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學習筆記-第二篇

        系統裝完,啓動,我的第一步就是配置網絡,不管是上傳文件,還是以後遠程登錄,網絡都是第一的。這裏有一點奇怪,在安裝系統的時候我設置了網絡,但是就是不生效,還是要進系統的配置文件裏來設置,命令就不說了。

       然後是上傳安裝文件,這裏有點需要注意,官網下的壓縮包看起來編號1 2 3 4,其實都是相互獨立的,不像我們用RAR打包一個大文件,選擇分割成幾個,只要解壓其中一個,其它就自動解壓了。oracle的壓縮包每個都要解壓,然後文件合併在一起的。可以上傳之後解壓,其實也可以在windows裏解壓好了再上傳都行。我用的上傳方法應該是最簡單的了,安裝這個SSHSecureShellClient,裏面有個工具只要能ssh登錄到設備就可以上傳下載文件,不用命令,拖拉就行。

       在安裝系統的時候,我選的最小安裝,那麼後面自然會需要安裝很多軟件,這裏就需要提前把yum源設置好,雖然我可以把我的這臺服務器配置成能上網,但是從實際出發,數據庫這麼重要的服務器不會允許和互聯網通的,那麼最簡單其實也是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把系統光盤設置爲安裝源。

       這裏需要操作的分爲兩步:1.掛載光盤到文件夾;2.配置yum源爲這個文件夾。這裏需要注意的是,服務器一重啓,掛載光盤的操作就恢復了,如果需要用就還要再掛載一次。

       關於系統防火牆,在windows裏,我們總是習慣把防火牆關掉,在linux裏,選擇這個的目的其實安全就是一個很重要的考慮,這裏就不要關了。在以往版本的系統裏,都是使用iptables,而到了7.0版本後(三種系統都是),變成了firewall,這裏插一句,7.0和以前的版本變化很大,很多都變了。

       iptables和firewall比較,網上也很多,對比了很多人的分析結果後,我覺得總結下來就是以下幾點:

       1.兩者本質都一樣,底層都是調用的netfilter

       2.firewall比iptables更好理解,更方便,引入了安全域的概念(網工對這個應該很熟悉)

       3.最後一點我覺得是最最重要的,firewall默認拒絕所有,需要開放的端口要配命令來開放;iptables默認允許所有,需要用命令來阻斷。從這點上firewall使用起來更安全,當然也更煩點。

       最後說說SELINUX,說實話,看了很久理論,就知道開啓這個會更安全,但是幾乎所有的安裝指導都是千篇一律的說關掉它。這裏我就先關掉了,畢竟linux系統我也是菜鳥一個,任何一個命令都要去百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