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工作與生活的藝術22-休息是一項爲工作賦能的技巧

有能力管理好我們的時間是一種重要的生活技能。一旦明確了我們想從中得到什麼樣的知識,我們的大腦便開始運轉,向着既定的目標前進,我們會發現各種知識接踵而至地進入我們的大腦。

曾經,科比能看見“凌晨4點洛杉磯“”的消息給一衆磨刀霍霍的有志青年們狠打了一針雞血,企業CEO、網紅知識分子們4點早起、創收無數的各類採訪及小道消息,也狂割了一批又一批的小粉兒。我不無慚愧地說一句,自己也是半隻腳踏入4點大軍的一員。

那些幾十年如一日每天僅休息4-5小時的人,我不知道他們是不是有特異體質?但看到越來越多研究休息與睡眠後的文章發現,有些人從體力上來說也是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但他們有一個特點——會休息。你會嗎?

一,脫下制服便卸下責任

時代在高速發展,人們承受着心理和身體的雙重壓力,不斷地催促自己“幹活!幹活!”

但人不是機器。 我們活着也不是爲了工作,一味的加足馬力,只會導致能量失衡,得不償失。

所以,兒時王老師恨鐵不成鋼指着鼻子罵咱的那句“該玩玩兒,該學習好好學習”說得真對!改改就能用“該幹活幹活,該休息給我好好休息!!

合理休息,才能事半功倍。

有些給自己找藉口或者搬出廢寢忘食、日夜工作的名人榜樣的人,要麼是不會休息,要麼把名人們看的片面了。ta們那些驚人事蹟並非因爲犧牲休息換取,相反,他們當中許多人因爲很重視休息,才贏得了健康的體魄和旺盛的精力,這正是ta們成就事業的基礎和本錢。

丘吉爾作爲英國首相,其責任重大、工作繁忙可想而知,但他對休息非常重視。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他已70歲高齡仍然日理萬機,忙得不亦樂乎,但幹起工作來卻總是精力充沛,情緒高漲。這主要得益於他能注意休息,在工作之餘能放鬆自己,充分抓住點滴時間休息。

一般情況下,他每天中午都要睡1個小時,晚上8點吃飯之前也要睡兩個小時,即使乘車他也會抓時緊間閉目養神,打個盹兒。

有人曾問他身體健康、精力充沛的祕訣,丘吉爾說:我的祕訣是:當我卸下制服時,也就把責任一起卸下了。

可見,該休息的時候就休息,該放鬆的時候就放鬆,這樣對自己的健康是百益而無一害的。有些人向來以工作非常拼命著稱,但他們絕不允許別人影響自己的睡眠,哪怕是再重要的事情也不行。

人生就像琴絃,太鬆了,彈不出優美的樂曲,太緊了,容易斷,只有鬆緊合適,才能奏出高山流水的韻味!古人亦云:一張一弛,乃文武之道。人生也應該有張有弛,忙中有閒。泰戈爾也曾在《飛鳥集》中寫的這樣一句話:休息之隸屬於工作,正如眼瞼之隸屬於眼睛。

有些人認爲只要拼命工作就對得起自己,至於休息,是可有可無的事,少休息也沒什麼。殊不知人的精力體力總是有限的,無休止地工作會嚴重損害健康。沒有健康的體魄,還能談到什麼工作效率呢?

況且,當你忙的不可開交時,那種緊密的時間節奏會讓你覺得很累,很疲憊,會讓你感覺到空虛,甚至可能是充實,你用拼命工作來掩飾擔心或者企圖逃避某些事,藉此衍生更多焦躁和抑鬱、心態失衡。

二,不會休息就不會工作

講到精力,來說說不斷被提及的兩個反面教材,《巔峯表現》的兩位作者,他們都是在年輕時期就走上人生巔峯的精英人士。

馬格內斯曾是一位特別有潛力的運動員,是美國歷史上跑得最快的五個高中生之一。

他爲了成爲一名偉大的運動員,癡迷於訓練,強迫自己必須每天晚上10點睡覺。別人談戀愛,他在訓練;別人過節狂歡,他在訓練;別人還在睡夢中,他已經起牀訓練。他幾乎不是在訓練,就是在去訓練的路上,所有時間都放在了精益求精的訓練中,自控力極強,什麼意志力、專注力,根本就不在話下,成績斐然,最好成績是青年運動員世界排名第二。

歷史上曾有人認爲人類不可能在4分鐘之內跑完一英里(1609米),而作爲高中生的馬格內斯在一次關鍵比賽中,僅比4分鐘多出了幾秒,這是他人生的巔峯時刻,之後他始終沒有突破這個成績。

史託伯格從小就愛鑽研經濟學,他放棄了各種娛樂,每天都閱讀大量的經濟學書籍,還有《華爾街日報》《哈佛商業評論》之類的經濟刊物。

一畢業就進入了大名鼎鼎的麥肯錫公司,工作期間比之前更加努力,自己總結出一套在12分鐘內完成刷牙、洗澡、刮鬍子、穿衣服的高效流程,每天披星戴月地工作,迅速成爲行業新星,他曾研究出一個醫保數學模型,無懈可擊。

