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調優方案,sysctl.conf的設置

參考地址:http://blog.csdn.net/guichenglin/article/details/7753047
$ /proc/sys/net/core/netdev_max_backlog
進入包的最大設備隊列.默認是300,對重負載服務器而言,該值太低,可調整到1000.
$ /proc/sys/net/core/somaxconn
listen()的默認參數,掛起請求的最大數量.默認是128.對繁忙的服務器,增加該值有助於網絡性能.可調整到256.
$ /proc/sys/net/core/optmem_max
socket buffer的最大初始化值,默認10K.
$ /proc/sys/net/ipv4/tcp_max_syn_backlog
進入SYN包的最大請求隊列.默認1024.對重負載服務器,增加該值顯然有好處.可調整到2048.
$ /proc/sys/net/ipv4/tcp_retries2
TCP失敗重傳次數,默認值15,意味着重傳15次才徹底放棄.可減少到5,以儘早釋放內核資源.
$ /proc/sys/net/ipv4/tcp_keepalive_time
$ /proc/sys/net/ipv4/tcp_keepalive_intvl
$ /proc/sys/net/ipv4/tcp_keepalive_probes
這3個參數與TCP KeepAlive有關.默認值是:
tcp_keepalive_time = 7200 seconds (2 hours)
tcp_keepalive_probes = 9
tcp_keepalive_intvl = 75 seconds
意思是如果某個TCP連接在idle 2個小時後,內核才發起probe.如果probe 9次(每次75秒)不成功,內核才徹底放棄,認爲該連接已失效.對服務器而言,顯然上述值太大. 可調整到:
/proc/sys/net/ipv4/tcp_keepalive_time 1800
/proc/sys/net/ipv4/tcp_keepalive_intvl 30
/proc/sys/net/ipv4/tcp_keepalive_probes 3
$ proc/sys/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
指定端口範圍的一個配置,默認是32768 61000,已夠大.

net.ipv4.tcp_max_syn_backlog = 65536 表示SYN隊列的長度,默認爲1024,加大隊列長度爲8192,可以容納更多等待連接的網絡連接數
net.core.netdev_max_backlog = 8192 每個網絡接口接收數據包的速率比內核處理這些包的速率快時,允許送到隊列的數據包的最大數目
net.ipv4.tcp_max_tw_buckets = 20000 表示系統同時保持TIME_WAIT套接字的最大數量,如果超過這個數字,TIME_WAIT套接字將立刻被清除並打印警告信息。默認爲180000,改爲5000。對於Apache、Nginx等服務器,上幾行的參數可以很好地減少TIME_WAIT套接字數量,但是對於Squid,效果卻不大。此項參數可以控制TIME_WAIT套接字的最大數量,避免Squid服務器被大量的TIME_WAIT套接字拖死
net.core.somaxconn = 32768 定義了系統中每一個端口最大的監聽隊列的長度,這是個全局的參數,默認值爲1024
net.core.wmem_default = 8388608 該文件指定了發送套接字緩衝區大小的缺省值(以字節爲單位)。 
net.core.rmem_default = 8388608 該文件指定了接收套接字緩衝區大小的默認值(以字節爲單位)。
net.core.rmem_max = 16777216    指定了接收套接字緩衝區(接收窗口)大小的最大值(以字節爲單位)          最大的TCP數據接收緩衝
net.core.wmem_max = 16777216      指定了發送套接字緩衝區(接收窗口)大小的最大值(以字節爲單位)                    最大的TCP數據發送緩衝
net.ipv4.tcp_timestamps = 0                                                        以一種比重發超時更精確的方法(請參閱 RFC 1323)來啓用對 RTT 的計算;爲了實現更好的性能應該啓用這個選項,時間戳在(請參考RFC 1323)TCP的包頭增加12個字節
net.ipv4.tcp_synack_retries = 2                     # syn-ack握手狀態重試次數,默認5,遭受syn-flood攻擊時改爲1或2 
net.ipv4.tcp_syn_retries = 2                          外向syn握手重試次數,默認4
net.ipv4.tcp_tw_recycle = 1                           # 默認0,tw快速回收
net.ipv4.tcp_tw_reuse = 1                                                       表示開啓重用。允許將TIME-WAIT sockets重新用於新的TCP連接,默認爲0,表示關閉;
net.ipv4.tcp_mem = 94500000 915000000 927000000  確定 TCP 棧應該如何反映內存使用;每個值的單位都是內存頁(通常是 4KB)。第一個值是內存使用的下限。第二個值是內存壓力模式開始對緩衝區使用應用壓力的上限。第三個值是內存上限。在這個層次上可以將報文丟棄,從而減少對內存的使用。對於較大的 BDP 可以增大這些值(但是要記住,其單位是內存頁,而不是字節)
net.ipv4.tcp_max_orphans = 3276800  系統中最多有多少個TCP套接字不被關聯到任何一個用戶文件句柄上。如果超過這個數字,孤兒連接將即刻被複位並打印出警告信息。這個限制僅僅是爲了防止簡單的DoS攻擊,你絕對不能過分依靠它或者人爲地減小這個值,更應該增加這個值(如果增加了內存之後)

net.ipv4.tcp_fin_timeout = 30                    表示如果套接字由本端要求關閉,這個參數決定了它保持在FIN-WAIT-2狀態的時間。
net.ipv4.tcp_keepalive_time = 600                                 表示當keepalive起用的時候,TCP發送keepalive消息的頻度。缺省是2小時,改爲20分鐘。
net.ipv4.tcp_keepalive_intvl = 30                當探測沒有確認時,重新發送探測的頻度。缺省是75秒
net.ipv4.tcp_keepalive_probes = 3                在認定連接失效之前,發送多少個TCP的keepalive探測包。缺省值是9。這個值乘以tcp_keepalive_intvl之後決定了,一個連接發送了keepalive之後可以有多少時間沒有迴應

net.ipv4.tcp_no_metrics_save = 1                 一個tcp連接關閉後,把這個連接曾經有的參數比如慢啓動門限snd_sthresh,擁塞窗口snd_cwnd 還有srtt等信息保存到dst_entry中, 只要dst_entry 沒有失效,下次新建立相同連接的時候就可以使用保存的參數來初始化這個連接.
                                                 tcp_no_metrics_save 設置爲1就是不保持這些參數(經驗值),每次建立連接後都重新摸索一次. 我覺得沒什麼好處. 所以系統默認把它設爲0.

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 = 1024  65535    指定端口範圍的一個配置,默認是32768 61000
kernel.msgmni = 1024 這個參數決定了系統中同時運行的最大的message queue的個數
kernel.sem = 250 256000 32 2048
cat /proc/sys/kernel/sem
250 32000 100 128

4個數據分別對應
SEMMSL     250       表示每個信號集中的最大信號量數目
SEMMNS     32000  表示系統範圍內的最大信號量總數目
SEMOPM     100      表示每個信號發生時的最大系統操作數目
SEMMNI       128      表示系統範圍內的最大信號集總數目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