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騙子公司、傳銷組織的兩段經歷告訴你:讀書到底有多重要!

昨天是423,世界讀書日,我想問問各位:你有多久沒有真正地讀過書了呢?

這是個喧囂的時代,在當今信息高度發達的時代,很少有人肯安心地靜下來看書了。大家忙於刷微信、刷抖音、在網上衝浪,打遊戲,卻很少有人能捧起紙質書,沉浸在文學大家的世界裏,去感受書裏的那一片廣袤的天地。

有人甚至說,“這是個文學已死的時代”。我們都知道,讀書對一個人有潛移默化的作用,但是在當今這個社會,人們沉迷於短暫的享樂,只想收穫即時的成果,看不到長遠的利弊。

以下以個人的兩段經歷,跟各位談談讀書這件事,有多麼的重要!

1. 這個時代,很多人只是在假讀書。

我在一家騙子公司的實習經歷。

我大學的時候,在一家創業公司實習。

實習一週後,偶然的一次機會,有個工作需要跟老闆直接對接。跟老闆的第一次交談,是在某個深夜。白天他提了個方案,我幫他起草稿子。

稿子幾經修改之後,跟老闆在釘釘上定稿了。深夜一點,老闆跟我在釘釘上聊了起來,說我文章寫得不錯,但是就是還欠缺些積累,跟我聊起了一些書籍。

一開始話題還算正常,前輩指導職場新人,他跟我推薦了些書籍,《進化心理學》、《道德經》、《孫子兵法》等等。

但是聊着聊着,深夜兩點,我發現,老闆只是在單方面地輸出,一直在重複地說些書裏的觀點,一個很淺顯的道理還喜歡舉複雜的例子,爲了“告訴”你。

當我在某本書裏某個觀點想稍微深入點聊的時候,他就立馬跳到下個話題。

我們從一點聊到三點,我的眼皮一直在打轉,老闆還在對面滔滔不絕地傳語音。

說實話,這次交談我唯一的收穫就是溫習了幾本著名的心理學書名。

這次對話在我這邊看來是非常不愉快的。我想起白天總監跟我說的,老闆是屬於那種聊嗨了就停不下來的人。

我當時只覺得哪裏不對。

後來,我實習的第一個星期,主編走了,第二個星期,總監走了……

老闆的愛好有兩個,一是就是拉住一個人,誇啦啦跟你談一堆他的理論;二是在工作羣裏發自己的健身自拍,配上一些正能量的話,然後一堆公司的員工上去拍“彩虹屁”。

慢慢地我才發現,這是家空殼公司,沒有實質性的內容產品,光是靠着忽悠用戶購買相應的付費課程。課程的包裝還有宣傳推廣到位,但是產品自身,十分具有欺詐性。

不少用戶在後臺反饋自己購買的課程服務態度很差,購買了課程後續的服務完全不到位。

後來才知道,所謂的課程老師,都是培訓了三天直接上崗授課的。

實習完,我蓋了章趕緊匆匆走人。

這種人,都不是真正的讀書的人。

一個有魄力有內涵的真正的創業者,哪有時間跟一個實習生侃侃而談,大聊特聊自己的讀書心得?

有時候會遇到一些人,他們跟你侃侃而談,自己最近又讀了哪些書,裏面的哪些地方對自己很有啓發,剛開始你會驚訝於他說出的幾十本書名,對對方產生敬佩之感:他說的這麼多書名我都沒聽過,慚愧啊。

可是深入交往之後,發現不對啊,怎麼完全感受不到這個人擁有與其所說的閱讀量相匹配的內涵?

鄭淵潔談起自己參加作家筆會的一次經歷:

“有次我去參加一個作家筆會,會議上大家都在大談特談自己讀過什麼書。

其中有一位說完某位俄羅斯作家的書後,扭頭問我:‘鄭淵潔,你看過嗎?’

我搖頭。

對方大驚:‘連他的書都沒看過,你怎麼寫作?’

輪到我上臺,我說:‘我最近在看庫斯卡雅的書,感覺很有啓發,你們大家看過嗎?’

然後臺下有八成的人都在點頭。我說這名字是我瞎編的。

從此我再沒去過作家筆會。”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碰到這樣的人:

他說他看了很多情商類的書籍,卡耐基的《人性的缺點》,蔡康永的《說話之道》,《硅谷最受歡迎的情商課》等等。可是,你跟他交談起來,這個人說的話充滿着尖銳,讓人不舒服。

他說他對中華文化頗感興趣,看了許多古人的書,《世說新語》、《論語》、《孟子》、《史記》,但是你跟他交談起來,發覺這人光有“傲氣”沒有“傲骨”。

這種人,不是真正讀書的人。

一個人越缺乏什麼,就越喜歡炫耀什麼,正如《西廂記》裏所說:“如今那街上常人,粗讀幾句書,咬文嚼字,人叫他做半瓶醋。”

這個時代,很多人只是在假讀書。

他們只是需要用一層“文化”的外衣包裹自己,好讓自己在人前活得體面,活得自豪,甚至是作爲一位“佈道者”,去蠱惑大衆謀取利益。


2. 讀書有什麼作用?

