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面試官,我是如何甄別應聘者的包裝程度

作爲面試官,我是如何甄別應聘者的包裝程度

一、初選如何鑑別劣質簡歷

培訓機構除了提供技術培訓,往往還提供簡歷編寫指導、面試指導。很多潛移默化的東西,我們很難甄別。但培訓機構包裝的簡歷,存在千遍一律的特徵。

1、年齡較小卻具備高級文憑

年齡較小卻具備高級文憑,這個或許不能作爲一項標準,但是大部分的應聘者,均符合傳統文憑的市場情況。個別技術愛好者可能通過自考獲得文憑,這種情況需提供獨有的技術亮點。

2、年齡較大卻幾乎不具備技術經驗

年齡較大卻幾乎不具備技術經驗,相對前一點,這個問題就比較嚴重了。大家都知道,一個正常的人,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而降低,互聯網技術也包括其內。如果一個人年齡較大不具備技術經驗,那麼只有兩種情況:

  • 中途轉行(通過培訓、自學等方式強行入行)。
  • 由於能力問題,已有的經驗不敢寫入簡歷中(能力與經驗/薪資不符)。

3、項目經驗多爲Crm系統、商城、XX管理系統、調查問卷系統、課堂考試系統等

項目經驗,這一項用來評估應聘者的水平太合適不過了。隨着互聯網的發展迭代,每一年都會出來很多創新型的互聯網公司和新興行業。筆者最近發佈的招聘需求裏面。CRM系統、商城、XX管理系統、問卷系統、課堂系統佔了90%的份額。試問現在2019年,內部管理系統這麼火爆麼。言歸正傳,我們對於簡歷的評估,應當多考慮“確有其事”的項目。比如說該人員當時就職於XX公司,該公司當時的背景下確實研發了該項目(外包除外)。

4、項目的背景不符合互聯網發展背景

項目背景,每年的市場走向不同,從早些年的電商、×××風波,到後來的O2O、奪寶、直播、新零售。每個系列的產品的出現,都符合市場的定義。如果簡歷中出現18年、19年纔剛立項做×××(15年政府禁止互聯網×××)、O2O、商城、奪寶(17年初禁止奪寶類產品)、直播等產品。顯然是非常不符合市場需求的。這種情況下需考慮具體情況是否存在理解空間。

5、不同工作經驗下多個項目技術架構或項目結構一致,缺乏新意。

一般情況而言,不同的公司技術棧不同,甚至產品的走向和模式完全不同。故此,當一個應聘者多家公司的多個項目中寫到的技術千遍一律,業務流程異曲同工。看似整潔,實則更加缺乏說服力。

6、技術過於新穎,對舊技術卻隻字不提。

技術過於新穎,根據互聯網技術發展的走向來看,我們在不斷向新型技術靠攏。但是任何企業作爲資歷深厚的CTO、架構師來說。往往會選擇更穩定、更成熟、學習成本更低的已有技術。對新技術的追求不會過於明顯。而培訓機構則是“哪項技術火我們就教哪項”。故此,出現了很多走入互聯網行業的新人對舊技術一竅不通。甚至很多技術都沒聽過。

7、工作經驗較豐富,但從事的工作較低級。

工作經驗比較豐富,單從事的工作比較低級,這裏存在很大的問題,要麼就是原公司沒法提供合理的舞臺給該人員更好的發展空間,要麼就是該人員能力不夠,沒法完成更高級的工作。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該人員包裝過多的經驗導致簡歷中不和諧。這種情況需要評估公司規模和背景。

8、公司背景跨省跨市

可能很多用人單位和鄙人一樣,最近接受到的簡歷,90%爲跨市跳槽的人員。其中武漢佔了60%以上。均爲武漢XX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規模均小於50人。也有廈門、寧波、南京等等。這個問題筆者就不提了,大家都懂的。跨地區跳槽不好查證。

9、缺少業餘熱情於技術的證明。

有些眼高手低的技術員,做了幾個管理系統。用到的技術確是各種分佈式、集羣、高併發、大數據、消息隊列、搜索引擎、鏡像容器、多數據庫、數據中心等等。期望的薪資也高於行業標準。一個對技術很熱情的人,業餘時間肯定在技術方面花費過不少時間。那麼可以從該人員的博客、git地址入手。甚至可以通過手機號、郵箱、暱稱、馬甲。去搜索引擎進行蒐集,覈實該人員是否在論壇、貼吧、開源組織有過技術背景。

