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科大訊飛jh再裁員 員工稱公司管理混亂、產品質量差

以一個百姓知道回答作爲開頭:

去年短暫在訊飛幹過三個月,轉正後就離職了。原因:
1、國企化的企業,完全沒有科技行業的那種朝氣,很多部門做着重複的事情。領導居然強制要求加班,很多人即使加班也無所事事。以前看過一句話說,如果領導無理由強制加班,那是因爲他也不知道如何在他的領導面前表現
2、直接領導比較奇葩,立項之初考量的更多是部門利益關係,而不是項目本身,導致項目技術框架很有問題,卻一再堅持,結果手下的人天天沒有頭緒的累,還被批評

轉載新浪創事紀公衆號文章:

科大訊飛節後再裁員 員工稱公司管理混亂、產品質量差

 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趙雪嬌

  來源:今晚財訊(ID:jinwancaixun)

  2019年春節過後,科大訊飛(002230)的裁員風波仍沒有停止。一名科大訊飛員工向《今晚財訊》透露:“年後還會繼續裁員。”

  吳宇(化名)對《今晚財訊》表示,公司大概在2018年年中的時候就有了裁員計劃;在春節前,科大訊飛對教育、政法事業部門進行裁員,比例高達30%。“裁掉的基本是與領導關係一般的人和剛進公司的應屆生。”

  在春節前,有自媒體也曾爆料稱“科大訊飛將裁員”。科大訊飛公關人員對《今晚財訊》迴應稱,公司年前的裁員比例大約在3%-5%左右。

  在1月底,科大訊飛曾發佈一篇說明,稱公司在正常進行年末績效考評及末位淘汰工作,並將爲被優化員工提供轉崗等人性化選項;同時,公司還在同步進行招聘,2019年公司整體人數將比2018年穩中略升。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峯此前曾在內部會議上表示:“科大訊飛2019年人力將保持總體穩定、略有增長,但是絕不是通過裁員把人員變少。如果,我們不在組織內進行新陳代謝,企業和個人就會被時代和市場新陳代謝掉。因此,大幅度提升組織效能和激發員工積極性,是我們人力資源2019年的重要工作方向。”

  但在職場社交媒體脈脈上,曾有爆料稱,科大訊飛以“代打卡”或“提前了4秒就餐”等理由辭退員工,變相裁員。包括吳宇在內的兩名科大訊飛員工均對《今晚財訊》稱:“有這種情況,公司內部發了通知郵件,公開了幾個人的名字。”而在他們眼中,這種情況是公司在“雞蛋裏挑骨頭”。

  在春節前,受到裁員傳聞等影響,科大訊飛股價一度經歷了大起大落,在1月30日,曾一度盤中大跌9%,跌至26.4元。節後,科大訊飛的股價開始緩步回升。截止到2月13日,科大訊飛股價爲30.90元,總市值爲646.59億元。

  然而,當年科大訊飛曾處於巔峯時期的2017年11月,公司股價曾一度衝到74.76元,市值達到1560億元。一年多之後,科大訊飛這家國內智能語音領域唯一的上市公司,市值已經悄然蒸發了超過900億元。

  縮水的年終獎和加班文化

  和往年相比,這個春節,科大訊飛員工的年終獎也縮水了。

  科大訊飛公關向《今晚財訊》確認,員工的薪酬分爲年薪制和月薪制。張容(化名)告訴《今晚財訊》,年薪制員工的年終獎分爲從A到C三個等級,分別對應從1倍到1.5倍的年終獎係數。但是,“2018年的C等打折嚴重,公司並沒有和員工說明原因,也沒有公佈年終獎的具體算法。”他到手的年終獎比往年“損失挺多的,只有60%。”

  據《今晚財訊》瞭解,科大訊飛還有的部門年終獎全員減半,“以往基本兩個月,今年只有一個月”。

  也有很多科大訊飛的員工對公司績效評定的標準提出了質疑。

  吳宇對《今晚財訊》透露,在科大訊飛平時員工績效考覈中,他所在的部門“強制有10%的人績效打D”。而根據公司規定,員工連續兩個月績效評D就將被辭退。“我們部門已經有5個人被裁了。這就是變相趕人走。”

  也有自稱爲科大訊飛的員工在知乎上爆料稱:“年終打D的,年後要看第一季度的績效評比,不好的就辭退。”

  科大訊飛的加班文化也讓一些員工難以承受。

  科大訊飛的員工向《今晚財訊》稱,從幾年前開始,科大訊飛就每年陸續發起諸如春潮行動、暑期會戰、秋季會戰、冬季會戰等,強制員工加班。據其透露,全公司每週一、二、四都固定加班到晚上10點,“有的部門很清閒,又能得到領導重視,拿到預算支持;而有的部門,就得經常通宵加班。”

