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雲計算髮展的一些思考

   從2006年,谷歌首次提出雲計算的概念,到2019年的今天,經過10多年的快速發展,雲計算相關商業模式和技術已經非常成熟。衆多企業在IASS、PASS、SASS等不同服務領域佈局。IASS和SASS的商業模式相對成熟一些。 目前雲計算的發展有點“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味道,基於原始的雲計算衍生出公有云和私有云(又稱專有云 聽着這個名詞就想起雲棲大會拔電源的遊戲了),私有云和公有云的組合又稱爲混合雲。私有云、多家公有云組成的混合雲又稱爲“多雲”。按照不同的行業發展又衍生出“遊戲雲”、“醫療雲”、“政務雲”,“金融雲”,“工業雲”等衆多新的新的概念。不同的雲服務廠商都想給自己找一個唯一的標籤,例如Ucloud的中立雲,強烈表明自己不和BAT站隊,不涉足客戶業務領域。

(一)雲計算的核心技術

      雲計算是一個範圍非常大的概念,包含可用的服務種類是很多的,不過主要可以分爲以下幾類

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礎設施即服務)

    在基礎層面上,IaaS公有云供應商提供存儲和計算服務。但所有主要公有云供應商提供的服務都是驚人的:彈性計算服務、虛擬專用網絡、高性能雲數據、應用程序監控等等。AWS是第一個IaaS供應商,且目前仍是行業領袖,國內有阿里雲、騰訊雲、天翼雲、金山雲、Ucloud、百度雲等。

   IASS是目前成熟、最低層的雲服務,IASS服務是基於機房、機櫃、服務器、交換機、防火牆、專線等基礎資源提供的服務。而PASS和SASS等服務是可以建立在IASS服務的基礎上。IASS中最核心的技術之一就是虛擬化技術。在虛擬化、雲計算未出現前,互聯網企業的創業存在曲線比較陡峭,成本比較高,運維管理難度大等問題。每個企業在應用系統上線前,需要考慮採購服務器、託管IDC、網絡設備配置、網絡安全等,整個項目週期較長,需要建立完善的技術團隊(例如開發+運維+DBA+網絡工程師),整個項目的難度比較高。在後期維護中還容易出現物理服務器資源使用低,或者業務迅速增長,硬件設備採購週期太長,影響業務等若干問題。

   IASS服務中彈性計算(雲主機)的核心技術是虛擬化技術,比較主流的VmWare、KVM、XEN、Hyper-V等,主要主流的IASS雲服務都是基於KVM虛擬化實現。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軟件即服務)

      這種類型的公有云在互聯網上通過瀏覽器對應用程序進行交付。降低了客戶對軟件使用的門檻,只有有臺能上網的電腦,通過瀏覽器就能訪問相關的軟件系統,稍微複雜一點的就是調用SASS服務商的API接口,完成自己的需求,完全可以實現按量、按需使用。

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臺即服務)

      PaaS所提供的服務和工作流專門針對開發人員,他們可以使用共享工具、流程和API來加速開發、測試和部署應用程序。對於企業來說,PaaS可以確保開發人員對已就緒的資源的訪問,遵循一定的流程和只使用一個特定的系列服務,運營商則維護底層基礎設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