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通信協議的概念及OSI參考模型

一 網絡協議的概念

網絡協議:計算機網絡和分佈系統中互相通信的對等實體之間交換信息時必須遵守的規則的集合
網絡體系結構:
指通信系統的整體設計方法,是計算機之間相互通信的層次、以及各層中協議和層次之間接口的集合,它爲網絡硬件、軟件、協議、存取控制和網絡拓撲提供標準
SNA:IBM公司獨立開發的適合自己公司的網絡體系結構,System Network Architecture
DNA:DEC公司獨立開發的適合自己公司的網絡體系結構,Open Standard Interconnection
OSI/RM:由ISO(國際標準化組織)統一規定的互聯網參考模型,Open Standard Interconnection
Refernce Model (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
計算機網絡協議是負責在網絡建立通信通道和控制通過通道的信息的規則,協議依賴於網絡體系結構,由硬件和軟件協同實現
計算機網絡協議組成:
1.語法:數據與控制信息的結構或格式
2.語義:需要發出何種控制信息,完成何種動作及做出何種響應
3.同步: 事件實現順序的詳細說明

二 IOS/OSI RM 參考模型

分層的概念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第7層:應用層

提供應用程序運行的環境、負責管理和執行應用程序

第6層:表示層

爲數據在傳輸之前對加密、解密、壓縮、解壓縮及終端數據格式轉換提供一套規則和約定

第5層:會話層

對對話的雙方進行資格審查和驗證的規則,同時規定發送時的雙工模式

第4層:傳輸層

1.傳輸層可以提供在不同系統之間的進程間數據交互的可靠服務,在網絡內兩個實體之間建立端到端的通信信道,
用來傳遞信息或報文分組,本層提供兩端點可靠、透明的數據傳輸。
2.可以爲會話層提供與網絡無關的可靠信息傳輸機制,對會話層遮避了下層網絡操作細節

第3層:網絡層

負責建立、保持和終止通過中間設備的連接,同時負責通信子網內路徑的選擇和擁擠控制

第2層:數據鏈路層

如何將數據組裝成幀,幀是本層的傳輸單位,如何處理數據在傳輸過程中出現的差錯,
如何調節發送速率使之與接收方匹配,在兩個網絡實體之間提供數據鏈路的建立、維持和釋放管理。

第1層:物理層

物理層包括設備之間物理連接的接口和用戶設備與網絡端設備之間的傳輸規則
物理層有四個重要的特性:
	機械特性:規定了物理連接時對插頭的幾何尺寸、插針或插孔芯數及排列規則
	電氣特性:規定了信號狀態的電壓、電流的識別、最大傳輸速率等
	功能特性:規定了接口信號的來源、作用及其與其他信號之間的關係
	過程特性:規定了使用交換電路進行數據交換的控制步驟,這些控制步驟應用便利比特流傳輸。

OSI 七層模型的使用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APDU
PPDU
SPDU
Segment
Packet
Frame
Bit
應用層
應用層
表示層
表示層
會話層
會話層
傳輸層
傳輸層
網絡層
網絡層
數據鏈路層
數據鏈路層
物理層
物理層

PDU: Protocal Date Unit 表示對等層之間傳輸的數據單位 即 協議數據單元
APDU:Aplacation Date Unit 應用數據單元
PPDU:Presemtation Date Unit 表示協議數據單元
SPDU: Session Date Unit 會話層協議數據單元
Segment: 段 (單位)
Packet :報文(單位)
Frame:幀
Bit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