爲我開通了三個月的試用期技術經理,接下來的所有發揮只能靠我自己,因爲也沒人可以爲我指引。
  我開始搭建出技術部最基礎的人員架構,那時的我,侷限於能力,能考慮到的只有開發的架構,在這個階段,沒有產品設計人員,沒有測試人員和運維人員,全程由我一人進行牽頭,我們就這樣開始了一個十幾個人的隊伍,從正常邏輯講,一個高度依賴技術的公司,發展到幾十號人時候,必須要有1-2位技術大牛在,但是我們沒有,全體性平庸,又全體性前進。但激情總有消退時,剛過兩個月,有人開始抱怨,他們覺得他們正在做的工作不屬於他們負責的範疇,他們喜歡一個蘿蔔一個坑的工作方式,又或者開發出來的東西,並沒有按照UI設計師的效果進行開發。而對我來說,管理能力也是一個全新的挑戰,我開始嘗試一種新的管理方式-開放性的管理,因爲我覺得每個人會像我一樣具有主觀能動性,所以我爲每個人制定工作計劃,告訴他們什麼時候完成哪些內容,完成的指標是什麼,當到了指定時間,有一些人沒有完成任務,我問他們爲什麼?有的說他不知道詳細的目標是什麼,有的人說東西有點難度,這個時間完成不了又或者需要有多個人配合他進行。。。我開始意識我必須搭建出完整的的遊戲規則了,我開始將技術部按項目類型進行分組,成立兩個開發組,分別配置一個開發組長和四個開發人員,一個UI設計師,我也開始搭建我的技術管理邏輯,從需求整理,到原型與UI設計,到開發的成員表、任務分配表、代碼管理、BUG管理等等規則,我幻想着每個人可以按照我既定的軌道,一環扣一環地接上去,所以我用了很長的時間去設計這個東西,然後滿懷期待的推廣出去,但最後我失望了,我開始意識到,每個人的思維、能力真的是有區別的,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你的計劃,併爲之努力。但這個過程我有一個意外的收穫,我發現我們閉門造車設計了很久的東西,在外界已經有相當成熟的方案,並且被人們實踐着。
  在經歷了一個月之後,我開始感覺到疲憊,因爲我意識到技術部缺乏了一個測試的人員爲我分擔工作,所以我開始進行招聘,但是有一點讓我很苦惱,我們公司沒有人力資源管理人員,所有技術相關的面試工作必須由我一人進行,因此我決定羣面,這樣就能夠減少我的面試佔用時間,經過幾輪面試,我發現羣面有幾個好處,你能夠快速地對所有人有一個對比,同時每個人的能力,特別是應急能力能夠很快體現出來。最後我招聘了一個女的測試工程師,然後我發現,測試工程師這個崗位,真的要找一個性格很好,喜歡與人打交道的女生,這樣可以減少很多工作上的摩擦,因爲我的這個女的測試工程師就是這樣,所以我要感謝她。
  基於上面提到的技術架構,已經基本能夠完成公司的業務內容,但是我一直覺得有一點很不妥,就是公司的產品,每次一有什麼新的想法,都沒有經過完整的規劃,需求評審,技術評審,就直接來到了開發排期,導致了各種混亂,包括產品方向的錯誤,人力資源浪費等等。所以我開始提出申請,成立產品設計部門,爲公司的產品進行細緻分析規劃。

2. 穩定發展

  目前公司的方向已經明朗,所有事情都開始趨於穩定,而技術、產品部門也逐步發展完善,從產品、開發、測試的整個過程都有較好的管理方式、考覈方式、福利制度等,而我,則希望在動態平衡下,成立運維部門,並且將完整的管理機器跑起來。現在的我已經沒有當初那麼忙了,我開始有時間可以思考自己的人生,與此同時,我逐漸意識到:過早的轉型管理並非是好事,這個過程會進行思維跳躍,你會覺得那些最基本的東西似乎沒什麼作用,你會開始眼高手低,你總認爲你應該有更好的發展,而不應該在這裏做這麼底層的東西,但是當你準備往上跳的時候,你又覺得很空虛,因爲你覺得你能力不夠,因爲我就是如此。