我們常常困惑一個問題:讀書有什麼用?很多人會說,讀書使人明理,讀書使人談吐優雅,讀書可以讓你變成更好的自己。

大家都承認的一點就是,讀書具有潛移默化的功能,有種說法是:

“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吃過很多食物,現在已經記不起吃過什麼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了長成了我的骨頭和肉。讀書對人的改變也是如此 。”

在這裏我想跟各位分享的一點是,讀書可以讓你更清楚這個世界,讓你減少欺騙。

我大學畢業後找工作的時候,進過傳銷組織。

某某體育,在網上的名聲也不是很好的一家公司,在全國各地都有連鎖,主要業務是販賣體育課程的。

面試的場面很壯觀,200來號人(當然,我不確定這人數裏有沒有水軍),一天時間,從上午到下午六點,刷剩50來號人。然後通知你面試通過,需要參加爲期三天的入職培訓。

培訓的第一天,傳銷公司的第一招:打雞血,畫大餅。

因爲之前有在網上關注過一些傳銷公司的洗腦模式,還有跟一些有過傳銷經驗的朋友談過,我第一時間反應過來,他們開始給你洗腦。

公司培訓師給你宣講企業文化,然後幾個企業高管過來跟你分享自己在這家公司的奮鬥史、進入這家公司前後的變化,自己是如何如何地改變內在還有提高了生活品質,給自己還有家人帶來了怎樣的變化等等。

傳銷組織的第二招:疲勞轟炸。培訓一天下來實際上你只是被打了雞血,但是你仔細想想,什麼實質性的東西你都沒有學到。而這點,沒有一點思維邏輯的你是很難抓住這個本質的!

傳銷組織的厲害之處在於,他們對時間還有人性的把握非常到位。

1. 時間上的把握:週三面試,週四週五週六三天培訓,下週一入職。緊湊密集的時間,再輔以疲勞轟炸招數,讓你沒有時間思考,完全沒有時間去跟外界聯繫。等到週一的時候,再去他們公司簽訂合同。

2. 心態拿捏:大部分的人在經過面試刷下了很多人的時候,自我感覺良好,會產生一種被認同的自我優越感,而且等過了三天培訓,要籤合約的時候發現很多條款跟當時說的不一樣,但是一考慮到自己這些天付出的大量時間跟精力,要做放棄的選擇是在太難,就抱着試一試的僥倖心態傻傻地籤合同了。

一起上培訓的人裏,有些機靈的,第一天就走了,但是大部分的人,被這種打雞血的東西鼓動,彷彿看見了一條發家致富之路。

實際上,但凡你有點邏輯思維,仔細想想這一天下來的培訓本質是什麼?

一天的課程,都是些虛的東西,沒有實質性的內容,會引用一堆洗腦式的觀點灌輸給你,目的就是給你勾勒出巨大藍圖,給你打雞血投進這家公司,最後是進去不斷地打電話、發傳單、忽悠客戶買你們的課程。

第一天上課的時候,上午給你宣講的是“吸引力法則”(書我看過),下午公司的心理培訓師,跟你做心理測驗-九型人格(這本我也看過)。

一天的課程上完,心理培訓師跟你聊天,讓你聊聊一天的收穫、總結(判斷你是否夠蠢有被忽悠的潛質)。

做總結的時候,我是最後一個。所有人都拍完“彩虹屁”之後,輪到我發言。我當時的原話好像是這樣的:

“今天來到貴公司,聽了一天的培訓課收穫還是頗豐的,尤其是聽了於總(具體姓氏我忘了)的個人奮鬥史,感覺還是充滿了正面能量的。看得出來於總是個幹實事的人,有創業者那種敦厚但堅韌的毅力,跟着這樣的一位領導,想必我們的業績也一定能蒸蒸日上。”

哈拉的話還是要說的,然後步入正題:

“但是很遺憾的一點就是,今天的培訓關於產品方面的內容,我到目前爲止還沒有聽說到,你們是販賣體育課程的,我想請問下相關的老師資質來源、場館的所在、課程價格等等還有銷售技巧等內容今天都沒有涉及到,我原本以爲這些天會提到這方面的內容的,但是很遺憾沒有聽到,我希望能在明天的課上這些問題得到解答。”

當天回去的時候,有個哥們跟着我一起搭乘地鐵,他問了我句:爲什麼你每次發言還有做總結的時候都說得特別好?

我目瞪口呆。

隔天,還是照常的課程轟炸,銷冠來分享經驗,又是啪啦啪啦一個上午過去了。

中午的時候,我看到公司兩位銷售打完電話在閒聊,我就過去詢問了下他們:來這邊多久了?這邊場館多嗎?在哪裏呢?

他們回答,來這邊兩個多月了,場館的位置,不清楚呢。

我簡直驚呆了,作爲一名銷售你連自己的產品都不清楚?

