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莓派初識

一、簡介
  1. 中文名樹莓派[1]外文名Raspberry Pi[1]簡寫RPi
  2. 用Linux開發
  3. 開發組織RaspberryPi基金會
  4. 型號A/A+/B/B+/2代B型/3B/3B+
  5. 內存256MB/512MB/1GB
  6. 網站raspberrypi.org
二、詳細介紹

樹莓派由註冊於英國的慈善組織“Raspberry Pi 基金會”開發,Eben•Upton/埃•厄普頓爲項目帶頭人。
2012年3月,英國劍橋大學埃本•阿普頓(Eben Epton)正式發售世界上最小的臺式機,又稱卡片式電腦,外形只有信用卡大小,卻具有電腦的所有基本功能,這就是Raspberry Pi電腦板,中文譯名"樹莓派"。
這一基金會以提升學校計算機科學及相關學科的教育,讓計算機變得有趣爲宗旨。
基金會期望這 一款電腦無論是在發展中國家還是在發達國家,會有更多的其它應用不斷被開發出來,並應用到更多領域。
在2006年樹莓派早期概念是基於Atmel的 ATmega644單片機,首批上市的10000“臺”樹莓派的“板子”,由中國臺灣和大陸廠家製造。
它是一款基於ARM的微型電腦主板,以SD/MicroSD卡爲內存硬盤,
卡片主板周圍有1/2/4個USB接口和一個10/100 以太網接口(A型沒有網口),可連接鍵盤、鼠標和網線,同時擁有視頻模擬信號的電視輸出接口和HDMI高清視頻輸出接口,以上部件全部整合在一張僅比信用卡稍大的主板上,具備所有PC的基本功能只需接通電視機和鍵盤,就能執行如電子表格、文字處理、玩遊戲、播放高清視頻等諸多功能。
Raspberry Pi B款只提供電腦板,無內存、電源、鍵盤、機箱或連線。
樹莓派的生產是通過有生產許可的三家公司Element 14/Premier Farnell、RS Components及Egoman。這三家公司都在網上出售樹莓派。
現在,你可以在諸如京東、淘寶等國內網站購買到你所想要的樹莓派。
樹莓派基金會提供了基於ARM的Debian和Arch Linux的發行版供大衆下載。
還計劃提供支持Python作爲主要編程語言,支持Java、BBC BASIC (通過 RISC OS 映像或者Linux的"Brandy Basic"克隆)、C 和Perl等編程語言.

三、樹莓派3b與樹莓派3b+參數對比

四、樹莓派系統(官方系統)的常用的命令
  1. dmesg //顯示樹莓派最近發生的事情
  2. cat /var/log/syslog//打印日誌
  3. 樹莓派有一個輕量級的X11--LXDE,可以通過raspi-config設置自動登陸LXDE
  4. 如果喜歡使用圖形界面安裝程序,可以安裝軟件包:synaptic
    sudo apt-get -y install synaptic//下載安裝程序
    sudo synaptic//執行程序
  5. 樹莓派默認的程序開發軟件:Python。raspbian系統默認安裝python IDE2.7 和python IDE3。
  6. 樹莓派的圖形編程:TK、GTK、wx和Qt。
  7. 樹莓派後臺運行程序的方法:在控制檯命令的最後加上‘&’。
  8. cat /var/log/dmesg //顯示啓動信息
  9. cat /proc/version //查看內核版本
  10. uname -a //查看內核、操作系統和CPU信息
  11. ismod //加載模塊
  12. lsusb -tv //顯示usb設備信息
  13. lspci -tv //顯示PCI設備信息
  14. sudo /etc/init.d/networking restart // 重新啓動網絡服務
五、 樹莓派圖形編程的對比簡介
1.GTK編程(c語言)

