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避開!上市公司估值的兩個深坑

各位以價值爲錨的小夥伴,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平時對上市公司進行估值時,比較容易犯的兩個錯誤。

在《價值爲錨》的第九章,我們詳細探討了絕對估值法與相對估值法的原理及多種運用方法,然而即使方法運用得當,不同的投資者還是有可能會得到不一樣的估值結果,甚至會出現較大的偏差。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工具是死的,而做估值的人是活的。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投資者對企業的觀點及偏好的差異,往往導致了不同的估值結果。因此,在我們依據估值結果做出投資決策之前,有必要進行充分的回顧和檢查,以防落入估值建模過程中的各類深坑。

估值第一坑:如果非要給這個增長率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

在現實版的股票市場中,容易落入投資者法眼的企業,多是風華正茂的企業。在對這類企業進行估值時,投資者特別容易一葉障目。即使該公司並沒有形成足夠深、足夠寬的護城河,投資者在預測未來的發展前景時,依然傾向於假設其ROE能夠長期保持在高於資金成本的水平。

翻開《價值爲錨》第277頁,從剩餘收益模型的公式便能直觀看出,這種做法將大大提高企業的絕對估值水平。只可惜,現實通常並非如此。

如書中第126頁的圖所示,現有企業與新進入者的博弈過程周而復始,永不停息。特別是一個處於高速發展階段的行業,無論領先者發出怎樣的威脅,都難以阻擋新進入者分一杯羹的決心。新資本無畏無懼的大量投入,必定會導致嚴重的產能過剩,破壞供需平衡,最終快速拉低整個行業的投資回報率。

不具備持續競爭優勢的企業,很難在這一行業發展規律中倖免。當大風颳起時,老母豬都可以在天上飛,甚至從深圳飛到香港也不無可能。但若認爲老母豬能前腿踩着後腿從深圳飛到北京,那就可笑了。米國的互聯網泡沫、08年的次代危機、癌股的一輪輪泡沫,多少都可歸因於集體產生的估值錯誤。

不過,將時間拉長來看,唯有那些已成功築起難以逾越的競爭壁壘的優秀企業,才能在長期的搏殺中脫穎而出。即便如此,後者在行業洗牌的劇烈動盪中,也難免會被錯殺。此時有風險,也會有機遇。

無論如何,投資者都需儘量認清現實的狀況,避免將持續高增長的虛假希望融入估值的假設中,以防得出明顯偏離企業內在價值的估值結果。

估值第二坑:輕易相信專家、機構或管理層

在估值建模的過程中,一個常見的預測方法是使用行業專家、投資機構或者管理層給出的數據。可是無利不起早,大多數人的行爲和語言,都是爲了實現其背後利益的最大化。他們背後的利益,或許與投資者的利益並不一致。

正是由於大多數人,包含華爾街的精英,盲目相信了世界權威機構的評級服務,08年的纔會摔得如此慘烈。再如一些鋰礦開採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裏面雖然給出了不錯的前景預測,但不排除部分內容只是爲了能夠順利開礦或融資而倒推出來的數據。

有些朋友可能會認爲,管理層更加懂自己的企業,給出的前景預測應該更可信,但現實中的反例實在是太多了。譬如,前年利亞德集團的董事長就公開表示,要力爭2019年達到1000億的市值。現在已經是2019年6月份了,公司的市值卻還不到200億。作爲曾經的熱門股,有不少投資者無奈地落入了輕信的陷阱。

在《價值爲錨》的第二章,着重強調了獨立思考的重要性。估值的最終目的並非得到一個簡單的估值結果,更寶貴的收穫是將自我觀點轉化爲量化數據的這一過程。如果不加思索地引用他人的預測數據,那麼得到的估值結果也是別人的估值結果,雨女無瓜。

正確的做法是,將屁股從座椅上擡起來,多走出去與企業的上下游利益相關者以及企業的競爭對手進行交流,最好能親自體驗業內企業的產品或服務,再將自己獲得的一手資料與其他相關資料進行交叉比對和相互印證。完成了這些努力,再去進行估值建模的工作。此時,你的分析工作將變得更有意義,估值結果的使用價值也會得到極大的提升。

最後,估值過程中的深坑絕不止以上兩個,其他的坑將在後續的文章中講述。此外,基於正確的估值方法得到估值結果後,估值工作依然可以更好地完善和展開。在讀完《價值爲錨》之後,個人建議再看看阿斯沃斯·達摩達蘭的《估值與故事》,這兩本書的內容可以無縫銜接在一起,在掌握估值的基本方法後,還可以進一步打開一片新天地。

刺蝟偷腥
2019年6月11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