二、進入面試階段,如何甄別對方的水分

在甄別對方水分這一塊,並沒有明確的標準,但是筆者可以提幾個點。這也是筆者在實際面試中慣用的做法。

1、通過公司規模、團隊規模、人員分配是否合理、人員合作方式來判斷對方是否具備工作經驗。

當招聘初級、初中級IT人員的時候,可以詢問一些問題,比如公司有多少人、產品團隊多少人、產品、技術、後端、前端、客戶端、UI、測試各多少人。工作中如何合作的、產品做了多少時間、何時上線的、上線後多長時間迭代一個版本、多長時間迭代一個活動、發展至今多少用戶(後端)、多大併發等等(後端)。根據筆者的經驗,如果一個人沒有任何從業週期,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或多或少答非所問或者給出的答案非常不合理。

2、背景公司入職時間、項目立項實現、完工時間、產品技術棧、迭代流程的核實。

很多應聘者對於簡歷過於包裝,只爲了追求更高的薪資。當我們問起:你是xx年xx月入職的該公司?你們項目是xx年xx月上線的?你們項目使用到xx技術?你們每次上線前夕是如何評審的。面對這些問題,應聘者給出的答案經常與簡歷不符合。這樣問題就來了。關於項目使用到的技術,很多項目我們可以通過搜索該項目的地址、APP。通過http協議、技術特徵、拋出異常特徵來大致判別對方使用到的技術。如果應聘者給出的答案明顯與之不匹配,嘿嘿。

3、通過技術深度,甄別對方的技術水平

  • 確定對方的技術棧,如:你做過最滿意的項目是哪個,爲什麼?你最喜歡使用的技術是哪些,爲什麼?
  • 確定對方項目的發展程度,如:你們產品做了多久,迭代了多久,發佈了多少版本,發展到了多少用戶,帶來多大併發,多少流水?
  • 確定對方的技術屬性,如:平時你會通過什麼渠道跟其他技術人形成技術溝通與交流,主要交流過哪些技術?

筆者最近接待的面試者,很多面試者的簡歷上,寫着層出不窮的各種技術,爲了不跨越求職者的技術棧,筆者專門挑應聘者簡歷寫到或用到的技術來進行詢問。筆者舉幾個例子。

  • 某求職者簡歷上寫着熟練使用redis

    • 介紹一下你使用過redis的哪些數據結構,並描述一下使用的業務場景;
    • 介紹一下你操作redis用到的是什麼插件;
    • 介紹一下你們使用的序列化方式;
    • 介紹一下你們使用redis遇到過給你印象較深的問題;
  • 某求職者聲稱熟練http協議並編寫過爬蟲

    • 介紹一下你所瞭解的幾個http head頭並描述其用途;
    • 如果前端提交成功,後端無法接受數據,這時候你將如何排查問題;
    • 描述一下http基本報文結構;
    • 如果服務器返回cookie,存儲在響應內容裏面head頭的字段叫做什麼;
    • 當服務端返回Transer-Encoding:chunked 代表什麼含義
    • 是否瞭解分段加載並描述下其技術流程。

當然,面向不同的技術,對應的技術深度自然也不一樣。

大體上的套路便是如此:你說你殺過豬。那麼你殺過幾頭豬,分別是啥時候,殺過多大的豬,有啥毛色。事實上對方可能給你的回答是:殺過、十幾頭、殺過五十斤的、殺過綠色、×××、紅色、藍色的豬。那麼問題就來了。

然筆者碰到的問題是:使用git兩年卻不知道github、使用redis一年卻不知道數據結構也不知道序列化、專業做爬蟲卻不懂content-type含義、使用搜索引擎技術卻說不出兩個分詞插件、使用數據庫讀寫分離卻不知道同步延時等等。

寫在最後,筆者認爲在招聘途中,並不是不允許求職者包裝,但是儘可能滿足能籌平衡。雖然這篇文章沒有完美的結尾,但是筆者提供了面試失敗的各種經驗。筆者最終招到了如意的小夥伴。也希望所有技術面試官早日找到符合自己產品發展的IT夥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