GTK+ 主要用在 X Window 上,整個設計的架構和許多概念和 MFC 以及一般 Windows 上的程式開發大異其趣,入門門檻較高,而且最主要的特色是,它用不具有物件功能的純"C" 語言,模擬物件導向。 所以寫起來比較複雜艱澀,而且充滿大量巨集,使用和除錯都不是很容易,但優點則是可以用 C,不需 C++,如果和Win32 SDK 比較,不會難學多少,缺點是不易上手使用,而且文件比較缺,架構又非常複雜,且提供的東西比起其它無所不包的 library,是簡陋了一點,函數命名又臭又長。對於簡單的程式,GTK+會顯得太複雜,但是當你開始想擴充其它 library 也都沒提供的進階功能,就會開始讚歎GTK+ 的架構嚴謹,還有超乎想象的高度彈性。同樣的東西要用 MFC 來做反而會要人命,並且對多國語言的支援良好,內部也全面使用 UTF-8,相容性好,又是 unicode。能夠習慣的話,GTK+ 值得推薦,但沒有很建議學,畢竟不好學,要用到熟會需要比較久,而且那樣很多 C++ 的功能會用不到。 GTK+ 有 C++ 版本叫做 GTK–,沒用過,但看文件覺得,並沒有比 gtk+ 簡單到那裏去。 因爲 gtk+ 本來就是物件導向,所以即使換了 c++ 語言,寫起來架構還是差不多的。 另外,gtk+ 有 Windows 版本,但缺點是,執行緩慢,不穩定,而且界面是使用 gtk+ 自己的,不是使用 Windows 內建的"Native" 原生圖形界面,看起來會不太習慣。 Mac OS X 下可用 X11 來執行 gtk+,但那樣出來的程式是長得像 UNIX 程式,而不是美美的 OS X Aqua 外觀。

2.wxWidgets編程(標準C++)

wxWidgets 和 MFC 最接近,命名習慣或架構都高度相似,會MFC的話幾乎不用重新學習。它有十餘年曆史,此外,它的物件封裝比 MFC 要好,提供的功能也多上太多,又跨平臺。一般知名的 MFC 程式都會選擇用 wxWidgets 改寫,來快速移植原程式到其他平臺。例如, eMule 用 wxWidgets 移植出 aMule, xMule, 還在開發中的 Filezilla 3…等。而它最主要的特色是,它是"跨平臺"的 “Native” GUI toolkit,在各種平臺上都可寫出使用該平臺內建 Native 原生圖形界面的程式。 在 Windows 上就長得跟其他 Windows程式一樣,在 Linux 下就使用 gtk+ 的圖形界面,在 Mac OS X 下就可以使用華麗的Aqua外觀風格,這點是非常強悍。 不像 gtk+ 到其它系統都還是隻能用 gtk+ 自己的。缺點是,中文支援在有些地方會出問題,例如剪貼簿的操作,得自己 patch。但仍然相當推薦,即使是個龐大的 library,效能依舊不會太差,尤其在 Windows 上執行速度並不輸 MFC,與其學 MFC,不如學wxWidgets。

3.Qt編程(非標準C++)

Qt的功能,應該是這三者加上 MFC 之中最強大的,文件也很完整,又有 RAD 工具可以輔助開發,並且有商業公司做強力後盾。不但有 Windows/X Window/Mac 版本,甚至還有嵌入式系統可用的版本,穩定性還不錯,物件封裝也算良好,資源比 GTK+ 或wxWidgets 多得非常多,而且發行公司提供了相當多範例,算是一家以開放原始碼成功贏利的模範公司。 知名的 KDE整個是用它開發,證明了它的穩定性和強大功能。缺點是如果你用它開發非 GPL 開放程式碼的軟體,必須以極昂貴的金額,購買商業版本。 而它的圖形界面並不完全是 “Native GUI”,只是透過 theme 去模擬系統上的標準 GUI,所以看起來很像,卻會有些地方可以明顯看出破綻。 執行速度緩慢還有過於龐大則是另一個問題。 雖然封裝得很良好文件也齊全,並不代表他就很容易學還有一個嚴重問題是,它寫的不是標準C++,它使用的 signal/slot 機制必須透過 Qt提供的 preprocessor 處理過纔可以轉送給編譯器,這部份可能被限定用 qmake,算是一個可惜的地方,不過暇不掩瑜,還是很推薦。忘了說,它內部也是 unicode,多國語言沒問題。

4.tk編程(python)

tkinter是Python下面向tk的圖形界面接口庫,可以方便地進行圖形界面設計和交互操作編程。tkinter的優點是簡單易用、與Python的結合度好。tkinter在Python 3.x下默認集成,不需要額外的安裝操作學起來和用起來也簡單;不足之處爲缺少合適的可視化界面設計工具,需要通過代碼來完成窗口設計和元素佈局。是綁定了Python的Tk GUI工具集就是Python包裝的Tcl代碼,通過內嵌在Python解釋器內部的Tcl解釋器實現,Tkinter的調用轉換成Tcl命令,然後交給Tcl解釋器進行解釋,實現Python的GUI界面。對比Tk和其它語言的綁定,比如PerlTk是直接由Tk中的C 庫實現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