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網絡技術導論筆記(第一講)

無線網絡技術導論

主講教師:張亮老師

第一講 無線網絡概述

https://blog.csdn.net/Wjwstruggle/article/details/90757043

目錄

無線網絡技術導論

第一講 無線網絡概述

​一、無線網絡應用現狀

​二、從計算機網絡到無線網絡

1、計算機網絡的協議體系

2、網絡體系結構及劃分原則

3、ISO/OSI模型

4、TCP/IP模型

5、TCP/IP模型工作過程

6、無線網絡的協議層次特點

​三、重要的無線網絡組織

1、無線網絡:從覆蓋範圍分類

2、無線網絡:從應用目的分類

​四、無線網絡分類

1、電信領域的標準化組織

2、網絡和通信領域的權威組織

3、ISOC/IAB/IETF

4、ACM

5、中國計算機學會(CCF)

6、3GPP和ETSI


  • 移動終端對移動通信和無線網絡需求與日俱增。高鐵飛機上使用筆記本/平板電腦。高速公路車載網絡終端應用。
  • 移動辦公對無線網絡有較大需求。
  • 風景名勝區和古建築羣:建立覆蓋整個景區的無線網絡,並深入到古建築內部。
  • 軍事領域應用優勢明顯。
  • 礦山採掘,無線傳感網可用於井下監控和報警。
  • 智能交通,實時跟蹤車輛、實時監控車況、規劃行駛路線、超速超時報警、快速救援和事故處理等。
  • 無線抄表。
  • 無線支付。
  • 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和增強現實技術相結合,可提供對空間和運動的感知能力,如谷歌的Project Tango項目。
  • 無線網絡和移動計算常聯繫,二者並不相同,兼顧移動和無線的應用。

無線網絡的發展

 

1、計算機網絡的協議體系

  • 網絡技術中爲數據交換而設置的標準、規則和約定的集合稱協議。
  • 具體某個協議往往關注具體某一層,用於同層實體間通信的相關規則約定的集合。
  • 協議三要素:語義、語法和定時。
  • 語義——協議控制信息的具體含義;
  • 語法——數據和控制信息的格式、編碼規則;
  • 時序——數據和控制信息的收發同步和排序。

2、網絡體系結構及劃分原則

  • 各層對等實體間邏輯通信。各種邏輯通信均有對應協議,本層爲上層提供服務,也享受下層服務。
  • 各層相互獨立、功能明確。
  • 功能作爲分層基礎,每一層只需與上下層相關,各司其職,各盡其責。

實體:發送或接收信息的任一硬件或軟件進程。協議控制下,本層爲上一層提供服務。
服務訪問點SAP:同一主機相鄰兩層實體交換信息的位置,實際上是邏輯接口。
協議數據單元PDU:層與層之間交換的數據單位。

3、ISO/OSI模型

4、TCP/IP模型

5、TCP/IP模型工作過程

 

6、無線網絡的協議層次特點

  • 無線網絡協議體系也基於分層。不同類型無線網絡關注的層次不同。WLAN一般無路由問題,不涉及網絡層,採用傳統IP協議。鑑於共享訪問介質問題,MAC層協議是許多無線網絡關注重點。無線頻譜管理複雜性,使物理層協議成爲重點。MANET路由問題,關注網絡層。
  • 無線網絡和有線網絡特點不同,決定二者傳輸機制和協議設計不同。有線網絡當發送方檢測到丟包發生時,一般認爲網絡擁塞,降低發送速率。而無線網絡出現丟包,發送方可盡力重發。
  • 許多無線網絡需對傳統網絡協議進行改進。
  • 無線網絡目標是提供更便捷的通信服務,應用層協議並非重點,解決了無線網絡連接和可靠性,各種應用都可直接使用無線網絡。