不到24歲,他就被選進白宮,爲總統出謀劃策。他相信自己的上升之路剛剛開始,自己的工作很快就能影響國家政治決策,但事實上那是他最後一次職務升遷。

史託伯格和馬格內斯的經歷非常具有代表性,堪稱卓越,極其高效。什麼自律性高、意志力強、擅長規劃、目標感足、專注投入……這些品質他們都有,他們的內在天賦和外部環境都很好,也取得了常人難以企及的成績。

但是,他們都在還很年輕時的某一刻,突然不“玩”了。

也許是因爲太累,累到“玩”不下去的程度;也許是因爲事業發展到一定高度,心力損耗到不想再繼續。不論是什麼情況,這些人早期加速進步,之後這種勢頭卻變得不可持續。

這種不可持續看上去是意志力的喪失,究其根源是在心理層面找不到可持續的動力。要想獲得源源不斷的精力,其所需要的心理支持是無法忽略的。

所以,當我們精力不足、身心疲憊時,你得知道很可能是我們的精力管理方法出現了問題,並不是生活本來如此,這時我們要做的是調整精力管理方式。

有了足夠的精力,就能出色地完成工作,在工作之餘陪伴家人,甚至還有時間和精力完成自己的業餘愛好,這纔是我們想要的休息的效果。

說起運動員的生活,頭腦裏經常浮現的是運動員的高強度訓練,很少會想到運動員是怎麼進行休息恢復的。

《巔峯表現》一書的作者曾經採訪了幾十名優秀運動員,發現這些運動員的飲食不同,訓練內容也不同,但是有一點卻完全相同,就是特別重視睡眠質量和運動後的恢復調整。

重視到什麼程度呢?現在NBA或是歐洲足球俱樂部專門給運動員購買睡眠艙來提升睡眠質量。可見休息恢復的重要性。

當我們持續不斷的消耗身體能量,卻沒有足夠的恢復時間,我們的身體機能就會逐步下降,其表現有食慾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疲憊、運動表現下降、性慾下降、睡眠質量差。

所以,那些高強度工作帶來的負面效果,印證了我們常說的一句話:不會休息就不會工作。

那怎樣休息是科學的、有效的?

我們來看一個概念——超量恢復

超量恢復是運動學的基礎理論,指的是運動員或者普通人在經過一次訓練後,體能水平會逐漸下降,之後經過飲食和睡眠的恢復,體能水平逐漸上升,乃至超過原先體能水平的情況。

在經過訓練後,我們的體能會下降,身體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恢復到原來的體能狀態,然後逐漸超過之前的體能水平,獲得“超量恢復”。如果沒有繼續加大訓練量,我們的體能水平又會迴歸之前的狀態,喪失“超量恢復”的效應。

假如我們未等到身體足夠恢復就繼續訓練,那麼體能水平只會進一步下降,這種情況就是過度訓練。

超量恢復和過度訓練的最重要的區別就在於身體是否恢復充分。

那如何正確理解“休息”兩個字呢?

首先,我們來界定一下休息的目的。我們應該“爲更好的生活狀態休息”,而不是“因爲訓練或工作過度疲勞休息”;休息是一種積極主動的選擇,而不是不得已而爲之。

其次,看休息的頻次。休息絕對不應只存在於節假日,而應該存在於每一天。這句話可能很多人不太理解,他們會說:“我每天下班回家後都是休息時間,看會兒電視、刷會兒手機、睡覺,這不都是休息嗎?”其實,這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有效休息。

最後,看休息的效率。會休息是一種利用最短的時間緩解疲勞、讓身體恢復到最佳狀態的能力。唯有掌握了正確的休息方式,才能讓自己有精力享受生活帶來的樂趣。

三,休息是一項爲工作賦能的技巧

真正的成功人士都特別重視自己的休息能力。例如90多歲的楊振寧至今都保持着清醒的頭腦和活躍的思維,就是因爲他在面對困難時,不硬熬、會休息。

他的老師回憶說,楊振寧是一個時刻保持好奇心和新鮮感的人,在讀書遇到難解的題目時,他的處理方式和其他學生不一樣。

大部分學生遇到難題時喜歡一鼓作氣,解不出來就不休息。而楊振寧的方式是,放下筆出去走一走、讓頭腦清醒一下,過會兒回來接着做,再遇到卡點再休息,無論什麼難題最終他總能解出來。

你看,休息和工作是不是相輔相成的?所以我們賦予了精力管理新的含義:充分休息+高效工作=活出想要的人生。

你要記住,在你疲勞比較嚴重之前治療它,可以節約更多的時間。疲勞越少,你恢復到比較理想的工作狀態所需要的時間也就越少。

工作間歇就能起到一個很好的作用。午餐後有一個小時的休息顯然是很重要的,因爲它給了你進行戶外活動的機會。短暫的最佳休息時間正好在上午和下午工作的高峯期之後,即上午11點之後和下午4點之後。

工作間歇的價值取決於它的長度和所花費的方式。如果休息時間過長,將浪費時間,或者喪失精神動力。如果休息時間過短,疲勞會在沒有清除的情況下干擾你。

1,那麼,如何在工作的過程中進行有效地休息呢?

