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友情,從青絲到白髮

洞見/文(侵刪)

  美國科學家萊特說:“老的樹最好澆,老的馬最好騎,老的書最好讀,老的酒最好喝,老的朋友最可信賴。”

  如果說,世界上最惹人豔羨的愛情是從校服到婚紗。那麼,最讓人感動的友情,一定是從青絲到白髮。

  在海拔3700米的西藏託林村生活着三位有着65年閨蜜情的“三公主”,她們是73歲白瑪曲珍、70歲次仁曲珍和85歲的曲美卓嘎。

  白瑪曲珍丈夫早逝,次仁曲珍家境貧寒,曲美卓嘎是個孤兒,但在三位奶奶的臉上看不到一點憂傷和失落。

  白瑪曲珍每天早上會塗抹自制的草藥膏,打扮得美美地呼喊閨蜜,然後三人一起上山採摘藥草,一路唱唱鬧鬧,說說笑笑,慢慢走回家燒製原料,再顫顫巍巍地彼此扶持着來到路邊向路人推銷她們的面膜。

  她們從早到晚吵着、鬧着,逗趣拌嘴,一個內向好欺負,一個毒舌愛說笑,一個開朗嘻嘻哈哈,在這三位“高原SHE”的臉上,最不缺的就是笑容,她們過得怡然又愉悅。

  羅曼·羅蘭說過,有了朋友,生命才顯出它全部的價值。

  在文壇上,有很多才子佳人的佳話,也有不少恩師摯友的美談,比如巴金和冰心。

  兩人的故事,開始於1933年。

  那年,巴金在北平小住,與鄭振鐸、章靳等人一起創辦《文學季刊》。爲了給刊物組稿,他和章靳一起去拜訪冰心。

  那次的見面,兩人一見如故。巴金自覺受益匪淺,冰心也對這位靦腆內斂的“小弟弟”印象深刻。

  文字讓兩個陌生的靈魂惺惺相惜,靈犀相通。她懂他未說出口的理想抱負,他知她未曾言語的需求取捨。

  他是她的“老弟”,她是他的“大姐”。

  顛沛流離之際,巴金會帶着未婚妻去看望冰心;重逢之時,兩人會再次把酒言歡,暢談開懷。

  只要冰心出差或路過上海,巴金就會來車站接送;從死亡線上掙脫後,巴金想到的第一個人也是冰心。

  巴金85歲生辰之時,已經90歲的冰心特意送來一隻精美的竹編花瓶,並親手題詞“她將時刻站在你的座旁,你將從她所供養懂得四時不斷的繁花密葉中,看到我的微笑”。



  2011年除夕夜,臺灣大衆銀行發佈了一條3分多鐘的廣告短片,名字叫做《夢騎士》。

  故事發生在5位80多歲的老人身上。

  那年,他們在昔日好友的追悼會上重逢,看着年輕時候在海邊的照片,想起那些未完成的夢想,於是,他們決定替去世的好友實現騎摩托車環島旅行的夢想。

  5位老人的身體早已沒有年輕時壯碩,一個重聽,一個得了癌症,三個有心臟病,每一個人都有退化性關節炎。

  看着老友的舊照片,還有倉庫裏落滿灰塵的摩托車,他們選擇再次出發。

  拔掉吊針,丟掉柺杖,扔下藥丸,積極鍛鍊身體。

  6個月後,他們穿上了帥氣的機車裝,背上了朋友的遺像,開始了這段未完成的旅程。

  這並不只是廣告,而是真實的故事

  有人去問禪師:“何爲友?”

  禪師回答說:“友分四種。一如花,豔時盈懷,萎時丟棄;二如秤,與物重時則頭低,與物輕則頭仰;三如山,可借之登高望遠,送翠成蔭;四如地,一粒種百粒收,默默承擔。”

  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幾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