經驗分享:

  1. 處於發展期的創業公司,他基本會有一個試錯的過程,所以技術顯得格外重要,如果一個公司的底層架構、提高效率方面的準備工作沒做充足,最後會使得每個人都很疲倦。
  2. 凡事講究動態平衡,只要他合理,你就不應該過度的去要求,因爲你不能要求每件事情都按照你既定的邏輯去發展,就像一個公司/部門,領導人肯定是希望每個人能夠一直的忙着,不要停下來,但是,可能嗎?
  3.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進行規劃,但不要過度規劃,比如我們準備一個產品,我們可以計劃哪些基本功能先實現,哪些版本迭代時候實現,又或者預估它的發展路線,但是一定不要去完整地規劃他,因爲這個過程會花費你很多的時間,你也許還會發現這個事情好像各方面條件都不成熟,不應該做,然而後面你會發現,事情根本就不是你想的那樣。
  4. 當你開始接觸一個新東西時候,你不要自己憑空的去設計相應的邏輯,這時你應該向外界進行探索,因爲總有人在做你相同的事情,並且做的比你好。
  5. 在你工作過程中,接到了不屬於你工作範疇的任務,你要先評估,這個東西做了對你是否有經驗性成長,如果有,那麼你就應該盡力得去做好他,如果沒有,那麼你再進行婉拒。
  6. 當你謀求其他出路時,你手上一定要有一個能讓你活下去的工具,比如我希望去創業,那麼在開始之前,我需要把我的技術能力進行廣度和深度的鍛鍊,當我失敗時候,我還能瀟灑活下去,其實這跟商業邏輯是一樣的:就算天塌下來,也必須有一樣東西能賺錢。
  7. 當你想和領導提漲工資/晉升崗位時候,你一定要投其所好,你要知道領導缺的是什麼,並且傳達出你能夠幫他解決問題的信息,再去和他談相應的條件。
  8. 如果你是一個很喜歡管理計劃的人,那麼你一定要注意了,千萬要注意周圍事物的發展,及時調整你的計劃,因爲有些人,一旦定出了計劃,他就會忽略外界的變化,他總認爲事情會像他規劃的那樣發展。
  9. 對於管理,我認爲一定要制定出完整的遊戲規則,並且這個規則要具有蘿蔔+大棒的機制,在中國要讓人自覺的去完成某些東西,真的太難了。
  10. 如果你是產品經理,你可能會隨時接到老闆憑空想象出來的一個東西,然後讓你去完善整個產品的規劃,這個時候很多人會鬱悶,沒頭沒尾的東西該怎麼進行?在此我建議一個處理的思路:把這個產品相關的干係人找出來,比如這個產品涉及到老闆的哪些資源利用,由誰負責項目落地等等,從他們身上去收集各種有效信息,再進行整合。
  11. 對於在創業公司擔任管理的小夥伴,一般你會是身兼多職的,但你必須明白你此時所處的身份後,再進行決策,因爲有時候我們會出現身份切換錯亂情況,導致很多決策失誤。

六、總結

  因爲工作原因,能靜下心來寫這些東西時間真的寥寥無幾,有些內容只能在後面進行更新。我一直相信,在有空的時候一定要多讀書,因爲那些東西是人們跌跌撞撞後,總結的一整套經驗性東西,也許那時的你學了,無法體會其真正的含義,但當你在經歷某個很相似的經歷時,你會明白別人是怎麼處理的,然後結合當時的實際情況做出正確決定。另外我覺得,對於以後有創業想法的小夥伴,在年輕的時候,想辦法找一家你覺得有可能成功的公司,陪他一起成長,你能夠分享他的成功,也能總結他的失敗,爲你人生路鋪上一層免費的墊腳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