(1)檢查一下自己的工作是否適合自己

這主要從兩個方面來看待,一是工作內容本身,你是否對這方面的技能掌握得很好;二是這份工作與你的個性特徵是否很適合,幹一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將註定會覺得累。

(2)檢查一下自己的工作方法是否得當

在工作的過程中,你要多向那些懂得休息的人學習,這些人往往是公司最優秀的人,多向他們請教,學會如何去合理地休息和工作。

(3)看一下這份工作是否有利於自己長遠的發展

如果工作本身並不適合自己,就算再拼命,換來的也只有失望。好好分析一下,考慮一下自己的身體和健康狀況。

除了在戰略上分析,戰術上還可以參考據說來自《新約聖經》的翻譯者詹姆斯·莫法特的““莫法特休息法“”。

2,所謂的“莫法特休息法”

類似於咱們農民的“間作套種”。人們在實踐中發現,連續幾季都種相同的作物,土壤的肥力就會下降很多,因爲同一種作物吸收的是同一類養分,長此以往,地力就會枯竭。

人的腦力和體力也是這樣,如果每隔一段時間就變換不同的工作內容,就會產生新的優勢興奮感,而原來的興奮感則得到抑制,這樣人的腦力和體力就可以得到有效的調劑和放鬆。

“莫法特休息法”主要有以下5中類型的工作模式:

(1)按抽象與形象來分配時間

我們可以按照研究的不同材料去分配時間,緩解大腦的疲勞程度,調節我們的思維和注意力。比如,研究數學、地理、歷史等問題一旦感到疲勞,可以拿起有關的小說、詩歌、圖片來閱讀半小時。這樣,我們的大腦左半邊得到了休息,大腦右半邊又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一舉兩得。

(2)按照研究問題的不同角度分配時間

有時,我們不需要變換研究對象,僅僅只變換研究的角度,也能起到緩解疲勞,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比如,讀一本枯燥的資料書,一旦讀不下去時,可以先從中間最有趣的地方讀起,最後再讀開頭。

(3)按動靜交替分配時間

我們不能老用一個姿勢學習或者工作,因爲這樣時間長了會感到疲勞。我們可以通過改變姿勢和地點,以達到緩解疲勞的目的。比如,在辦公室處理一件事處理到頭昏腦漲,這時候,我們可以去庭院裏或者休息室待上一段時間,或是邊走邊想問題。這樣,就不至於感到枯燥無味了。

(4)體力與腦力互相交替分配時間

當我們集中精力研究問題感到疲勞時,可以放下手頭的工作,到戶外散散步,打打球,或者爬爬山。這些有氧運動不但可以增強我們的體質,還會提高工作效率。

(5)按工作和娛樂休閒交替分配時間

我們的工作、學習,必須有張有弛,才能持之以恆,堅持下去。那些狂風暴雨般的工作方式是長久不了的。在緊張的工作間隙,可以看看電影、聽聽音樂、跳跳舞,這些都對放鬆緊張的大腦皮層,鬆弛神經,消除疲勞,提高工作效率是大有幫助的。

總之,“莫法特休息法”的要義是:經常使工作充滿新鮮感。每隔一段時間,我們應該改變一下工作環境和工作方式,讓不同的新鮮信息刺激大腦,使大腦的興奮中心不停地轉移,從而避免某一區域長時間興奮而過於疲勞,導致大腦認識問題、分析和處理問題遲鈍,以達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3,看電視打遊戲不算休息

當然,休息嘛,除睡眠以外,還有很多方式,例如以下4種讓人能夠更好休息的方法:

(1)散步

散步不僅能夠活動肢體,增加給大腦的供血量。還能夠激發大腦的創造能力,這就是很多作家和思想家特別喜歡散步的原因。即使在辦公室裏不能正式的散步,也要每隔一小時起來走幾步,即使是2分鐘就能起到很關鍵的作用。

(2)回到大自然

即使不能去真正意義上的大自然活動,也可以去公園、花園,那些花草樹木多的地方去放鬆一下。就算忙的實在是連這些地方都去不了,拿在牆上貼一張自然的景觀畫或者弄張照片做電腦桌面也是可以起到放鬆的效果的。

(3)跟朋友聚會

聊聊天也行,喝點酒也行,但是目的是爲了友情,而不是人脈。這樣會給人帶來連接感,知道自己不是孤獨的。

(4)最後是休假

休息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消除過大的壓力。不要趕着五一,十一假期和全國人民一起去旅遊,而是要根據自己的工作情況戰略性的安排。好的休假可以讓後面很長一段時間都充滿精力。

除了以上幾點,聽音樂,洗澡都是很好的休息方式,但是上網、打遊戲這些劇烈使用注意力的活動統統不算休息。

最後,懂得休息和懂得如何工作一樣重要。合理分配壓力和休息,才能以最高的效率、可持續的成長。從科學的角度來說,體力和腦力活動都是消耗人的同一種資源,所以休息在我們生活中應該被放到很高的戰略位置。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