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仨》:那些生離死別教會我的事

讀《我們仨》時,看到錢鍾書先生和楊絳先生說“讓阿圓回去”,看到錢先生對楊先生說“絳,好好裏(好生過)”,看到楊絳先生說“我曾做過一個小夢,怪他一生不響地忽然走了。他在故意慢慢兒走,讓我一程一程送,儘量多聚聚,把一個小夢拉成一個萬里長夢。”……

眼淚止不住流了一片又一片。

那時候楊絳先生還在世,我總是不止一次地想,她現在過的好嗎?所以去找了和楊絳先生有關的視頻和文字來看,或者說,我在內心默認爲楊絳先生是悲痛欲絕的,甚至我想,即使看到衰頹敗落的楊先生,我也是可以理解的。

可楊先生終究是楊先生,鏡頭裏的她,衣着樸素,邏輯清晰,聲音乾淨,而她的眼睛,像孩子一樣透亮。甚至她還經常笑,如初春的暖陽,是淡淡的明媚舒朗。

只有偶爾,能看到她流淚的樣子,那是錢鍾書的外文筆記全部出版完成後,打電話給商務印書館的人時,聲音哽咽,網上傳出來的照片也是喜極而泣,笑淚交加的樣子。

她說,我壓根兒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間,打掃現場,盡我應盡的責任。

所以這近二十年的日子裏,她讓自己投入到一個要全身心忙碌的工作中,爲了完成錢鍾書的心願,也爲了多給求學和研究的人多留下一些財富。

寫《我們仨》最初是錢媛的想法,只不過還沒來得寫便離世,楊絳先生說“我們仨失散了,我只能把我們一同生活的歲月,重溫一遍,和他們再聚聚。”所以有了我們看到的《我們仨》。

從楊絳先生這裏我知道,死亡並不可怕,比死亡更難的是活着,好好活着。

這讓我想到前一陣子唐家三少的妻子過世的消息,在最低谷時候遇到的相知相愛相伴十餘年的人,如今因爲病痛離去,留下兩個幼小的孩子,對於當事人來說,確實是生不如死。

可是啊,就像唐家三少以他和太太爲原型的小說《爲了你我願意熱愛整個世界》那樣,爲了你,我願意熱愛整個世界。據說小說原來叫《爲了你我願意放棄整個世界》,後來發現熱愛比放棄更難,活着比死亡更不容易,尤其是妻子離開人世後。

對唐家三少來說,死亡當然能很快解脫,可是,兩個幼小的孩子怎麼辦?已故太太會希望他離開嗎?

我想不會的,她一定很想自己的丈夫好好活下去,把屬於她的那份精彩也活回來。

太太離世後,留下了一個現場,對他們這個小家來說,唐家三少是最應該盡責也只有他能盡責的人了。

人們常說遠距離的情感不可靠,可有一種距離,叫做生死之隔,爲什麼有的人在這樣的距離下還能情深不壽呢?

我想,一定是因爲感情足夠深,深到即使對方不在了,也知道怎麼能把他的那份精彩活回來,深到即使對方不在了,但是這世上的每一絲空氣裏都還有對方的氣息。即使身體離去,靈魂也在對方心裏活成了不朽。

所以,這些生離死別教會我的事,應該是珍惜和接受吧。人還在的時候好好珍惜,如果有一天人不在了,也坦然的接受,雖然很不容易,雖然很可能會消沉好長一段時間,可是啊,還是要振作起來,看離去的人沒看過的風景,做離去的人沒做的事,做你想讓離去的人看到的事,努力把自己活成最好的樣子,讓他不必煩憂,讓他不必掛念。

如果難忘,便一直記在心裏吧。想必離去的人也很樂意在你的心裏永垂不朽。

2018.10.28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