  一名自稱科大訊飛武漢政法部門的離職員工在知乎上說:“你能想象嗎?年會上放的宣傳視頻,內容全都是:孩子病了,因爲項目要上線,不回去了;加班病了,掛着點滴到公司加班;結婚的當天,新郎接到公司的電話就當場逃婚;某個項目組一年365天無休息,保證項目平臺正常交付……而這些就是公司的標杆。”

  還有員工在知乎上稱,在科大訊飛,準時上下班的人會被領導約去談話,主管也會被批評;準點下班的部門沒有漲薪機會,不準新增人員。“我在的部門近期經常加班到凌晨四五點鐘,在辦公室躺會兒,第二天繼續上班。孕婦也照樣加班,即使如此,懷孕期間績效考覈還會被打最低,理由是經常請假(外出產檢)。”

  對此,《今晚財訊》向科大訊飛方求證,對方迴應稱:“脈脈和知乎上的評論,是不是科大訊飛的員工都存在疑問,無法覈實。因此,他們的言論都是未經官方證實的信息,他們說的問題也都無從考證。”

  中層管理混亂

  無論是內部員工的爆料,還是社交媒體上的傳言,其中都或多或少地提出了對科大訊飛在中層管理制度上的質疑。

  一名科大訊飛員工李浩晨(化名)告訴今晚財訊,在科大訊飛,中層管理人員大約佔公司員工總數的20%,但在公司的關鍵性崗位上,任職標準模糊。“很多管理層不幹活,混日子。公司高管的一個親戚,三本畢業的,可以做某部門的負責人,經常在上班時間打遊戲。”

  管理是內部的問題,但它將直接影響產品和技術的質量。一名入職近一年的員工在知乎上抱怨說,自己所在的部門管理混亂,做事沒有計劃。“從產品到研發到測試到交付,沒有專業性可言。管理的領導是從開發崗位臨時抓過來的,根本沒有管理經驗,管理水平真的一般。”

  一名與科大訊飛合作公司的研發負責人曾向《今晚財訊》稱,科大訊飛的“產品力”令他感到失望;售前人員缺乏專業知識,產品的應用性不強,“更像是實驗室交付的作業”。

  之前也曾有自稱科大訊飛員工的網友在脈脈留言稱,公司多數崗位和人工智能掛不上邊,諸如軟件開發、系統集成等業務基本都是外包製作。李浩晨對《今晚財訊》表示:“這個說法屬實。”

  巨頭蠶食語音市場

  “科大訊飛的技術優勢是語音識別,但這個市場太小了。”吳宇說。

  在2018年9月20日,某國際會議上的一名同聲傳譯人員在社交媒體上質疑科大訊飛AI翻譯系統造假,直接照搬人工同傳翻譯。

  不到一個月後的10月13日,央視點名曝光稱,科大訊飛非法侵佔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建設培訓基地爲名開發房地產。

  而在這背後隱藏的,是科大訊飛一直以來飽受質疑的盈利能力不足、業績增長緩慢的問題。

  根據財報,從2013年-2017年,科大訊飛拿到的政府補助分別爲1.11億元、1.47億元、1.67億元、1.80億元、4684萬元;從佔比來看,2013-2016年,政府補貼收入對科大訊飛淨利潤的貢獻率均超過35%。科大訊飛營業收入主要來源有教育領域、智慧城市、政法業務,三項業務合計佔比超65%,絕大部分依賴政府採購。

  “訊飛在安徽合肥有政府扶持,出去了就不行了。”李浩晨說。

  在人工智能領域,智能語音行業相對而言,技術門檻較低。當年的科大訊飛,作爲語音識別領域唯一的上市公司,連BAT也都曾是它的客戶。而現在,無論是BAT,還是搜狗、京東等互聯網公司,都已經開始了對語音行業的大舉進軍。

  科大訊飛原有的市場,正在逐漸被巨頭蠶食。

  在脈脈上,有爆料稱,訊飛的華南市場份額,正在被華爲、新華三、騰訊等搶奪;連安徽的很多項目,也都在被阿里等拿走。而接受採訪的多名科大訊飛員工都表示:“情況差不多是這樣。”

  劉慶峯曾表示,科大訊飛需要提升管理能力,特別要向華爲學習。“如果說,科大訊飛今天在覈心技術上算研究生,產業上算本科生的話,我們面對輿情還是小學生的心智。”

  現在看來,在產品、技術、管理和市場等諸多方面,科大訊飛都還面臨着更加嚴峻的挑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