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這3招PS技巧,就不得不放棄90%的素材



有一種觀點認爲,在製作PPT時,使用PS是無必要的炫技。


PowerPoint的功能十分豐富,但並不代表它是全能的;像PS之類的設計軟件也許可以非常便捷地完成PPT難以達到的效果,如果這些效果對於演示文稿是有幫助的,那爲什麼要拒絕呢?


我們可以沒有時間或者沒有興趣去學習新的知識,但不能因此否定它存在的意義。


PS只是一個工具,它所做的事情就是幫助我們處理素材,沒有高端或低端,只有是否方便,是否合適。


接下來,介紹3個在PPT製作中最有用的PS技巧。


圖層混合模式

圖層混合模式決定了當前圖層的像素和下個圖層像素的混合方式。


圖層混合模式的下拉欄處於Photoshop頁面的右下方,圖層選項卡中,默認效果爲正常。

基於製作PPT的圖像融合之目的,我們只需要記住兩個混合模式:【濾色】和【正片疊底】。

濾色屬於加色模式,採用濾色混合,能讓圖層中的黑色消失。


正片疊底屬於減色模式,採用正片疊底混合,能夠讓圖層中的白色消失。


比如,在背景中,我想插入一張蘋果的標誌,但找到的圖片都是帶黑底的,像這樣。

插入背景中效果很差,圖片與背景割裂開來。

按照之前所說的,將圖層的混合模式更改爲濾色。

黑色消失,效果十分自然。

再比如,我想插入一張產品圖片,但是圖片都是帶白底的,這種情況相當常見,像這樣。

就算是用PPT中的【設置透明色】和【刪除背景】功能,也難以處理好倒影和陰影。


按照之前所說的,將圖層的混合模式更改爲正片疊底,能讓圖層中的白色消失。


蒙版

Photoshop中的蒙版,是一個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說是圖像融合的必學工具。


以前的文章講過,如果PPT中的圖片不適合直接寫文字,可以在圖片上蓋一個蒙版,再來寫文字。

這時候,PPT中蒙版指的是透明填充的形狀,這個叫法其實是吸取了Photoshop中蒙版的精髓:


Photoshop蒙版也是透明填充的形狀。所不同之處在於,它用來控制所選圖層的顯示與隱藏,只有明度(黑白灰)而沒有顏色。黑色用來隱藏,白色用來顯示,口訣是“黑遮白顯”。


舉個例子,這張照片作爲背景。

在它上面蓋上另一張圖片。

爲該圖片添加一個蒙版,並繪製黑白如下。

黑色部分控制爲隱藏,白色部分控制爲顯示。


因此,該圖片只有中心區域的一小塊會顯示出來,疊加到背景照片上。

疊加邏輯如圖:

矩形的使用只是舉個例子,你可以使用白色和黑色的柔邊畫筆來不斷修正圖層的顯示範圍。

上圖是蒙版的常見形式,邊緣柔滑,帶有灰度信息而不是完全的黑白,如此可以造就平順的過渡效果。與背景照片疊加後,效果如下。

疊加邏輯如圖:

在輔助PPT的製作中,Photoshop蒙版最常被用來製作背景。


如此一頁PPT,顯得有點單調,我們希望添加一些點綴元素,但除了換背景圖之外,似乎無計可施。

如果能夠熟練應用蒙版,那就可以更高效創意地使用素材圖片。

這張素材圖,直接插入背景中,會呈現生硬的邊緣。

爲素材添加蒙版,並用黑色的柔邊畫筆輕輕勾畫,將素材邊緣隱藏掉。這是完成一邊後的效果:

我們來看一看動態過程。

運用蒙版,能夠讓你不僅僅侷限於找背景圖、換背景圖,而是能夠自己製作出獨特的符合自己要求的背景圖來。


色相/飽和度

多個素材之間的顏色差異可能會比較大,如果只使用圖層混合模式或者蒙版融合,難以調和顏色之間的差異。因此,需要引入【色相/飽和度】調整命令。


你可以在【圖像】選項卡中的【調整】裏找到它,也可以在添加調整圖層處找到它。打開後,其界面如下:

三個滑塊分別對應了HSL色彩模式中的顏色三要素:色相、明度、飽和度。通過這三個要素的調整,基本上,我們可以統一所有的素材顏色。


舉個例子,我希望做一張背景,找到了這幾個素材拼在一起。

它們之間的顏色差異較大,整個頁面由於這個原因而缺乏一致性。


分別對三個素材進行色相/飽和度調整,將色相向紅色偏移,必要時修正飽和度和明度以匹配多個素材。

這樣一來,頁面以紅色爲主色統一起來,看起來比較和諧。再插入主體圖片。

主體的顏色與背景同樣相差較大,調整色相,使二者匹配。

最後,排版文字即可。

色相/飽和度命令加上蒙版技巧,可以讓你能夠設計的範圍大大拓寬。下面這一頁面中,插入了4份科技線條的素材。

它們的顏色和亮度各不相同,如果直接作爲背景的話是混亂的。


一方面,我們可以通過色相/飽和度命令統一其顏色。

另一方面,我們可以通過蒙版技巧控制其顯示範圍。


首先,統一顏色爲青藍色。

然後,爲每個素材添加蒙版,用黑色柔邊畫筆將銳利的邊緣遮擋起來。

這樣就完成了一張不錯的背景,插入文字排版,一頁PPT封面製作完成。



黑白間設計工作室

致力於在美與實用間尋找平衡

讓設計變得簡單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