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你的2歲孩子》—“乖乖的兩歲”,“可怕的兩歲”

你的2歲小孩,既是“乖乖的兩歲”也是“可怕的兩歲”。

2歲到2歲半屬於性格溫順期,即,“乖乖的兩歲”;2歲半到3歲屬於性格執拗期,即“可怕的兩歲”。從2到3歲間,先從性格執拗期轉爲性格溫順期,再次從溫順期轉型成執拗期。

就這樣,以此類推直至5歲。穩定、突破、再穩定、再突破,一輪輪地進行着,總有一天達到最終的穩定狀態。

當孩子處於不穩定期時,切勿採取硬碰硬的態度,這樣他只會更加不肯合作,因此,他強硬時,你可以採用溫和的方式來處理,反之亦然。

1. 兩歲小孩的身心發展特點

❶兩歲的孩子是那麼的溫順,然而,到了兩歲半變得暴躁、倔強、情緒波動大;

兩歲半的孩子就是固執、蠻橫、不聽話的代名詞。他是因爲不確定一些事情才霸道、不講理。對他來說,世界那麼大,那麼複雜,要是有一小部分(父母的世界)他能做主,他就有安全感。他可能會表現出咬吸手指、說話結巴、大發雷霆的現象。

❷他喜歡每天都有和昨天一樣的事情發生,他很享受這種有規律的感覺;

❸對一切要求“一致”,以此獲得安全感。固執、不聽話,其實是爲了獲取安全感;

這個年齡的他會給自己立一些“規矩”,來滿足他對一致的需求。比如,你認爲該先穿襯衫再穿褲子,而你把順序弄反了,他可能會馬上發脾氣。這個時期,試着去了解他的“規矩”。

等到三歲時,他開始接受環境和事物的變化,嘗試新鮮事物,不再用苛求“一致”的方法使自己感到安全。

❹語言方面,“我+…(如我要、我會)”、“不要”的使用頻率增加;

爲了安全起見,你要使用完全肯定的敘述句,比如“該做…了”、“你一定要…”。他的行爲很極端,還不懂得“中庸”。

❺他很“善變”,剛剛還是這樣,一下就希望那樣。

❻他常常提出過多的“要求”,但經過一番折騰,他馬上進入疲憊期,所以,快三歲的孩子很容易喊累,也容易犯困。

❼一旦行爲被受約束,他們會非常生氣、難過,備感挫折,所以,他經常會發發小脾氣,使使小性子,這些也都在情理之中。

2. 兩歲孩子的人際關係

❶以自我爲中心,除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之外,基本不會注意其他人;

❷由於天生的攻擊性和對自己東西強烈的保護意識,兩歲半的孩子還不能與其他孩子產生“合作”的意識;

❸打架只是溝通方式的表現。“打”,並不代表他不喜歡或生氣,而是他能夠掌握或使用得最好的一種溝通方式。這個時候,大人要多給孩子正確的引導;

❹兩歲半的孩子頑固,他經常會獨霸每件玩具,這種行爲是他成長的過程中必然發生的,無關自私與頑皮。你要正確對待,用你的方式教導他學會與人分享。

3. 與兩歲孩子相處的技巧

關鍵詞:尊重+引導

技巧一:制定規矩

比如想糾正孩子睡覺難的問題,就要提前約定好“入睡規矩”。比如,孩子先脫衣服洗澡、洗臉、刷牙,然後換睡衣,然後上牀躺好聽大人講故事…

技巧二:接受孩子追求的“一致”

接受並允許兩歲的孩子在任何事情上都要求的“一致”行爲。比如,玩具的擺列順序、穿衣服的先後順序等。

技巧三:接受並允許他有寄託物

兩歲的孩子已經懂得追求一定的安全感,你一定要接納並允許他這麼做。

技巧四:收好不能讓他拿到的重要物品

這個時候教他了解“常識”,有些物體等他長到足夠大,有了行爲控制力時,必要的“引導”對他纔是行之有效的。

技巧五:對孩子的指令要留有餘地

下達命令時,儘量使用,“我們一起弄…”

與其說,“不把你們的玩具收拾好,就不能吃蘋果”。還不如說,“要吃蘋果了,我們先把這些玩具收起來。”假使孩子非常黏人,那就直截了當地表明態度。

技巧六:儘量想辦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對於一個倔強的兩歲多的孩子來說,儘量避免與他硬碰地正面衝突。被一些談話吸引是兩歲孩子的普遍特點。

技巧七:不要讓他跟你“討價還價”

儘量不要“以後再做…”這樣的說法,那你不妨告訴他:“我們首先要…然後才能…”

技巧八:自己說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當你無法滿足兩歲多小孩的要求時,最好的武器就是分散對這件事的注意力以及改變場地,抑或是讓他自己說出解決這件事情的辦法。

他的武器就是,多變的情緒和無休止的哭鬧。

技巧十:告訴他事情的安排及過程

技巧十一:讓音樂無處不在

技巧十二:對他的哭鬧置之不理

技巧十三:給孩子做選擇的機會

讓孩子有所選擇,這讓他感到自己的重要。這種感覺對他成長和獨立意識的培養是非常有幫助的。

技巧十四:儘量不要創造他可以直接給出否定回答的機會

與其說“現在要吃飯嗎?”,不如說“吃飯的時間到了。”

孩子間存在“個體差異”。有些孩子社會性強,喜歡和人接觸,愛和別人說話;有些孩子則比較害羞,對生人膽怯,只和熟悉的人說話。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特徵,我們需要做的是尊重並引導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