1、無線網絡:從覆蓋範圍分類

  1. 無線個域網(WPAN) 通過短距離無線電,連接PC各部件如顯示器、鍵盤和鼠標等。典型藍牙技術,可將這些部件,或手機、相機、耳機、音箱、掃描儀、打印機等其它外設連接到PC。
  2.  無線局域網(WLAN) 分兩大類: 固定基礎設施,預先建立且能覆蓋一定範圍的固定基站; 無固定基礎設施,自組織網絡(Ad hoc Network),移動自組織網絡簡稱MANET。

2、無線網絡:從應用目的分類

  1. 互聯接入:WLAN、WMAN、衛星網絡等,主要應用目的是爲用戶訪問因特網提供信息服務,屬於互聯接入。
  2. 物聯傳感:物聯網、無線傳感網、WPAN、無線體域網等,應用目的是將網絡觸角延伸到傳統社會信息之外的自然界、環境、物體、人體等,傳輸更爲豐富多樣的信息。 物聯網(IoT),簡單理解爲物物相連的互聯網。 無線傳感網 (WSN),目前備受關注。 無線體域網(WBAN)和可穿戴設備(谷歌眼鏡)

 

1、電信領域的標準化組織

  1. 國際電信聯盟(ITU) ,下設三部門:電信標準化部(ITU-T)、無線通信部(ITU-R)、開發部(ITU-D)。
  2. ISO是自願、非條約性組織,包括160多個成員國。已發佈17000多個標準,包括ISO/OSI模型。
  3. 電信領域,ISO和ITU協調。
  4. 電工電子領域,國際電工委員會(IEC)頒佈國際標準。

2、網絡和通信領域的權威組織

  1. IEEE: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學會,電子電氣、計算機、通信、自動化等領域,世界上最大的專業技術學會,電子數據庫Xplore 。
  2. IEEE 802委員會:成立於1980年2月,最初工作圍繞LAN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現在承擔許多無線網絡技術的標準制定工作。
  3. 802委員會下屬許多工作組,教材表1.4所示,各工作組承擔了不同工作。

3、ISOC/IAB/IETF

  1. 因特網協會(Internet Society,ISOC),主管因特網的非政府、非盈利的國際組織,促進因特網開放發展,負責網絡架構標準。ISOC,下屬因特網架構委員會(IAB)和因特網工程任務組(IETF)。
  2. IAB,從宏觀角度探討和確認因特網結構有關問題,包括架構、技術標準、地址分配等。
  3. IETF,負責制定具體標準。IETF下設多個工作組,涉及因特網相關標準制定和更新、技術成果推廣、信息交流等。

4、ACM

  • 美國計算機協會(ACM)創立於1947年,世界上最大的科學及教育型計算機學會。專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創新發展。
  • 每年的ACM圖靈獎影響力堪比諾貝爾獎,2000年度圖靈獎被授予理論計算機科學家姚期智(美籍華人)。
  • ACM分設35個特殊興趣組,關注不同領域技術發展。ACM數字圖書館提供了學術會議和期刊的學術論文。
  • ACM國際學術會議影響力很大,如SIGCOMM、MOBICOM體現了網絡和無線網絡領域全球最高水平。
  • 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極具影響力,展示大學生創新能力、團隊精神、編寫程序、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

5、中國計算機學會(CCF)

  • 我國計算機專業領域的學術團體,開展學術會議、論壇、評獎、學術出版、競賽、培訓、科普、工程教育認證等工作,在計算機專業人士中擁有很大的影響力。
  • 下屬30多個不同專業委員會。
  • 發行《中國計算機學會通訊》等學術刊物10餘種。

6、3GPP和ETSI

  • 3GPP:權威的第3代移動通信(3G)技術規範機構,成立於1998年,主導了4G、5G以及物聯網等相關網絡通信技術的技術標準制定。
  • ETSI:歐洲電信標準化協會,是歐盟主導的電信標準化組織,主要負責電信業、信息及廣播技術領域的歐洲標準化活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