於是我就去找到他們這邊的主管,跟他說有點小問題想諮詢下。

一開始他很熱情地挽着我肩膀,一臉和藹地說:來來來,有什麼問題你儘管問。

我於是提出了關於場地的困惑,他瞬間臉色變了:你要了解這個幹嘛?這是商業機密,等你入職了自然就知道了。

我立刻懂了,我回他:我本來過來這邊是做輔導老師工作的,但是你說這邊需要輪崗,實際上就是都要去做銷售,這也就算了,如果你們產品好,銷量高,能給客戶還有自己創造價值的話我也不是很介意做銷售,但是作爲一名銷售,我連自己販賣的產品自己都不知道,我要怎麼樣去說服客人買我的產品?

他臉色陰沉:你可以走了。

我在坐電梯離去的時候,幾位一起上課的看到我離去的身影,十分不解:你爲什麼要走啊?感覺你口才挺好的,留在這邊應該大有可爲啊。

我跟他們簡單說了下剛纔和高管的對話,他們說:這就是你的不對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商業機密你也問。

我瞬間微笑,不說話了。

有沒有讀過書,有沒有邏輯思維,區別在此刻顯現出來。

他們之中幾個人加了我微信,我都通過了,坐電梯下了一樓,我把這些人都刪光了。只留下個妹子的微信。

幾個月後,妹子跟我抱怨,工作太坑,錢少事多沒保障,“8106”的模式,月薪到手不到4k,恨不該當初沒聽我勸。


現在很尷尬的是,普通人忙着打工,很少有時間靜下心來讀書,殊不知,很多精華就在書本里。

相反的,有時間有精力做這些事的,都是一些組織或者是機構,他們需要找到一些知名的權威的書籍,來支撐他們的觀點。現在很多的機構甚至是傳銷組織乾的都是這種事,從精華中剝取要點,來欺騙愚昧羣衆。

不得不說,這是我們這個繁華時代的一個巨大危機!也是我們這個自詡爲文明時代的巨大悲哀。

就個人的角度而言:你不讀書,不明理,很容易受到欺騙。

電影《九品芝麻官》裏有一句:“貪官要奸,清官要更奸,不然沒法治貪官”。

翻譯成我們現代的話就是:這個時代,壞人有文化,好人要更有文化,不然就會受到壞人的矇蔽!

​3. 怎樣去讀書

最後,再跟各位分享下自己對讀書方式的一點小看法。

(1)一本書,從頭到尾,完完整整、虔誠地去讀,完全沒必要。

從前我讀一本書的時候,很喜歡從頭到尾仔仔細細地閱讀,後來我發現這樣做有個弊端,會把自己弄得非常累,而且效果不好。

打個比方,我在閱讀一本計算機基礎的書,它前面三章都在給我介紹計算機的歷史、硬件組成等等。

事實上這些東西完全我不感興趣或者說大部分我已經知道,但是爲了對這本書表示虔誠,我的心裏會產生一種想法:萬一作者在這些小細節比我懂得多,我跳過了不是會忽略掉一些嗎?

然後我花了一個多小時細細地品讀這三章。一個多小時過去了,我疲勞了,你看了書,但是實際上就結果來說,你沒有比一個小時前的你多增長什麼知識,尤其是閱讀這些工具類的書籍。

我的精力都給前面三章剝奪了,興趣也索然了,真正對我有用的後面那幾章,我也就沒有精力跟興趣看下去了。也許要隔個一兩週甚至更長時間,我纔會再拿起這本書,但是更多的時候,我是不會再捧起這本書的了。

再比如,我之前看《三體》,看完《三體1地球往事》之後,我就沒有興趣在看下去了,覺得1故事枯燥,也沒有什麼特別感興趣的點,尤其是以遊戲的形式敘述故事,對於我這本非科幻又非遊戲迷的人來說,看的很痛苦。於是,看完1之後我果斷2、3都不想看了。

但是後來朋友告訴我說,2、3纔是《三體》的精華。我不禁感到遺憾:如果我當時看的時候,在看到一半就覺得痛苦的時候,不勉強自己一定要把手上這本看完,直接跳去看2的話,是不是我就能把2、3都看完呢?

(2)不要把作者的話奉爲圭臬,毫無必要。

其實所謂的作家並非高高在上,他跟我們一樣,都是人,是人就會犯錯。

不是說他們的觀點一定在我們之上,我們閱讀一本書,其實就是跟作者談話的過程。一旦你抱着虔誠的態度,那麼無疑就不會有一個平等的交流。這就像是作者站在神壇之上,你匍匐在地上,他在給你佈道傳教。

一個最好的讀書的態度,應該是抱着平等的心態,跟作者的思想碰撞、交流。你可以接受、懷疑甚至否定他的觀點,你們只是思想在談話,無分高下。

正如孟子所說:“盡信書,不如無書。”

“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本是由內而外的東西,你把書裏的觀點內化爲自己的東西,去幫助自己擴大對這個世界的感知,對這個世界的理解。

這大概就是,我們看書的真正意義!

我是南山小胖子,持續爲您分享兩性情感、心理、自媒體等相關問題,歡迎關注,有問題也請留言交流!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